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网络整理 2019-06-01 最新信息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文/老张在路上

01

南宋“东莱先生”吕祖谦(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又有“小东莱先生”之称),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景定二年(1261年),吕祖谦配享孔庙,成为孔庙里享受香火的古代学者。

吕祖谦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三月十七日(1137年4月9日)。说起他和家世,能写一本大书。

以下为吕氏世系:

九世祖吕梦奇,唐末五代时东莱人,曾任后唐户部侍郎;

八世祖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就定居于寿州;

七世祖吕蒙亨,官至大理寺卿,吕蒙亨从父兄吕蒙正,更为有名,他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元代王实甫作《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富家女刘月娥因掷彩球择婿时选中穷秀才吕蒙正,被父亲赶到破窑居住,最后吕蒙正中状元,刘月娥父女和好,这个元杂剧写的吕蒙正,是吕祖谦的七世从祖;

六世祖吕夷简、五世伯祖吕公弼、五世祖吕公著,皆曾入朝为宰相;

高祖吕希哲,自其以下,包括曾祖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父吕弸中、父吕大器等,都是朝廷命官。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一个家族如此一代一代连续不断地在朝为官,从没有间断,在宋以前和以后的历朝中并不多见。

吕祖谦在《除馆职谢政府启》中,对自己作了如下概括:“自其少时既夺移于科试,及乎壮齿,又堙废于隐忧,竟失全功,徒怜初志。”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26岁的吕祖谦实现了他的愿望。这年四月,先考中博学宏词科,接着又中进士。孝宗特下诏“减二年磨勘,堂除差遣”。史臣在这里还特别注明:“祖谦既中选,赐同进士出身,相继放进士榜,又登上第,故有是命。”这意思是减少在基层的磨炼时间,直接破格提拔了。

吕祖谦考中进士后,特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敦宗院宗学教授。其制词说:“尔两科皆优选,宜有以旌其能,资叙超升,是亦常典,可特授左从政郎,差遣如故。”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02

吕祖谦最让后人称道的载入历史的一件事是促成了朱熹陆九渊的“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为父守孝的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这次聚会,为时三天,于当年六月八日结束。陆九渊门人朱亨道说:“鹅湖讲道,切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陆与朱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其所适从,其意甚善,伯恭盖有志于此。”

吕祖谦自己回忆此事时也说:“某留建宁凡两月余,复同朱元晦至鹅湖,与二陆及刘子澄诸公相聚切磋,甚觉有益。元晦英迈刚明,而工夫就实入细,殊未可量;子静亦坚实有力,但欠开阔耳。”这是吕祖谦对朱熹和陆九渊的分别评价。

这次“鹅湖之会”之后13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词人陈亮往上饶拜访好友辛弃疾,二人于鹅湖寺相聚数日。期间,两位词人共商恢复大计,畅谈英雄理想,并相互激励、写出数首相互酬答的唱和词。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南宋历史上,这两次“鹅湖之会”永载史册。

吕祖谦的一生,在学术上贡献很大,在仕途上也还算是顺利,但在他的家庭生活上,却是命运不济,他自己所说的的“隐忧”一直伴随到他离开这个世界。

根据吕祖谦年年谱记载:从24岁开始到44岁去世,20年时间里,吕祖谦接连逝去的亲人,包括他的父母、三任妻子、两个年幼的子女。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就在吕祖谦科举连中两科的前一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的妻子韩氏去世,所生男夭折。

考中进士,进入仕途第三年,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吕祖谦的母亲去世,归葬婺州。

乾道五年(1169年),他再娶韩氏(为原配之妹),并到严州为官。第二年,吕祖谦升任太学博士,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两年后,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吕祖谦第二任妻子韩氏又去世,所生女夭折。

乾道八年(1172年),吕祖谦父亲因病告归,并以这年二月去世。此后,在守丧的三年中,他以教授学子和著述为事。

淳熙三年(1176年),吕祖谦守丧期满,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并兼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这一年,他39岁。这时,他已疾病缠身。

淳熙四年(1177年),吕祖谦续娶芮氏为妻。哪知刚刚过了两年,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其妻芮氏又去世,这一年他42岁。

淳熙八年(1181年)七月二十九日(9月9日),吕祖谦病故,享年44岁。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03

做为南宋一位重要学者和思想家。除了促成了朱、陆的“鹅湖之会”,吕祖谦也有他的名山事业,他最为后人所知的史著是《东莱博议》。

《东莱博议》又称《左氏博议》,是他研读《左传》時写下的一本读书笔记。关于撰写这本书的动机,东莱先生这样说:“左传博议者,为诸生课试之作也。”可见这本书是吕祖谦为当時学子科举考试而撰写的参考书,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中考作文范文选,而且是他以自己的观点加以评议的范文选。

吕祖谦既有理论修养又有科举考试的实战经验,所写的《东莱博议》非常适合举子撰写科场应对策论文章之用,堪称议事策论的范本。据说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有立竿见影之功效,所以此书一面世,就获得了广泛好评,一時洛阳纸贵,成为畅销书。从南宋到清末,士子们都把它当作最优秀的敲门砖,故而流传极为广泛。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自己讲学数十年,后来也把培养自己儿子朱塾的重担,交给了好友吕祖谦。

除了让学生们读史,学习《东莱博议》,增长识见。吕祖谦还善于押题,据说还曾经押中过科举考题,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传说后来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时,他的押题卷子被人包装成黄色封面,号称“黄册子”。时人称,学生如果拥有吕先生的“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

吕祖谦的学生巩丰曾经回忆在吕先生丽泽书院读书时的情景:

巩丰父亲早逝,巩丰和弟弟巩嵘曾经一起拜在吕祖谦门下求学。淳熙八年(1181),也就是吕祖谦去世的那一年,巩丰以太学上舍生对策,高中及第。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巩丰写有《咏玩珠亭有序》诗,录如下:

序:明招寺对一山,最近而独圆,下俯方池,诸山争向之,为郭景纯之说者,指其形如龙之争珠。吾徒则贵其四无所倚,可玩而不成狎。东莱吕巽伯因履屐经之,旧剏亭于其巅,将“玩珠”为名,且嘱其老友东平巩丰先赋古诗,以启其同社,谚所谓以瓦砾博珠者几是邪。

明招林麓邃,按古有遗迹。风流阮将军,诚不负此屐。邂逅失元珠,骊龙求不得。何年走此中,千载未有获。禅家独眼龙,来此驻瓶锡。群龙竟趋之,独眼如未识。任其自纷挐,笑伊虚用力。南渡东莱翁,实在肇幽宅。褒武锡元勋,自天开兆域。岁时来上塚,车马隘阡陌。念昔事先生,同门至千百。旦旦对此山,相视真莫逆。自阅大火灾,屐迳愈廖寂。斯亭筑山巅,如人岸巾帻。自径以登亭,俄然判儒释。挟朋吟松风,横琴坐苔石。亭居众木间,占地仅二席。小巧八窗通,未觉栋宇窄。被褐士所怀,嗟自比秦璧。照乘与藏渊,其勿昧所适。庶几慰九泉,夜光生丽泽。若兹亭子坏,则付斧斤克。客去我无言,抹开四山碧。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明招山是巩丰少年时随吕祖谦求学的处所,全诗描述了明招山的形势、渊源与典故,当年吕祖谦在明招山设讲堂办学时“同门至千百”的盛况,以及如今人去寺毁的荒凉,所幸玩珠亭仍然存在,吕祖谦的弟弟吕祖俭之子吕乔年(字巽伯)又来同结诗社,明招讲堂、丽泽书院的薪火仍在延续……

巩丰诗里提到的丽泽书院,原名丽泽堂,与岳麓、白鹿洞、象山并列而称南宋四大书院。为吕祖谦讲学会友之所。“其地在光孝观侧,四方学者皆受业于此”(宋·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淳熙八年吕祖谦谢世,丽泽书堂便由其弟吕祖俭主持。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04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朝,发展于宋代。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学者在书院讲学、藏书、传道授业。

南宋时,随着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事实上,它除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道德外,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应试获取功名。

许多科举落第的或准备走上科举之路的学子,往往会到书院读书,准备参考科举考试,书院也会编撰一些针对科考的教材,以求有明显效果。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吕祖谦因为思想深刻、见解广博,所以他的的《东莱博议》《丽泽讲义》就成了这类教材中的佼佼者,成了科举史上著名的“黄册子”。

这种“黄册子”,大概和现在那些人们所传说的“黄冈考试秘卷”差不多吧,不过,“黄冈考试秘卷”能不能像《东莱博议》一样流传千古,只能暂时存疑了。

即便是南宋那个时候,吕祖谦这种专门针对考试而施教的做法也受到时人诟病,比吕祖谦稍后的南宋诗人刘黻(fú)就写诗讥讽道: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之一

扶舆播清淑,何代不毓才。

森森万壑松,盍厚拱把培。

蒙养正性存,临教大义开。

嗟哉古道息,习气少已乖。

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户庭且得色,斯文何望哉。

吕祖谦的“黄册子”:南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押题“秘籍”

“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屑之语。刘黻是著名的忠贞之臣,早在太学读书时伏阙上书抨击权奸,屡遭贬斥压抑。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张世杰,陆秀夫等到拥立益王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同年五月移帅府至福州。立赵瘴为端宗,改元景炎。危难之秋,刘黻毅然离家奔赴国难。同年十一月温州失守,元军直逼福建,刘黻随军到了罗浮,不幸患病去世。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见国事已非,为保全名节,携带家人投海为国殉难,刘氏一家,可谓满门忠烈。

这样的人,对于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读书,当然是嗤之以鼻。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本文作者:老张在路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00111101172174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吕祖谦   南宋   吕蒙正   陆九渊   朱熹   宋孝宗   元朝   杂剧   宋高宗   王实甫   孔庙   寿县   吕夷简   宋太宗   历史   铅山   金华   吕本中   不完美妈妈   后唐   绍兴   左传   吕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