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往今来,我华夏多少学子都是经历了寒窗苦读数十载,才最终可以走上“工作岗位”,才可以安身立命。久远的朝代我们不说,看看近代史上,在清末民初时期,民国名人康有为从19岁到36岁乡试一直落榜,他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又是如何将败局扭转为盈的?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或许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清朝的考试制度,清朝的科举制度分为,童子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童子试相当于对广大学子进行的入学招考,考过的学子才能叫做秀才,才能以读书人身份自居。而乡试相当于省考,过了乡试也就是中了举人,才有入选做官的资格。所以说乡试是学子入仕途的第一步。这一步也很艰难,比如“范进中举”,考了一辈子,最后才得了举人。最后却喜极而疯……

他,人称少年神童,可是连童子试却屡次落榜……
康有为1858年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一个普通家庭。虽然祖上都是公务员,但是官位不大。薪水仅能补贴家用。康姓在当地也不是大姓,人丁单薄,所以家族势力很一般。
无论如何,康家也算是书香门第。他5岁便开始启蒙,熟读唐诗百首。6岁,家里就开始请老先生为他讲授四书五经。街坊邻居以及父亲、祖父都觉得康有天资聪慧,将来科考一定金榜题名。

康有为画像
可是,14岁参加童子试的时候,竟然落榜了。
15岁,复习一年决定再来!可是再一次参加,再一次落榜!
这下,对他的打击以及对周围亲属的打击不小。他写道“两年费日力于试事与八股,进学最寡矣!”康有为认为八股文这种空谈的文章,学习起来无趣又无用。这样的观点遭到了家族长辈的极力责备,尤其是祖父。
因为康有为11岁的时候,他父亲已经过世。随后就和祖父相依为命。祖父将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孙子身上。可是康有为屡次童子试都不中,家庭总有一种阴郁的气氛。
随后一年,康有为祖父出任羊城书院监院。康有为迁居那里侍奉祖父。在书院中,他第一次见到了《瀛环志略》及地球图等图书,初识万国之故,地球之理。随后,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有名的西学论著
1877年,光绪三年,康有为祖父为抢救学宫中的祭祀品而溺水身亡。清朝征服下至给康有为祖父四品礼葬,并荫长孙康有为充四品衔。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其实一直没过童子试,因为祖父的荫封成为了荫监生,可以不用参加童子试,直接保送乡试了。
不过在康有为的自传里,并没有提到他何时过的童子试,只是提到光绪二年,参加乡试不中。也可能康有为在自传中美化自己,也可能是他记错了时间。无论如何,我们知道,康有为童子试,两次都没过……
从19岁考到36岁,康有为的漫长乡试路……
一个乡试,他从19岁考到了36岁才得以通过。也就是说他人生中最好的青春时光,大部分都在“落榜”的阴影里度过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考试失败,很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可是,康有为却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在屡次科考失败之后,逐步找到一套让自己扬名立万,又能“救国”的路……
康有为曾经写了一部自传,叫做《我史》。里面记录了他转变的心路历程。

19岁那年,他意气风发,准备满满去参加考试。结果又失败了。于是在《我史》中,写道“ 是年乡试不售,愤学业之无成。“
看到这句可见当时康有为为落榜而苦闷。他感到旧学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宋明理学,这样的孔孟之道,怎么能和现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相配呢?
22岁,他思考人生,开始隐居生活。“以西樵山水幽胜,可习静,居住白云洞,讲道、修佛。”
25岁,康有为再一次鼓足勇气去北京顺天参加乡试,依然落榜。于是游历上海等江浙沪等地,见识了繁华世界,“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乃大购西书以归,自是尽释故见,大讲西学矣。”
31岁,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他虽然失落,可是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方式去生存。

康有为著述《孔子改制考》
他在游历过当时的繁华都市,见识过新思想,于是他脑子里对于旧学从怀疑开始了批判。他购买了许多西学的书,当时的知识储备可以算是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比很多秀才要知识广博的多。准备动手,用自己多年多读中西的书本知识,写一篇可以扭转“败局”的政治改革论文,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可以说新潮的,当然也是危险的。
于是,在1888年,也是他31岁这一年,他参加考试之后,向光绪帝上书,提出“变成法”、“能下情”、“慎左右”的主张,请求皇帝变法图强,这个奏章受到守旧派的阻挠,未能低到光绪手中。这是著名的上清帝第一书。
办私学,出新书,公车上书,一举闻名
31岁的康有为,乡试依然没有上榜。
他回到广州,继续开办学堂,在现代就是办理私人学习班。当时他的新思想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一个便是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可谓是少年成名,人生一路开挂。11岁中秀才,17岁就中举人,文采斐然,春风得意,赢得各路人赏识。年轻人思想激进,看到康有为的激进思想,有一种魔力吸引,于是梁启超投到康有为门下做学生。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甲午海战打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签订,全国学子哗然。

康有为在36岁那年,终于考过了乡试,成为举人。第二年,到北京参加会试。全国的学子也都聚集在这里。于是他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入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即上清帝第二书),被阻未呈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运动,标志着从资产阶级思潮转变成了社会运动。

网络图:公车上书
而对于康有为来说,这一次他一举全国成名,有血性的文人,谁人不识康南海!
意外的是,康有为会试中,中了第五名贡士,保和殿试二甲第四十六名,赐进士出身。
终于,经过三十多年的考试马拉松,康有为终于考上了。可是,让他更加成功的是“新思想“。他在考试落榜之余,并没有闲着,也没有一味攻读复习资料,而是选择了自己喜爱,选择了社会上新潮的思想,这样的敏锐,让康有为领先了一小步。

但是,人生是一场更长的马拉松,没过几年,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之后,变成了彻底的守旧派。他似乎满足了自己的地位,满足了自己思想的高度,开始一直的享受着过去的成果,最后骄奢放纵,被时代遗忘在角落。而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依然是他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推进中,永远不可忽视的一个人。
本文作者:星期五文艺(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34424278905703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 搜索
-
- 06-07地理大发现打开全球化大门,几条航道带来世界贸易与殖民
- 06-07康有为——中国近代史上“高考”落榜第一人
- 06-07为什么商人在古代地位低下?古代市场中有哪些人?
- 06-07湘西土匪姚大榜为匪50年,拥有5000人,如何被彻底歼灭?
- 06-07端午节别总拉着屈原不放,这里面的水很深,连眼睛都挖出来了
- 06-06袁世凯给慈禧送了一辆汽车,因不满与奴才平起平坐,要司机跪着开
- 06-06三辅客带你看陕西——博望侯张骞墓
- 06-06中国历史上有一场战役,不被国人所知,但对世界史影响极大
- 06-06他在村子弹了十几年棉花,只有一个目的——把清东陵洗劫一空
- 06-06从管仲创办“女闾”到何时这种合法的官办妓院却被皇帝大扫黄了
- 1000℃地方债发行近一月呈现“缓放水”无限修仙 利率同比上行
- 1000℃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 1795个单位现风炫动漫场引才|机关|人才|贵州
- 1000℃银行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表内信贷吒府瞰蚂延续良好增势,表外融资增量下降__财经
- 1000℃贵州与香港青年企业家贵阳对话|贵州神话人物附身记|贵阳|香港
- 1000℃老干爹、阿里妈断剑之裔妈、雷碧、星巴客、八个核桃…居然都不是山寨!|雷碧|商标|核桃_科技
- 1000℃飞鹿股份斩获365betok.vip轨道交通大单|飞鹿股份|轨道交通|中标
- 1000℃傲世九重天顶点贵州省68个城投平台详尽数据挖掘|黔东南州_财经
- 1000℃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个县abc房源网全景呈现|常住人口|人口|小学生_财经
- 1000℃40年光荣与梦想|专访李保唐:对侦查权要更加重视|渎职|渎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职侵权检察厅|最高检
- 999℃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贵州范本”获国家验收组肯定|权包谷粑粑做法力|办公厅|政府
- 06-05陪皇帝喝酒是个高危职业,喝醉可能会被杀,喝不醉也可能会被杀
- 06-0580年代的买桑塔纳的钱现在能换一台劳斯莱斯?你还别不信
- 06-05清朝最美公主,是孝庄太后的掌上明珠,封号尊贵命运多舛
- 06-05历史上唐朝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叫盛唐
- 06-05袁世凯的书法欣赏
- 06-05可媲美玛雅文明的西域古国一夜消亡,背后的原因令人后背发凉
- 06-05老北京记忆:地图上的北京城
- 06-04中国农民代表参观团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连环画报1952年第35期
- 06-04纳兰性德改名事铭刻墓碑,埋入土中仍要改动可见文字狱严酷
- 06-04仲谋不听张昭劝解,两人出现矛盾,后来如何和解?
- 标签列表
-
- 贵州 (984)
- 贵阳 (692)
- 历史 (301)
- 大数据 (272)
- 贵阳市 (219)
- 贵州省 (182)
- 高铁 (173)
- 旅游 (114)
- 清朝 (113)
- 重庆 (104)
- 不完美妈妈 (102)
- 成都 (92)
- 铁路 (87)
- 政府 (86)
- 明朝 (81)
- 经济 (77)
- 日本 (71)
- 唐朝 (65)
- 列车 (64)
- 政治 (62)
- 曹操 (60)
- 恒大 (58)
- 中超 (58)
- 资源 (58)
- 大大 (57)
- 三国 (56)
- 酒店 (56)
- 文化 (54)
- 旅客 (53)
- 扶贫 (52)
- 中国历史 (50)
- 交通 (49)
- 刘邦 (48)
- 贵阳银行 (47)
- 刘备 (46)
- 茅台 (46)
- 博会 (46)
- 宋朝 (44)
- 秦始皇 (44)
- 九龙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