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观山湖区以生身份证18岁以上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侧记|机关|政府|观山湖

网络整理 2017-04-04 最新信息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水相伴、绿树环绕,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观山湖区的发展优势。建区以来,该区共完成绿化造林6680亩,新增城市公共绿地86.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4.51%,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2.44%,人均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百花湖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以内。

  这组数据饱含绿色情怀,充分展现了该区以“生态观山湖”为核心,打造处处见花、步步皆景的“现代都市 滨湖花城”的决心。

  “梅、桂”情怀引领绿色发展

  去年,观山湖区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了区花、区树和城市精神。经过前期投票,并在辖区机关、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以及专家评议等环节后,“梅花、桂花”当选观山湖区“区花”;“桂花树”当选观山湖区“区树”;“担当、奉献、创新、和谐”为观山湖区的城市精神。

  多年来,观山湖人正是以梅花一样坚韧不拔和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才取得了今天贵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核心区的成就。而桂花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在观山湖区已广泛种植,喻示观山湖区是一个多元汇聚、开放包容的城市。

  梅花、桂花分别在冬春季、夏秋季绽开,能让观山湖区一年四季保持花香不断、色彩缤纷。

  朝着绿色生态目标,观山湖区正稳步向前迈进。“区花”“区树”的评选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

  “我们规划2017年提升改造花卉景观面积达14.4万平方米,种植各类鲜花约720万株。”据观山湖区绿化处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四季美景,观山湖区绿化处将宿根花卉与时令花卉相结合,打造出“城市花海”的绿化景观。

  “多彩”百园“点睛”滨湖花城

  作为以湖为名的现代化新城,湖光山色一直是观山湖区的骄傲。占地5000多亩观山湖湿地公园,一年四季,碧水汪汪,既是城市“绿肺”,也是观山湖的“城市之心”。与观山湖遥相呼应的还有近15平方公里百花湖,108座岛屿星罗棋布,远山清淡,近水碧澄。

  坚守着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观山湖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区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持续保持优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一城一湖,先后荣膺两项殊荣,实至名归。

  根据贵阳市委“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市”的总体部署,观山湖区还是全省首批(贵阳市唯一)被列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先行区的区(县)之一。

  2016年,观山湖区编制了《贵阳市“千园之城”观山湖区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完成了各类公园33个。其中,包括山体公园2个、城市公园5个、社区公园26个。按照部署,至2018年底完成各类公园建设共计59个,届时观山湖区公园将达到182个;到2020年,全区新增公园面积约3万亩。这些公园的建设都按高标准实现“一园一特”、“多园多彩”,同时,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也会充分应用到公园管理中。

  五大行动呵护“生态观山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石。

  怎样实现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委常委、观山湖区委大大向虹翔说,观山湖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取决于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严格实行的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执法“五大保护行动”。

  去年6月,观山湖区政府与社会公益组织——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政府职能部门三方共同签署《观山湖区购买第三方参与生态建设和环保监督服务项目委托协议书》,通过购买社会公益组织的服务,撬动民间力量参与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协议为期三年,监督服务主要内容有五项,除了组建观山湖区“民间河长”队伍,形成“民间河长”与“政府河长”的“双河长”联动机制外,还将通过社会公益组织对观山湖辖区企业环境行为实施监督,并探索建立“互联网生态保护与司法联动”工作机制,对全区涉及水、气、声、渣、尘等环境问题实施监督。同时,培训环境志愿者,开展公众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社区。

  张照娣

Tags:机关   政府   观山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