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美国军事家不理解的战斗英雄,为何战至最后一人依然毫不畏惧?

网络整理 2019-06-24 最新信息

1950年11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发起了第二次战役,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反击,其中在下碣隅里的争夺战中,涌现出了战斗英雄杨根思。

战斗前的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当时营首长给他的命令是坚守1071高地,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在1071高地附近的无名高地之前,杨根思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亲率3排扼守此无名高地,其余战士在1071高地上阵守。

美国军事家不理解的战斗英雄,为何战至最后一人依然毫不畏惧?

杨根思

11月28日夜里,杨根思刚刚把仅有的一个排的兵力和火力布置好,敌人的反扑就跟了上来,像以往一样,美军在战场上投入步兵之前,还是一阵狂轰滥炸,密集的炮弹像雨点一样倾泻在这个小高地上,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尖利的弹片呼啸声响成一片,阵地上还有敌人的飞机投下的汽油弹猛烈燃烧带来的炽热的火焰。此时的杨根思带领着战士们就躲藏在阵地里的掩体里,当炮弹爆炸的声音不再那般密集时,杨根思才与战友们一起阻击扑上山来的美国兵。

美国军事家不理解的战斗英雄,为何战至最后一人依然毫不畏惧?

无名高地

要知道,当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不如美国兵,就一挺重机枪还是这场战斗之前,营部特意加强给3连3排的,此时,他们在阵地上就能看到蜂拥着往上爬的美国兵,为了节约弹药,杨根思命令战士们将敌人放至离阵地还有四五十米时,再用步枪瞄准打,机枪再进行点射,在这种沉重的打击下,美国兵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阵地前,没有一个能爬上高地。

美国军事家不理解的战斗英雄,为何战至最后一人依然毫不畏惧?

无名高地的争夺

美军倒在志愿军阵地前的尸体越来越多,而杨根思带领的3排也减员严重,此时,美国集中了重炮和B29重型轰炸机,对这个无名高地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成吨的炮弹落在了无名高地上,其中轰炸机投下的除了爆炸弹、燃烧弹,甚至倾泻了石油,妄图将志愿军战士烧死在阵地上。

而还幸存的志愿军战士们依然采用当美军轰炸时躲入掩体中,轰炸过后对蜂拥而上的美军予以打击,紧接着,美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在八辆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全面的冲锋,杨根思指挥战士们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等进行肉搏战,成功地打退了敌人这一次猛烈的进攻。

美国军事家不理解的战斗英雄,为何战至最后一人依然毫不畏惧?

宝贵的机枪

至29日,美陆战1师共发起了8次攻击,而阵地上,3排仅剩下了杨根思和两名伤员,他抱着“人在阵地在”的信念,不断鼓舞着受伤的战士,此时的他清晰的意识到面对敌人第九次冲锋,他们三人是无法守住的,而增援部队迟迟未能赶到,他意识到,决不能让3排加强的那挺重机枪落在敌人手里,它在志愿军战士们心中非常宝贵,于是,他命令两名伤员趁敌人还未攻上来,带着这挺重机枪撤离寻找部队,两名伤员含着热泪,给老连长举了一个军礼,他们知道那是他们的永别。

美国军事家不理解的战斗英雄,为何战至最后一人依然毫不畏惧?

杨根思烈士墓

“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决不向敌人屈服”,当40多个敌人蜂拥冲上山顶时,杨根思抱住一包十斤重的炸药,拉开了导火索,冲向了敌人,壮烈牺牲。

杨根思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无名高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向敌人发起总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多少年后,美国依然有很多军事评论家对杨根思这样的战士最后的抉择表示不能理解,让我们来告诉他,这是我们军队的优良传统和顽强作风。

本文作者:青史之名(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570951709242215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杨根思   机关枪   朝鲜   轰炸机   武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