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平菇栽培技术?食用菌平菇种植技术

网络整理 2023-09-18 最新信息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平菇栽培技术,以及食用菌平菇种植技术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平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2. 平菇栽培技术的几个要点
  3. 夏季高温期平菇栽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 平菇的种植技术
  5. 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在种植平菇时,需要选择阴暗潮湿的地方,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房间进行消毒处理;把菌种种植在菌床上,覆盖芹举李一层透气的薄膜,种植前答野把菌床温度把控在10℃左右,菌床要时刻是潮湿的状态,空气湿度在80%以上;平菇可以连续采集四次左右。

1、菇房建造

菇房可以选择建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中,面积大小15平方米最佳,能方便排水与采光;房内的墙壁可以用石灰水擦拭一遍;平菇一般长在床架上,床架的行距预留一个人的身位即可,可以节约面积。

2、种植消毒

在平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还要对菇房进行消毒处理;用稀释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房间进行喷洒,然后再密封12小时左右;种植时选用木屑、谷粒壳、瓜子壳等废料物作为平菇嫌迟的菌床,把菌种播撒上去,盖上小麦粉、石膏等辅助材料,并在菌床上覆盖一层透气的薄膜即可。

3、平菇栽培

种植一个星期内,要将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0℃左右,当发现菌种上有白色小点时,撤下透气薄膜,并将室内的温度提升至22℃左右,在栽培期间,要时刻保持菌床处于湿润的状态,空气湿度在80%以上;在平菇处于旺盛期时,把煮熟的人畜农家肥,稀释后滴在菌床上。

4、采收技术

当平菇长出雏形时,颜色会由白色转变为灰色,当菌瓣有手掌大小时就可采摘;用手扒出平菇的茎干部,用剪刀快速的将上面的平菇剪掉,留下周围的小平菇,10天过后又可以继续采摘,连续采摘次数可达四次左右。

平菇栽培技术的几个要点

1)场所选择。选择未栽培过食用菌、场地无霉源、排水牲好的钢架大棚或温室。在发菌前,对场地做消毒灭菌处理。在200平方米的大棚中均匀放置盛有少许易燃刨花的4个铁桶(或铁锅),每个桶中加入2.5千克硫磺,点燃后将大栅密闭熏蒸1-2天。

2)培育原种。母种应从不同单位引进多株菌种,经过出菇试验择优使用。原种培养料配方为:棉壳800、麸皮15%、豆饼3%、石膏1%、石灰1%,每支母种接5瓶原种。原种置22℃恒温条件下培养,每周检查1次,剔除可疑菌种,确保菌种纯度,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原种使用。

3)熟料透气发菌。纯白平菇营养要求全,基质营养应当丰富,配方为:棉壳62%、废棉20%、麸皮10%、豆饼3%、石灰2%、石膏1%、糖1%、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多菌灵0.2%。选用20厘米×45厘米×0.03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每筒装0.8千克干料,两头扎口,常压灭菌,i00℃保持i0小时,火焖一夜出炉、冷却。冷却至30℃,趁热接种,每瓶原种接15-20袋,接种后,茵袋置培养室发菌。培养室每周喷1次3%来苏尔或1%漂白粉降尘消毒。

4)两段出菇。当菌棒发菌将接头时,就可破袋出菇。菌棒破袋前,在出菇场按每行5-8层骑缝式排列,行距40b!米,然后在菌棒两头的上部用刀划4厘米长的出菇口。破口后喷永保湿,7天左右可出菇,头潮菇转化率可达60%以上。常规栽培二潮菇产量较低,采用头潮菇后覆土栽培效果较好。

方法是:头潮菇结束后,将菌棒一分为二剥去塑料袋立于室外棚内土畦中,切口向下,菌块相间1厘米左右,覆干细土,填满菌块间隙,覆至菌块孙誉敬顶部,再浇营养水(尿素1%、糖1%、磷酸二氢钾0.5%、微量元素0.5%、石灰0.5%、克霉灵和敌杀死少量),使覆土至完全湿润。浇水后一般10天可出菇,二潮菇生物学效率也可达50%以上。二潮菇后,让茵床干3-5天,再浇营养水,一般可收4潮菇,总生物学效率达180%以上。

5)适时采收。纯白平菇七成熟就可采收,当则慎菇盖尚未展平,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摘,虚旦菇色质好、分量重、产量高,否则易引起菇盖发黄,降低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效益。

夏季高温期平菇栽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纵观目前夏季的平菇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夏季的平菇由于供不应求,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平菇越来越受到菜农的欢迎。但由于夏季高温,杂菌、害虫的活性大大提高,会导致污染失效,给广大种植者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有必要结合平菇的生长习性,有效提高夏季高温环境下的栽培技术水平,以达到平菇夏季高温高效栽培的目的,促进我国平菇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详情如下:

通常,平菇在春、秋、冬三季生产。夏季由于高温高湿,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栽培难度大大提高。因为夏天很少有人栽培平菇所以夏天平菇的售价是常规栽培季节的3~ 6倍。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积极开展夏季高温平菇栽培技术的研究和优化,以提高夏季平菇栽培的效率,造福广大种植者。经过众多研究者的不断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夏季高温季节种植平菇具有提高生长速度的优点,从结果到结束的时间可以控制在45天以内,更短更容易管理,其生物转化率高于90%,可以在不影响秋蘑菇栽培的情况下提高夏季种植者的经济收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

1.梳理评估

至于平菇,其品种多样,通常按温度类型分类,主要有中低温型、宽温中高温型、宽湿度低型、宽温高型、中高温型、高温型。平菇产量和品质直接受品种影响。以上提到的各种平菇品种,高温平菇的特点是病害多,季节原因高温,所以其种植量并不是特别高。但种植平菇在高温期的收益明显高于秋冬,通常高出2~ 3倍,这是近年来高温平菇种植者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低温、中温、高温是平菇的主要温度类型,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特点,选择耐高温、适应性强的品种。结合现阶段菇农高温平菇种植失败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平菇品种选择不科学合理的结论。有的菇农连平菇,的温度类型都不知道,种植过程相当随意,导致因温度类型不同而导致出菇失败或失败。所以在选择平菇种苗时,一定要选择信誉较高的科研机构,了解所购品种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如菇型、暖型、颜色等。如有必要,可先引进后进行出菇试验,充分掌握后再大面积种植,有利于提高种植成活率和出菇率。

2.保证菌种质中宽游量

为了保证高温平菇种植的成功,达到稳定增产的效果,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菌种的正确生产工艺,从而有效提高菌种的质量。实际研究结果表明,品质较好的菌株比品质较差的菌株产量可提高30%以上,出菇质量更好更强,病虫害发生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高温平菇小囊产卵的种植应用方法

(24~ 25) cm×(45~ 50) cm是常用的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平菇。但对于高温季节,需要使用较小的聚乙烯塑料袋进行平菇的培养,因为小袋在接种细菌时散热速度较快,不易灼伤细菌。结果表明,短袋比长袋更集中,有利于提高平巧信菇的出菇量和出菇质量。研究表明,18cm×38cm或23cm×35cm的聚乙烯袋更有利于高温稳定培养。

4.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

高温平菇的要求对出菇地点不是特别严格。温度高平菇,一般可采用大拱棚、夏季闲置菜棚、半地下室菇棚、废弃房屋等栽培场地。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棚上覆盖的厚度、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方便的排水条件。夏季高温季节种植平菇的方法与秋冬截然不同,一定不能像秋冬那样直接堆放。在产卵期,菌带要分开放置,可以利用井字型放置原则,保证全天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更有利于散热降温。卖销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地下产卵的方法,效果更好。宽深50厘米的菌坑可以在树荫下挖掘。用5%石灰水消毒后,用1000倍辛硫磷完成杀虫作业。菌包放入坑内后,可以用高出地面5~ 10厘米的土覆盖。通常情况下,平菇菌丝20天后即可生长,其真菌生长速度较快。

5.平菇熟料栽培

夏季高温平菇的栽培,应使用塑料进行栽培。如果栽培料是原料,会造成栽培失败的严重后果。熟料栽培具体是指一种平菇种植方法,用于准备好培养料后播种产卵。实践结果表明,这种熟料种植方式更适合高温平菇,高温灭菌可以分解培养料中的所有营养物质,有利于平菇菌丝的吸收,进而提高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培养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更高,从而达到提高蘑菇产量的目的。培养料可以直接添加多种物质,不用担心营养过剩造成菌棒污染。它可以有效控制养殖材料的温度,进一步有效防止产卵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6.选择合理的结果方法

6.1覆盖和结果方法

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在树荫下挖一个35厘米深的坑。将去皮的菌袋拆下,放入沟中,菌筒之间留有1~ 2厘米的空隙,用土填满,用1~ 2厘米熟土覆盖,然后浇水。平菇原基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出现,然后可以按照常规的喷水保湿方法进行管理。夏季种植高温平菇通常每20天收割一次,收割第一茬后喷洒杀虫剂平菇,然后继续上述浇水保湿作业,一般收割4~ 5次高温平菇。这种覆土出菇方法的直接优点是菇形饱满,产量高。

6.2温室蘑菇生产方法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可在树荫下搭建温室,遮阳网距温室薄膜30cm,可架设微喷头或微喷带,通过喷水达到有效降温的目的。用竹竿或其他垫子有效隔离棚内的菌包,提高菌包的散热功能。出菇前可采用大水量喷袋的方法,有利于刺激平菇菌袋内的出芽。平菇出芽后,应使用水雾保湿,以减少夏季高温平菇引起的病虫害发生。此法操作简便,质量和菇型平菇也比较理想,但与覆土出菇法相比,其产量相对较低。

7.夏季高温平菇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除此之外,平菇温度类型的错误选择导致平均种植失败,虫害是影响夏季平菇高温成功种植的另一个主要危害因素。对于夏季高温平菇种植的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为预防疾病,皇姑岭喷雾消毒夏季高温高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细菌性疾病的平均发病率,应高度重视疾病预防。通常在出菇后每隔5~ 7天会用皇姑灵均匀喷洒田间,以达到消毒防病的目的。在幼菇期严禁使用重水或大面积喷水,以免对平菇造成损害,增加感染几率。一旦平菇在种植过程中患病,应及时使用皇姑灵对关键部位进行喷雾消毒,并结合通风减湿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为了防止害虫,有必要确保整个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严禁将坏包带入棚内。培养第7-10天,在棚内及周边均匀喷洒800-1000倍的敌敌畏进行消毒杀虫。出菇后每隔5-7d,需在栽培区及周边地区全面细致地喷洒800-1000次拟除虫菊酯或敌蘑菇虫,以达到最大。

8.提高水管理质量

平菇的水管理需求可以根据评估的生长期进行有效调整。在桑树期,这一时期水分管理的直接依据是蘑菇的形状和品种。通常保湿是主要目标,所以会采用喷空气和水的方法,保证菇房内的空气湿度始终在90%-95%之间;珊瑚期需应用少喷多喷的水分管理方法,少量喷水可提高保湿质量;在生长期,需要根据不同的自然因素灵活控制用水量。

9.总结

由以上可知,夏季的温湿度比较高,不利于高温平菇的种植,这也是夏季平菇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季节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夏季高温平菇的种植情况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夏季高温平菇种植效率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平菇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在提高夏季高温平菇的出菇量和质量的同时,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平菇的种植技术

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等。

室内床栽

1、菇房建造: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床架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照。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床面铺木板,竹杆或秸秆帘等。

2、培养料的配制:栽培平菇的培养料有玉米芯、木屑、豆秸、稻草、树叶等。无论哪一种培养料均要求新鲜、无虫、无毒和无杂质。否则,易感染杂菌,造成减产。培养料配方

(1)玉米芯(粉碎)78%,玉米面(或麦麸)20%、石灰2%和适量水。

(2)玉米芯(粉碎)40%、豆秸(粉碎)40%、玉米面18%、石灰2%和适量水。

(3)木屑78%、米糠(或玉米面)20%、石灰2%和适量水。

(4)稻草,将稻草切成5—10厘米长,放入2%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铺料播种。

3、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判坦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消毒方法如下:

(1)每100立方米菇房用硫磺0.5公斤、敌敌畏0.1公斤、甲醛0.2公斤,与木屑混合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4、播种:平菇的播种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层播和覆盖式播种等。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层播。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营养料,约5厘米厚,然后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营养料,再在上面撒一层菌种,最后整平压实。床面要求平整、呈龟背形。一般每平方米床面用料20公斤左右,厚度10—15厘米。在播种前,应先将菌种从瓶内或塑料袋内取出,放入干净的盆内,用洗净的手把菌种掰成枣子大小的菌块,再播入料内。播种后,料面上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即利于保湿,也可防止杂菌污染。播种时间,一般从8月末到第二年4月末,均可播种。不过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气温在15℃以下是平菇栽培的适宜时期。既适于平菇生长发育,又不利杂菌生长。一般播种量为料重的10%—15%。上层播种量占菌种量的60%,用菌种封闭料表面,以防止杂菌污染。

5、管理:

(1)发菌期的管理: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 10天之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播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每天都要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0℃以下。若料温过高,应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待温度下降后,再盖上薄膜。料温稳定后,就不必掀动薄膜。10天后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料层内生长,此时可将室温提高到20—25℃。发现杂菌污染,可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或用0.3%多菌灵揩擦。此期间颤罩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 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同茄冲闹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把覆盖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一般每天喷2—3次,温度保持在15℃左右。

6.采收: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这时采收的平菇,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采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扭下。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采大朵留小朵,一般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3—4批菇。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烂菇。盖上薄膜,停止喷水4—5天,然后再少喷水,保持料面潮湿。大约经10天左右,料面再度长出菌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二、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

1.栽培时间:在6月末三遍地铲趟完毕,在玉米或大豆地垄沟种菇。因玉米或大豆在7—8月份枝叶生长茂盛,封垄较好,垄沟湿度大,正好适合平菇子实体生长。

2.培养料:选用整轴玉米芯或整捆豆秆,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控出多余水分,备用。

3.栽培方法:栽二垄,空一垄为作业道。首先将垄沟清理一下,然后铺一层整轴玉米芯或豆秆,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料,再撒一层菌种。最后用脚踩实,上面覆盖2厘米厚土或覆盖地膜。

4.管理:接种20天后,菌丝长满培养料。如果天气无雨,较干旱的地区,可浇一次重水,一周左右就能出菇。管理方法及采收同前。

三、塑料大棚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其生产方式多样。可按东西走向作畦栽培,也可与高杆蔬菜(黄瓜、豆角架中间的垄沟内)间种,也可作菌砖栽培,还可以用塑料袋栽培。培养料的调制、播种、管理同前。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棚内温度变化较大,需要根据气候变化,注意调节温度。当气温偏高时,白天盖上草帘,以免太阳照射而增温;傍晚揭去草帘,并打开通风窗上的薄膜,以降低棚内温度。当气温降低时,白天揭开草帘,利用日照增温,晚上盖好草帘,关严通风窗,以利保温。

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

食用菌平菇栽培技术如下:

1、场地选择

可选择在树荫下建遮阳大棚,或者是半地下式菇棚,场地要求排水,通风良好,远离粪堆等污染源。平菇菌丝耐低温,但不耐高温,温度40度便会死亡,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时间。

2、养料配制

平菇种植常用配方:每50kg玉米芯粉加石灰0.5kg、麦鼓7.5kg、游模过磷酸钙0.5kg、尿素0.1kg、多菌灵0.1kg。将这些搅拌均匀后装入专用接种带,进行压紧压实,另外将菌种和料按照1:6比例进行,可以保证菌体适中,接种成功。

3、菌种摆放

摆放场地可用多菌灵进行消毒,并且用石灰水进行清洁,摆放时可单层排放在地面上,每3排神链缓唤碧留50公分的过道,每一排的间距小于20公分,带跟带之间的距离要小于5公分,当菌丝发育时,可以用针在两端扎一圈排气孔,室内温度若是超过32度,要向地面洒水,保持通风降温。

4、生长管理

平菇在发菌期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在播后两天,菌种会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需要每天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且空气湿度在65%左右,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5、病虫害预防

平菇病害主要有黄斑病,褐斑病,发现发病后,要及时摘除有病的平菇,清理出之后停止喷水,增加通风量,并且对过道墙壁进行消毒杀菌,对于发病的面料,可以使用500倍的72%链霉素进行喷施,一天喷施两次,连续喷5天,可以彻底杀菌。

6、采收

当平菇生长到5公分左右,就可以采收了,采收之后要进行面料清理,且停水2天,再进行喷雾保湿,催蕾出菇,这样可以采收7次左右。平菇从装袋到出菇管理,正常的话,22天左右就可以采收,生物转化率可高达180%。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平菇栽培技术和食用菌平菇种植技术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