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近代中国海关真的是“高薪养廉”吗

网络整理 2019-06-29 最新信息

从19世纪60年代起,英国人赫德独掌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权柄几达半个世纪之久。他公开宣布:“本总税务司之所期待者:为中国政府恪尽职守,为关员谋求稳定满意之职位与优厚之薪给”。

近代中国海关真的是“高薪养廉”吗

在给清政府留下“体面”的同时,赫德又毫不犹豫地将海关的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本来就是赫德自己草拟的《海关衙门章程》已经明文规定,“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做主”。而且他还毫不含糊地宣称,总税务司“是唯一有权雇用或解雇、升级或降级或迁调口岸的人”。本来按照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规定,外籍税务司只是帮办税务,是海关监督的从属人员。在名义上,中国的海关监督才是中国海关的最高行政官。但是, 赫德根本不把这个条约放在眼里(或许从中可见他对于清政府的真实态度),居然亲下通札强调:“税务司是海关监督的同僚,而不是属员。”这样一来,外籍税务司一反海关监督从属人员的地位,在各个海关越来越喧宾夺主,反观海关监督则越来越形同虚设,完全被架空。曾任北方三口通商大臣的崇厚在1867年时就有感而发:“及赫德当总税务司……各口税务司之权日重,洋商但知有税务司,而不知有监督矣。”

近代中国海关真的是“高薪养廉”吗

只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赫德才做到了“恪尽职守”。原本的大清海关是个肥缺,腐败尤甚:“海关衙门内的各级职位必须由贿买而来。官员们到职后必然猛刮一气,翻本得利。不仅塞满自己的口袋,还要报效皇室,敷衍上司,以固其职”。赫德走马上任之后,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与会计制度引入海关,将海关人员划定明确的级别,定期考核,以决定提升或辞退;还建立了奖惩制度和严格的纪律,要求海关人员必须服从,否则,将被课以罚款或辞退或开除。美国学者费正清是这样评价赫德取得的业绩的:“赫德对清政府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组织的高效率的海关服务工作”,“如果没有赫德有效的海关机构,各通商口岸的贸易和航运不会那样有条不紊地发展起来”。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赫德半个世纪的任期内,中国海关因经济困难而贪污、滥用公款或其他不正当违法行为的案件没有超过5起,这在晚清统治日趋式微、官场贪腐成风的大背景下,确实是一个奇迹。

除了法令严明之外,赫德自己对此还有一个解释,也就是他在日记里说的“从海关做起,试图对全体官员发给固定的薪俸,从而制止敲诈,保证有一个廉洁的政府”。这里也有一个背景,就是原先清廷海关的俸禄实在太低,上海的江海关最高官员“监督岁支养廉银六百两”,只及江苏省一个知县养廉银的一半。

近代中国海关真的是“高薪养廉”吗

赫德统治下的海关的确做到了给予海关职员们“稳定满意之职位与优厚之薪给”。他将海关的主要部门——税务部门分为内班、外班和华属三个部分。其中,内班薪俸900两到9000两;外班薪俸从600两到2400两;华属薪俸从240 两到1500两,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高薪了。至于赫德自己,当然更没有被亏待的道理。1899年,著名的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就说,赫德“一年的薪水是8000英镑”,按当时英镑与海关两的实际比价约1比7来计算,相当于56000两银子,抵得上清朝的亲王年俸(一万两白银)的5倍!话又说回来,能够享受这样高的薪水,还是洋人。譬如在1870年,总税务司署的官员共有15人,其中,英国11人、法国2人、美国1人、德国1人,大清没有任何人。全国海关也是洋关员一统天下,占据所有重要职位,华人关员只能在海关中担任巡役、听差、司门、司夜、排印人等最低下的工作,“无异下等仆役,供其奔走”,虽然他们的人数是洋员的7倍,也绝少晋升可能。除此之外,赫德可以在中国海关力除贪污勒索风气,而不能克服同样有严重危害的任人唯亲的官僚裙带习气。他在中国出人头地之后,他的家人随之而来。赫德本人的胞弟、内弟、表弟、儿子、外甥等多人均在中国海关坐拥高薪工作,个中原因,恐怕也未必见得了光了。

本文作者:杂史谭(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753105198553549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罗伯特·赫德   英国   跳槽那些事儿   莫理循   崇厚   我在宫里做厨师   经济   上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