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蓝玉在大明的地位不用怀疑,至朱元璋起兵早年就从军效力,可以说是常遇春一手带起来的骨干将领。
而后跟随傅友德、冯胜、徐达这种一流名将南征北战,每战必做先锋,不仅受到这些名将的认可,更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在捕鱼儿海的一战中,更是立下了创世之功,被朱元璋称作是堪比卫青、李靖,随后便封为凉国公。

蓝玉在开国名将尚在的时候还能低调做人,毕竟在军中还是老一辈将军的天下,但随着开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去世,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病亡,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病亡,中山王徐达洪武十八年病亡,军中的老资历们死的死,病的病,大明军务虽有冯胜、傅友德这种元老撑场面,但重担已经落到了蓝玉、沐英这一代将领头上。
洪武二十年的北伐中,冯胜被朱元璋猜忌随后治罪,因此蓝玉捡了个大将军封号,并获得“总管军事”的大权。

随着朱元璋的倚重,蓝玉也日渐骄横起来,蓄养庄奴、广收义子、强占民田、责骂御史,这些都是在触碰朱元璋的底线。
在其北伐之时,强奸元室嫔妃致使元妃不堪羞辱的自杀,朱元璋才将其梁国公的欲封之号改为了凉国公,朱元璋的这个行为意在敲打一下蓝玉,毕竟年轻气盛的蓝玉还是大明的人才,多加敲打应该会有所收敛,但事实上蓝玉并没有迷途知返。
喜峰关前,蓝玉再次干了一件浑事,面对守关官吏的“怠慢”,蓝玉直接攻打了进去,这件事往轻了说是蓝玉脾气不好,往重了说完全可以认为蓝玉是造反的行为。
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明太祖实录》
傅友德是洪武二十四年获封的太子太师,冯胜是洪武二十五年获封的太子太师,而蓝玉被封为太子太傅的时候却口出狂言,对于这个太傅的封号并不满意,认为自己功劳应在傅友德和冯胜之上,理应获得同样的太师封号。
按理说这种牢骚自己给亲信唠叨两句就完了,但此言却被记载下来,也确实是作死。
“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明史》
其实我比较赞同《明史》中对于蓝玉惹祸上身的看法,一个国家从建立走向正轨的时候,法制是越来越完善和严苛的,朱元璋本就是一个强烈要求官员守法的皇帝,蓝玉做的一些事不但破坏了法制,而且给国家实行法制推广树立了不良标杆,即使蓝玉才能再高,也不应该藐视君王制定的游戏规则。
在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道路上,明则保身,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普遍的行为,而蓝玉算是顶风作案,不断挑战君王的底线,实属自取灭亡。
朱元璋的政治规划
朱标应该是朱元璋坚定不移的继承人,朱元璋也为朱标请了最好的老师宋濂加以教导。
朱元璋在外征战时,令朱标监国,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这样的监国体系里,明摆着就是培养储君;二十多岁的朱标就被朱元璋下令“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而朱标不仅有治政之才,更是一位仁君,特别是与其父亲对比之下,宽仁忠厚就成了朱标的代名词,其主张推行的“宽通平易之政”也在文武群臣中赢得好评,储君仁明,群臣臣服,一切都按照朱元璋的计划进行着。
“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祀灶文》
朱元璋最后要做的就是给朱标留下一批将才,一是为了彻底消灭北元残余势力,二则是按照朱元璋自撰的《祀灶文》来看,还有迁都关中的意图,这个关中也就是长安了,毕竟朱元璋是个汉唐迷。
迁都关中之地就更需要一批武人班底来守住国门了,那么洪武后期与朱标关系甚好的蓝玉就成了首选。蓝玉有能力驱除鞑虏千百里,就有能力以关中为根基继续北伐,当然也有能力防御北京的燕王,这就是后话了。

随着朱标的去世,朱元璋的政治计划算是全盘破产,朱标死后留下庸弱的皇孙幼朱允文,朱元璋也就不可能再留下这一套武人集团的班底了。
理由很简单,朱标能镇的住蓝玉,朱允文恐怕就难镇住了,此时的朱元璋不再追求开疆扩土,只求孙子能够平稳接班,所以这个政治计划的破产才是蓝玉必死的原因。
蓝玉案的始末
既然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蓝玉案就必须制定一条合理的逻辑来达到预订效果。
作案动机:
第一个动机就是前面所说的“不乐居宋、颖两公下”。当所有人都在避祸的时候,蓝玉却逆流而上的暴露野心,傅友德和冯胜是何等人物,开国六公爵中,傅友德被朱元璋赞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而冯胜则被赞为“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蓝玉功劳是大,但论资历和对大明的贡献,叫板两位元老尚且不够,这里只能说明蓝玉对于朱元璋给的封赏并不满意,这也就是狼子野心的象征,那么当皇帝给不了你想要的,那么你只有反了。

第二个动机就是记录在《逆臣录》里蓝玉说的那句“上疑我矣”,因为蓝玉的嚣张跋扈,朱元璋多次否定了蓝玉的提议,因此蓝玉心里觉得朱元璋对其产生了疑心,毕竟朱元璋杀过诸多功臣皆出于怀疑之心,这就会引起蓝玉的担心与害怕,既然被君主怀疑,那就是有理也说不清的事,不如反了,变被动为主动。
“然则靖宁之通胡,因蒙镇抚而发,凉国之谋逆,又因靖宁而成,以此知蓝党者,即胡党之流祸也。”——《逆臣录》
第三个动机就是蓝玉的姻亲靖宁侯叶异被朱元璋杀于胡惟庸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蓝玉姻亲被怀疑串通胡惟庸而遭诛杀,是蓝玉最忌惮的地方,蓝玉还对军中人说过“前日靖宁侯为事,必是他招内有我名字”,这也是蓝玉认为朱元璋怀疑他的另一个理由,疑由心生,祸已难避,不如就反了。

作案条件:
首先,蓝玉身为总兵,手握兵权,军中多年的摸爬滚打,培养和提拔了诸多府军诸卫头目亲信,具备造反的基础条件;其次,朱元璋“病缠身”,太子亡太孙幼,造反具备良好的时机。
从这两个条件上看,蓝玉确实有机会作案,但根据《逆臣录》和《明史》有关记载看来,蓝玉造反被“坐实”的证据真就没有,皆是以条件和动机就来断定蓝玉造反显得牵强。
但蓝玉自身的言行适当,加之朱元璋的政治计划破产,他的存在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是对朱允文接班后的巨大威胁,既然朱元璋认定了蓝玉有谋逆之心,那么为朱允文扫去政治阻力就是势在必行了。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杀死蓝玉,剥皮实草,传示各地。蓝玉党羽涉及一万五千余人被一锅端,成为洪武四大案之一,史称“蓝玉案”。
本文作者:历史工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49417600706201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 搜索
-
- 06-13为什么古代中探花的人比中状元还兴奋?说出来你可能都不敢相信
- 06-13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开国大将蓝玉,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 06-13种田也有大作用,维持后勤还能震慑敌方,魏国就是受害者
- 06-13古代皇帝选妃侍寝的五种方法,够奇葩,你都想不到
- 06-13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之,西汉张良
- 06-13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杀手锏,这种战略物资,让美德都甘愿帮中国
- 06-13这口锅究竟有何魔力,楚庄王为它举行阅兵,秦武王甚至因它而死
- 06-13历史上的今天——1920年6月13日,美国邮政规定不得邮包寄送儿童
- 06-13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为什么说是长孙皇后呢?
- 06-12与君世世为兄弟,古代那些兄弟情深的故事
- 1000℃地方债发行近一月呈现“缓放水”无限修仙 利率同比上行
- 1000℃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 1795个单位现风炫动漫场引才|机关|人才|贵州
- 1000℃银行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表内信贷吒府瞰蚂延续良好增势,表外融资增量下降__财经
- 1000℃贵州与香港青年企业家贵阳对话|贵州神话人物附身记|贵阳|香港
- 1000℃老干爹、阿里妈断剑之裔妈、雷碧、星巴客、八个核桃…居然都不是山寨!|雷碧|商标|核桃_科技
- 1000℃飞鹿股份斩获365betok.vip轨道交通大单|飞鹿股份|轨道交通|中标
- 1000℃傲世九重天顶点贵州省68个城投平台详尽数据挖掘|黔东南州_财经
- 1000℃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个县abc房源网全景呈现|常住人口|人口|小学生_财经
- 1000℃40年光荣与梦想|专访李保唐:对侦查权要更加重视|渎职|渎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职侵权检察厅|最高检
- 999℃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贵州范本”获国家验收组肯定|权包谷粑粑做法力|办公厅|政府
- 06-11比老百姓还节俭的皇帝,优秀的人必定吃过别人吃不了的苦
- 06-11鬼子六杀安德海,慈禧忍了5年后,一招让他欲哭无泪
- 06-11明亡于崇祯时期,为何史学家却说:“大明之亡,实始于万历”
- 06-11三原盐商——陕商帮中的“商业明珠”
- 06-11秦始皇喜得“翡翠虾环”的故事
- 06-11其他朝代都重男轻女,这个朝代却“重女轻男”,真相让人不忍直视
- 06-11再评《血战台儿庄》:李宗仁为什么能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
- 06-11“杯酒释兵权”改变了汉民族的血性?
- 06-11这些名人高中时代的照片你见过吗
- 06-11吕布旧将,投降曹操后一战成名,打得孙权不敢出江东
- 标签列表
-
- 贵州 (984)
- 贵阳 (692)
- 历史 (331)
- 大数据 (272)
- 贵阳市 (219)
- 贵州省 (182)
- 高铁 (173)
- 清朝 (119)
- 不完美妈妈 (116)
- 旅游 (114)
- 重庆 (105)
- 明朝 (94)
- 成都 (92)
- 铁路 (87)
- 政府 (86)
- 经济 (83)
- 日本 (74)
- 唐朝 (71)
- 政治 (70)
- 列车 (64)
- 曹操 (63)
- 三国 (60)
- 文化 (60)
- 恒大 (58)
- 中超 (58)
- 资源 (58)
- 大大 (57)
- 酒店 (56)
- 中国历史 (55)
- 刘邦 (55)
- 宋朝 (54)
- 旅客 (53)
- 扶贫 (52)
- 秦始皇 (50)
- 交通 (50)
- 刘备 (48)
- 贵阳银行 (47)
- 诸葛亮 (46)
- 茅台 (46)
- 博会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