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清末只要是签条约就必定是李鸿章,难道当时清政府没别的人了吗?

网络整理 2019-05-02 最新信息

说到李鸿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辈子人们对他的争议非常大,尤其在后来李鸿章更是坚定了许多卖国的条约。这也被后来的人们所抨击,据统计李鸿章的一辈子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约共有30多条,要知道他在清朝为官总共才有40多年,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年半就要签一条不平等条约。这也足以说明他的一辈子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数量是非常多的了。

清末只要是签条约就必定是李鸿章,难道当时清政府没别的人了吗?

那么有许多人就问道,为什么在当时清朝有那么多人却为何偏偏要派李鸿章前去签条约呢,其实有些条约不是你不想签就能不签的,比如马关条约就是这样。

在1895年初清政府派出两个人和日本前去谈判,然而这两个人到达马关后,却没有见到日本人,日本人直接拒绝和他们二人谈判,因为日本人觉得如此重要的事情,清政府却派了两个人,这明显是在敷衍,如果想要谈判,必须要找一个能够代表清朝最高权力的人来。

清末只要是签条约就必定是李鸿章,难道当时清政府没别的人了吗?

而当时伊藤博文也对清政府说,希望可以找一个有资格的全权大臣来参加谈判。所以从他们的话中可以听出,他们就是想让李鸿章前去谈判的,就差指名道姓了。在当时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权力非常的大,而且他是非常开明的。

清末只要是签条约就必定是李鸿章,难道当时清政府没别的人了吗?

那么全清朝难道只有一个李鸿章可以前去谈判吗?其实并不是清朝虽然有许多权力大的人,但是能办事的却非常少,而到了这种背锅的时刻。前去谈判的事就更没人想去做了。在当时清政府的人大多都是将名誉看得比自己命都重要,所以根本没人想去做这件事。就算将刀架在这些人的脖子上,他们也不会前去谈判的。

清末只要是签条约就必定是李鸿章,难道当时清政府没别的人了吗?

而在当时清朝的大多数人全部都是主战派,并不同意和日本议和在他们的心中。谈判就等于卖国,所以他们更是不可能去的。所以没办法,清朝才只能将李鸿章派出前去谈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奇葩影观小落落(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52122249248819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李鸿章   清朝   日本   马关条约   伊藤博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