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国古代的“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观

网络整理 2019-06-21 最新信息


“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断出现的两种思想观念, 这两种思想的产生与交替反复的流变, 表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男女之争、性别之争, 使人们从中看到了男女不平等的悲剧。

“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是两种极端相反的思想, 二者产生的原因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观


“女性崇拜”思想的产生并不以性别歧视为其动机和目的, 而是以对生育的赞美和渴望为动机和目的。先民们在远古时期主要以狩猎为生, 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力从事狩猎, 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 因而形成了对生殖的渴望和崇拜, 由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产生了“女性崇拜”的思想。“女性崇拜”和人们生存的愿望是如此紧密地联系着, 甚至合二为一。

早在远古时代, 人们以群婚制的方式生活, 人们只知其母, 不知其父, 人们甚至要到动物、植物、河水等人自身以外的大自然中去寻找妇女生育的原因。远古有许多感生神话, 讲述姑娘接触神木、神水、神的脚印或吃神果、神蛋等而怀孕, 如简狄吞卵生契, 姜原踩天帝的脚印而生后稷就属此类神话。中国自古就有“圣人无父, 感天而生”的说法。在远古时代, 人类的生产力是如此低下, 人们主要以打猎为生,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正是对狩猎生活的最早记载。艰苦的条件使人的存活率很低, 人的寿命很短, 人们需要多多地繁育后代以便有能力战胜猎物, 获取猎物。由此女性的生育功能被戴上了具有神奇的创造力量的光环。女性成了造物神、始祖神。东汉应邵的《风俗通义》有了女娲造人的记载:“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随后又觉得这样做太慢, “乃引绳于泥中, 举以为人。”女娲补天之说见《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 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 ”人们遇到了空前的灾难, 于是女娲成了救世主, 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龟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成了造物神、始祖神, 女娲是母系时代伟大女性的代表, 关于她的神话传说正是女性崇拜的极致表现。

原始社会女性崇拜的实质是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的思想虽然是由历史条件造成的, 却引发了最初的男女不平等。女性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已不再以狩猎为主, 人们开始以农业为主。在简陋的农业生产条件下, 男人日益成为劳动的主力, 男人的生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地位, 男耕女织的模式形成, 妇女的地位开始下降。人类逐渐认识了生育是男女共同完成的行为, 在历史上, 男性曾以产翁制开始证明自己对繁育后代的重要性。

产翁制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习俗。即产妇生完孩子后立即下地干活, 产妇的丈夫“坐月子”, 和孩子躺在床上休息, 产妇在地下侍候自己的丈夫。产翁制的目的只有一个, 即证明男人在生育中的功劳。有的地区男子一旦失去了对生育的神秘感就用武力直接战胜了女性。男人在体力上有足够的力量打倒女人。

从考古学看, 我国出土的最早的女性雕塑有个特点, 即女子的面部是模糊的甚至是平面的, 而女子的腹部突出地隆起。女子的五官是不重要的, 而女子体形的生理特点被夸张地突出。这正是古人重视生育的有力见证。以后女性雕塑的五官渐渐明晰起来, 女子的腹部不再夸张地隆起。那时由生殖崇拜导致的“女性崇拜”观已经消失, 女子地位越来越低下, 女子逐渐沦为附属品甚至是商品, 因此女子的五官长相越来越被看重。女性雕塑的演变正说明了这一点。

从神话的演变来看, 女娲的神话表现了女性崇拜思想, 到了后羿的神话时, 已没有了女性崇拜思想。在后羿的神话传说中, 后羿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的妻子嫦娥保存, 留待日后二人共享, 以求生长不老。嫦娥却偷偷把长生不老药都吃掉了, 无奈只能飞上了天, 这是多吃了长生不老药的必然结果。从这个神话中我们已看到了后羿做为男性的伟大高贵, 嫦娥作为女性的贪婪自私。在以后的神话中, 男子的地位越来越显贵。

在甲骨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已彻底战胜了女性。甲骨文中所有的女子都是跪着的, 女子特别受歧视。如“妥”即是手压住女为妥。“威”即古代的武器“戌”架在女子头上为威。“妇”即跪着的女子拿扫帚为妇。随着时代的推移, 创造歧视妇女文字的历史语境已经消失, 现代许多文字已失去了它的本意, 越来越抽象化了。难怪孔子要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尼采说:“要想接近女子吗?请别忘记带上鞭子。”莎士比亚说:“女人, 你的名字是弱者。”这些名人再伟大也无法超越他们所处时代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观


妲己亡商、褒姒亡周几乎成了历史的“铁证”。《列女传》里写道:“武王遂致夭之罚, 斩妲己, 头悬于小白旗, 以为亡纣者是女也。”《诗经·小雅·巧言》里也有“赫宗周, 褒姒亡之”的诗句。在中国文学中, 表现“女人祸水”这一思想的作品可说是举不胜举。陈鸿的《长恨歌传》尽管客观上有同情帝王后妃爱情悲剧的一面, 但作者却认为“意者不但感其事, 亦欲惩尤物, 窒乱阶, 垂于将来者也。”作者把故事写成是为引起后人注意的一个因女人而荒淫误国的标本, 把君王的罪过强加在弱女子身上。难怪鲁迅要讽刺:“中国的男人们, 大抵是可以成为圣贤的, 可惜都被女人搞坏了。”元稹的《莺莺传》也同样, 虽然客观上有对莺莺爱情悲剧的同情, 也有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负心行为的谴责, 但在主观上, 作者却刚好相反, 他骂莺莺是“妖孽”, “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水浒传》、《金瓶梅》在文学史上也可以说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作品, 但在刻画潘金莲这一女性形象时, 仍跳不出“女人是泼不掉的祸水”这一框框。《水浒传》里武大郎惨死在潘金莲的手里。《金瓶梅》中, 西门庆也被潘金莲弄得精衰力竭, 其实这里透露出来的就是:女人, 特别是那些不遵循男权社会秩序、规则的女人是很可怕的, 她们对男性社会的危害极大, 是男性社会的“祸水”。

不只在中国, 在世界范围内, 女人也被认为是造成一切罪过初始的原因。人间的罪恶是潘多拉从盒子中放出的, 而她唯独把美好的东西关在了盒子中。亚当之所以偷吃禁果也是由于夏娃的引诱。妇女在世界范围内因经济权力的丧失而彻底沦为社会的底层人物。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哪里有不平等哪里就有斗争。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 男女间的性别斗争从没有停止过。其具体表现就是“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成了我国历代文学作品里的两大思想原型, 形成了人类不留意的一种看不见硝烟的男女斗争的战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更多的是妇女的血泪和辛酸。

中国古代的“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观


在父权社会下, 虽然“男尊女卑”的观念占着统治地位, 女性已丧失了自我, 成为男性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 但对女性崇拜思想却没有泯灭, 相反这一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男权社会之中, 并通过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 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光辉的女性形象, 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人物画廊。《诗经》中不乏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髡彼两髦, 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 天只!不谅人只!”诗中的女主人公为追求幸福而顽强斗争。《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中的女主人公都属于这类光辉女性的典范。尽管封建社会给女性套上了重重枷锁, 但仍掩抑不住女性的豪情。《木兰诗》、《杨家将演义》等作品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豪杰形象。即使处在受压迫受侮辱地位的最底层的女性, 仍不失其可歌可泣可敬之处。明代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就属这类女性。清代孔尚任的历史剧《桃花扇》所塑造的李香君, 虽出身低微, 却具有坚贞的性格和一腔爱国热情。李汝珍的《镜花缘》塑造了一百名才女的形象, 为女性大唱了赞歌。如果说初期的女性崇拜的实质是生殖崇拜, 那么古代文学中后期的女性崇拜则转化为为女性鸣不平和对女性人格的赞美。

女性由于受压迫之深, 她们大部分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往往成为失声的群体。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可圈可点的女作家寥寥无几。对女性的理解与宽容、赞美甚至崇拜往往在男作家的笔下体现出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对女性的崇拜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贾宝玉就是一位旗帜鲜明的女性崇拜者。他从小就生活在“女儿国”里, 这“女儿国”被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子个个都有非凡的才智和不俗的谈吐, 就连丫环们也有着独特的胆识和举止, 这与贾府里的那些爷们儿的人格低下、不学无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宝玉的至理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 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这里女性已被抬高到神话的地步。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史中, “女性崇拜”和“女人祸水”观一直忽明忽暗地互相辉映。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二条不容忽视的线索。性别之间的压迫显示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现在随着人类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 “女性崇拜”与“女人祸水”观已逐渐淡漠, 性别的差异已逐渐缩小。我们相信男女互相尊重, 平等互爱, 发挥专长的文学局面一定能形成, 男女之间的斗争也将消失。我们期待着不带性别歧视的文化和人性的完美。


本文作者:当代历史故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41270972042497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后羿   女娲   嫦娥   诗经   农业   褒姒   我在宫里做厨师   甲骨文   雕塑   世界历史   妲己   不完美妈妈   列女传   淮南子   东汉   Ultrasone   莎士比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