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在《蜀书》中,为何刘备的前面还有其他的人?或许是陈寿为了保命

网络整理 2019-05-04 最新信息

公元263年,司马昭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八万,他命钟会为统帅,兵分三路攻打蜀汉,在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时,刘禅出城投降,蜀汉就此灭亡。在此之后,大批蜀汉有才之士被魏国征召为官,当时张华很欣赏陈寿的才华,张华认为陈寿虽然在行为上有不检点的嫌疑,但按情理不应被废除,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华举荐陈寿为孝廉,并授予其佐著作郎,又出任阳平县令。在这段时间里,陈寿撰写《诸葛亮集》,上报朝廷。后朝廷又授职陈寿为著作郎,兼任巴西郡中正。虽然在此之后,陈寿在官场沉浮不定,以至于他因为母亲临终的遗言而再度遭到非议而被贬官。

在《蜀书》中,为何刘备的前面还有其他的人?或许是陈寿为了保命

不过在此之后,晋灭吴而统一天下,陈寿也逐渐撰写完成了旷世巨作《三国志》。当时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虽然夏侯湛也在撰写《魏书》,但他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销毁自己的《魏书》,可见《三国志》的优秀确实是得到了世人的公认。但让人不解的是,陈寿最初本来是蜀汉的官员,但在《三国志·蜀书》中,刘焉和刘璋竟然会被放在了汉昭烈帝刘备的前面。要知道无论是刘焉还是刘璋都不是蜀汉的臣子,更不是蜀汉的开国帝王,刘备能在益州称帝,也不是建立在刘璋的政权之上,既然如此,为何陈寿会作此安排呢?

在《蜀书》中,为何刘备的前面还有其他的人?或许是陈寿为了保命

有人认为,在陈寿编撰《三国志》时,谯周等高龄的季汉遗老尚且在世,如果将刘备、刘焉和刘璋之间的关系说的太过清楚,那这一部分遗老就不得不面对一降再降,二度亡国这样的评价,而谯周本是陈寿的老师,为了维护本乡本土,以及维护自己老师的名誉,陈寿这样做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似乎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毕竟陈寿大可以将刘焉和刘璋不放在《蜀书》中,如此一来,也没有人会追问谯周是否多次受降,自然也没有人会在意这些老臣有没有二度亡国了。

在《蜀书》中,为何刘备的前面还有其他的人?或许是陈寿为了保命

陈寿这样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益州毕竟是刘焉和刘璋在前面执政主导,后来才有了刘备入川争夺益州,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从刘焉到刘璋,再到刘备,可以体现出益州政权的一脉相承,同时也能淡化同宗倾轧的色彩,这是对益州乃至季汉政权的肯定及美化。另一方面,将刘备放在后面,是为了不给予刘备与曹操和孙权相同的位置,是在降低刘备的排序与评价,这有利于陈寿这个前季汉臣子,以及《三国志》的存活。

在《蜀书》中,为何刘备的前面还有其他的人?或许是陈寿为了保命

而且在当时,魏国有官修《魏书》,东吴有官修《吴书》,唯独蜀国不置史官,所以陈寿在编写《三国志》的时候,魏志和吴志尚且可以根据《魏书》、《吴书》为蓝本,但蜀志的编写则可以说是全凭他个人发挥了。而当时魏国不仅势强,而且义正,虽然魏是篡汉而建成的,但魏国毕竟是正规的禅让制度,而蜀汉自称是光复汉室而成,因此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统之争。此时晋又传承自曹魏,自然会以汉朝到曹魏,曹魏到晋朝这样的传承方式来标榜,在这样的情况下,蜀汉自然就不能被归于正统,陈寿仕晋有媚上之意,所以就将刘焉刘璋传记放在刘备前,表示刘备是承自刘焉刘璋的地方割据政权的意思在里面,表示蜀汉不能与魏争正统。

在《蜀书》中,为何刘备的前面还有其他的人?或许是陈寿为了保命

笔者认为,陈寿之所以这样写,或许只是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与《三国志》,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本文作者:甜姐说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81499077666458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陈寿   刘备   刘璋   谯周   三国志   张华   孙权   刘禅   曹操   汉朝   晋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