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刨坑问史]清朝那会儿,德国武器是怎么走进中国的

网络整理 2019-04-27 最新信息

咱们都知道,清末乃至抗战那会。咱们的步机枪多为毛瑟的7.92口径,手枪也是毛瑟7.63口径,甚至炮都是克虏伯的那批德国货为主。而英美法日这些国家的武器不能说没有,但远比不上德国武器的影响范围那么广,那咱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德国货的,为什么要用德国货?故事从19世纪中期开始说起。

[刨坑问史]清朝那会儿,德国武器是怎么走进中国的

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应该知道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被拿破仑弄死之后零散成了一堆小公国,这种被打碎的德国很明显不可能在欧洲或者地球上有啥地位。但随着普鲁士王国开始收拢残破的德意志诸国,尤其是凭借克虏伯炮和德莱赛后膛枪吊打了丹麦,奥地利,最后赢得普法战争的胜利,成立了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之后。世界各国对于陆军的崇拜也从法国转到了德国。当时正值19世纪6-70年代,清朝政府和德国人的军火贸易也就是从这会走上正轨的。

[刨坑问史]清朝那会儿,德国武器是怎么走进中国的

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太平天国运动也正在消停。清政府当时被英国一顿揍之后脑子是门清的,自个太落后了。所以19世纪60年代正是个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时期,清朝知道自个和西方武器的差距,因此也主张大量采购新型武器。而凭借枪炮和现代化的军事体系完成崛起的德意志正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这个时候德国刚统一,有技术有军火。但在贸易上因为输在起跑线上,大量的份额都被英法吃了。但清朝这个市场足够大,技术也足够落后,绝对的最佳目标客户。所以说供需关系特别铁,一拍即合分分钟。

[刨坑问史]清朝那会儿,德国武器是怎么走进中国的

1861年,《中德通商条约》签订之后,两国的技术和贸易,尤其是军事方面的交流迅速增加。而德国货的品质也让清朝满意,李鸿章曾经在奏折中说:“德国军器甚精,臣等近年购用不少。”“至炮位一项,德英两国新式最精,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击败法军,尤为驰名。”

到19世纪末的时候,不管是枪炮还是舰船,德国武器基本在中国就是个垄断层面。当然,光是军火还不够,军事化训练以及军工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德国人。济南器械局,四川机器局,湖北枪炮局,江南制造总局等的设备和技术人员都来自德国。

[刨坑问史]清朝那会儿,德国武器是怎么走进中国的

江南陆师学堂,湖北/浙江/山西/四川等武备学堂等也都聘请了德国教员任教,清廷也将优秀学员送至德国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法战技。

所以说,无论是设备/装备/军事理论或者别的,从19世纪下半页开始。德国货以及枪炮的口径基本都已经定型,生产资料也基本齐备,别国的军工体系想挤进来就异常困难。而德国自然也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中国的锡/钨等稀有金属以及财力尚可。德国对华的军工扶持也是出于市场经济,而且他们卖的货报价还高。

本文作者:疯狗的轻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47320304726887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德国   武器   清朝   技术   蒂森克虏伯   太平天国   浙江省   抗日战争   陆军   湖北   济南   四川   英国   奥地利   法国   历史   欧洲   李鸿章   查理五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