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136名农民工会员华丽转身断剑之裔的背后|农民工|工会|白云

网络整理 2017-08-08 最新信息

两年,从“卖力气”成功转型“卖技术”,136名农民工会员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则贵阳市白云蓬莱展示园区企业联合工会主动服务职工的故事。

近年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大量出现。随之也同时出现两种情况:没有技术的失地农民需要在园区就近就业;现代农业企业则需要有技术的职工。二者之间的不匹配,成为横亘在农业园区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贵阳白云蓬莱仙界休闲农业旅游区也不例外。作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园区集合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致农业等多个产业。2015年7月,白云蓬莱展示园区企业联合工会成立后发现,当地11家企业岗位需求和几百名失地农民实际能力之间“失配”。

日前,记者来到园区采访了解到,园区企业联合工会组织精准培训后,当地村民成功转型成为拥有现代种植技术的农业产业工人。

高薪高技术岗位农民无力应聘

“你看见了吗?这大家伙是我种出来的,不敢想象吧。”8月3日上午,白云区蓬莱村一组村民蒙秋燕像往常一样,来到他打工的园林公司种植大棚里,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般,抚摸着这个“巨人南瓜”。

在公司上班之前,本地失地农民蒙秋燕在贵阳周边靠打零工为生。2015年,园区企业开业,蒙秋燕和许多村民一样,希望能到企业打工,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当初可激动了,谁知去企业一问,人家是高科技农业,要技术工。我们什么也不会,连个嫁接都做不来。”蒙秋燕当时很沮丧。

“企业的需求和农民工的素质不相符。”白云蓬莱展示园区企业联合工会大大杨文斌对记者介绍说。园区里11家企业的用工量基本稳定在700名左右,一开始企业也考虑大量聘用当地村民,但几次招聘后发现,村民们的技术能力无法胜任现代农业种植。

杨文斌在企业走访调查了解到一个小故事,开园之初,园区投资2700多万元兴建了智慧农业体验馆,需要一套自动化机器来运行,而操作者需要懂50种特殊施肥办法、70种补光办法,对特殊农作物进行病虫防治,企业为这个岗位开出每月7000元的工薪,却没有一个村民能应聘下来,机会只得给了外省应聘者。甚至是企业需要的19名普工、3名管理人员和1名技术工人,也没有一名村民能应聘。

2015年下半年,无法在家门口就业的部分村民开始了“阻工”之路,一些村民不配合园区建设设置障碍,还有的村民故意毁坏园区种植作物。另一边的情况是,园区企业的技术工人几乎全部来自山东等沿海省份,人员流动性很大、工资成本也相对较高。

“不匹配”成为企业和农民共同的“发展之痛”。

工会找准“痛点”实施精准培训

联合工会成立后,找准企业和村民用工不匹配的“痛点”,主动作为。

工会先对园区11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记录每家企业的用工意向,同时标记有技术含量的岗位。随后,工会又对园区内的3个村民组进行走访,安排村民参加“农业知识摸排考试”和现场知识提问。两次调研下来,工会发现,这700多个岗位中,如果村民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可以胜任其中的220个岗位。

蓬莱村二组村民蒙代琏对那次“考试”记忆犹新。“我做卷子做不好,空了一大片。”蒙代琏当时只干脆地答了一句话,“我种了一辈子田,现在就想学点技术,改变家乡,我喜欢栽树。”

一周后,他进入了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班,47岁的蒙代琏又成了“园丁”,每天都在自家院子里拿着刀子对树苗做练习。两个月后,在毕业考试中,蒙代琏嫁接的苹果树苗成功成活。

就这样,这名不再年轻的失地农民,转身成为一名有嫁接技术的现代农业工人。

如今,蒙代琏已经成了一家园林公司的高级修剪工,月薪有3700元。他又把自己的技术教给了妻子,两个人如今都在公司上班,月收入近7000元。“没有工会培训,我可能还要继续打零工讨生活,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过得这么好。”蒙代琏衷心感谢工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园区工会已经为蓬莱村270多名农民工提供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使他们实现了100%就业。

服务方式不断升级至“高端版”

服务园区企业,服务职工,不应止于技术培训。杨文斌琢磨着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升级。

联合工会在调研中发现,蓬莱村的村民有二十几户去了浙江、广东一带打工,这些人大多阅历比较丰富,不少还在企业担任了管理职务。能不能把这批人吸引回家乡,服务园区发展,也帮助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杨文斌动起了脑子。

联合工会出台措施,吸引务工者返乡创业。突破点选在了留守孩子的身上,于是,每个周末都会有工会干部带着留守儿童踢足球、搞野炊,借此和家长保持联系,一来二去,家长对家乡的发展有了了解,也对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有了认识。

工会的付出有了回报,先后有13名村民从外地返乡创业,他们在园区里开办农家乐,经营特色乡村旅游,拉动了园区企业生产,还带动了大批村民就业。工会则帮助村民组织餐饮、旅游管理培训,研究生态旅游怎样才能做起来。

杨文斌告诉记者,作为工会组织,主要是瞄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开展农业产业工会组建、加快农民工入会作为工作重点,实现工会组织向农业产业的延伸。“看清楚企业和职工的需要,沉下心来,做他们都需要的事,这样工会组织才能走到企业和农民的心里去。”

Tags:农民工   工会   白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