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为保住九鼎,周王朝连耍赖的功夫也学会了

网络整理 2019-05-05 最新信息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九鼎”一说,意即象征王权的九座大鼎。对于九鼎,除了《史记》,其他诸如《春秋左氏传》、《 墨子》、《战国策》等史籍对其均有记载。由此看来,九鼎并非人们有意杜撰,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宝贝。这九鼎就像后来的传国玉玺一样,令那些一心想称王称霸的诸侯念念不忘,而周王室在应付诸侯求鼎这类事的经验也逐渐丰富:从开始的唯唯诺诺到坦然处之,再后来就干脆耍赖了。

春秋战国时代,尽管周王室已衰微,但仍控制着九鼎,以致一些诸侯得势后纷纷去参观甚至打起九鼎的主意。

为保住九鼎,周王朝连耍赖的功夫也学会了

比如《史记》和《左传》记载的楚庄王问鼎例子。一次,楚庄王带部队讨伐西戎路过周都洛阳,顺势在周王朝都城外大搞阅兵,以此示威。周天子心知肚明,于是派大臣王孙满去犒劳楚国军队。楚庄王喝了几口酒后开始得意忘形,于是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在一般人看来不是什么事,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是一个敏感话题了。王孙满当然不会实话实说,反而是答非所问,告诉楚王:治理国家在于道德而不在于有没有宝鼎。这下楚庄王不高兴了,我只不过问问,你不说也就罢了,跟我谈什么治国和道德。楚庄王强忍着不快,酸酸的丢下一句:“你有九鼎了不起么?我们楚国只要每人剔下刀剑刃处那些铜铁,也可以铸成九鼎。”

为保住九鼎,周王朝连耍赖的功夫也学会了

不仅是楚国,西边逐渐强大的秦国对九鼎也是眼馋。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张仪就曾为秦国制定了规划,其中就包括如何夺得九鼎的策略,而这个规划一直影响到秦始皇时期。而秦国是有人幸运的看过九鼎,而且还摸过呢。话说秦武王时这个四肢发达的国君直接闯进洛阳,把九鼎美美的观赏了一番。这个秦武王有点意思,他看着看着,忽然抱起其中一个鼎,说是想掂量掂量到底有多重,结果鼎太重一下子掉下来砸到了腿,秦武王当场晕倒了,最后也因伤太重死去。这个经历让秦国丢人丢大了,也被诸侯当做笑话传开。

由于应对诸侯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多了,久而久之,周王室也就学会了耍赖。

有一年,秦国再也忍不住,派大部队准备进攻周王朝,扬言要夺得九鼎。得到密报的周王开始紧张,赶紧派了一个叫颜率的人去齐国搬救兵。颜率马不停蹄的赶到秦国,让齐国马上发兵救命。可齐王也不傻,问他凭什么让我们齐国出兵。颜率一时着急也解释不了多少,脱口而出:救了我们,回头九鼎送你们。有这等好事!于是齐王马上发兵救东周,秦兵果然很快撤军。

为保住九鼎,周王朝连耍赖的功夫也学会了

事情平息下来后,齐王兴冲冲的问周王索要九鼎,周君又开始烦恼了。于是,又到了颜率出面的时候。颜率淡定的找到齐王,深呼一口气,然后问:“我们答应给齐国九鼎了,请问大王要从哪条路运鼎?”齐王说:“准备借道魏国。”颜率回答:“这不可以,魏国国君上个月才问过九鼎的事,九鼎一旦进入他们国家就出不来了。”于是齐王说从楚国借道。颜率又否定了:“楚国更不行,楚国是最想得到九鼎的,当初还进洛阳逼过我们呢。”

齐王有些不高兴了:“我们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不紧不慢的回答:“大王不急,我们也在考虑。您也许不知道,九鼎那么大,单单运一个就得用九万人,九鼎就是八十一万人,这不不算上沿途保护的士兵和工匠数量呢。”齐王发怒了:“说来说去就是不想给我们吧?”颜率赶紧安慰:“不敢欺骗您,只要决定好路线、准备好八十万人出来,我们随时动身”齐王当时是气得直吹胡子,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为保住九鼎,周王朝连耍赖的功夫也学会了

这事看起来是周王朝赢的漂亮,但还是掩盖不了周王室在那个时代的尴尬:礼崩乐坏,作为正统的周天子又无能为力,有时遇到困难还不得不来回周旋于诸侯之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多谢!)

本文作者:水鱼和(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12474241296026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周朝   楚庄王   史记   战国策   秦武王   历史   左传   张仪   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   秦始皇   墨子   这就是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