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贵州]一张触摸幸福的网 改革开放40年遵义交fadgfhhjhh通运输发展综述|贵州|遵义|公路

网络整理 2018-12-27 最新信息

  冬日的遵义,从大娄山脉到赤水河谷,处处呈现出一派活力四射的美丽景象。

  回溯时间的纵轴,遵义交通由窄变宽、由点成线、由线成网;从双脚丈量里程到出门开车远行,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农村泥巴路、砂石路到现在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柏油路,从屈指可数的两条国道到全市形成“五纵?四横?九联?二环”的骨架网,从公路、铁路到航空、水运全面发展,从县县通高速到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开启了“双机场”模式,迎来了高铁时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日益完善,不断颠覆人们对遵义交通发展滞后的传统认知。

  改革开放40年来,勇创新业的遵义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搭建了一张张便捷的交通网,架起了一条条便民惠民的交通线,谱写着百姓富生态美遵道行义的动人新篇章。

  高速公路和水运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公交都市”创建、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八大工程”、“组组通”……颇多重大事件响彻回声。“6662”骨架网架起富民强市、开放开发之路。公路总里程达到32942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07公里/平方公里,高速公路达1094公里,水域通航里程近1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全市国省干线里程达到4581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4%。机场航空、公交专用车道突破零界线,渝贵铁路正式通车……一个陆水空相连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规模。

  抚今追昔,暮然回首,遵义交通运输发展的每一步,都沐浴着历届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悉心关怀,凝聚着全市交通人的不懈努力,寄托着800万名城人民的殷切期盼。

  破难攻坚用好改革创新这把“金钥匙”

  改革开放前,遵义公路大多数为砂土路,通车里程只有5100多公里。公路里程短、技术标准低、断头路多、布局不合理、交通运输落后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后,全市上下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公路交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逐步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40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相继制定出台了《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筹集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关政策规定》等,组建了高速公路投资公司,设立了交通建设基金,从组织领导、制度机制、补助标准上加强保障。各地党委政府采取“捆绑资金、整合使用”、“政府铺面子、群众打底子”“ 一事一议”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持续实施“上争、中融、下筹”计划,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投融资平台日益扩展,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大力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国省干线改造稳步推进,航空、机场实现零的突破,“公、铁、水、空、邮”相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积极进展。遵义机场、茅台机场、黔渝快速铁路建成投用,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遵义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遵义旅游客运中心等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强化。

  高速时代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

  2005年12月,世界公路建设专家称为“世界级难度”的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遵义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贵州没有高速公路出省的历史,并创下了“世界首例双幅同步转体大桥”、“全国最高填方路基”、“贵州最大公路项目”、“贵州第一隧”、“贵州第一跨”等众多交通建设新记录。2007年遵义至贵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真正意义上贯通了西南出海大通道。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飞速发展,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遵义步入真正意义上的“高速时代”,掀开了遵义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新篇章。

  1997年以来,全市共建设高速公路1659公里,其中建成通车19条1094公里,通车里程位列全省第一,在建待建1200公里,高速公路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生产要素布局,推动改革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到2022年,全市高速公路规模将达到1970公里,总量占全省的25%,与渝遵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大通道增至6个,形成与构建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络。

  农村公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

  “以前,到我们村的路坑坑洼洼,非常难走,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现在好了,路宽了,车多了,大面包车都能开到村子里,真是方便了,我们的农产品能拉出去了,也卖上了好价钱,日子也过得活泛了。”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村民周德明高兴地说。“同样的蔬菜,以前来收购的人少,价钱低,现在路修到了家门口,收菜的人直接到地头上来收购,种菜的人不出村子,蔬菜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从农民朴素的话语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了农村公路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2002年12月,习水县程寨至三岔河通乡公路通车,标志着遵义实现乡乡通公路目标。2004年,遵义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专项补助革命老区建设农村公路机遇,聚集全市上下的合力,掀起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仅用三年时间就建设改造通乡油路、通村公路8394.7公里。其中通乡油路2276公里、通村公路6118.7公里,新沟通136个乡镇、709个行政村。

  2017年8月,市政府出台《遵义市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在全市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计划三年投资65.34亿元,对30户及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实施11566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率和农村群众出行质量。

  冬日的遵义,一个个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条条沥青路、水泥路正在快速延伸,连接到千家万户。据统计,2016年以来至2018年10月,全市共建设农村公路13396公里,是“十二五”时期建设总里程的3倍。其中,农村“组组通”公路11566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14000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280公里,是1978年前的6.1倍。

  全力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进一步畅通贫困地区“毛细血管”,全面打通交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紧盯目标,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幸福小康路”“康庄大道”“特色致富路”“对外开放路”“四好农村路”,全市6678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了公路,并于2017年年底全面实现100%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运车,“组组通”工程,让群众每天走过的路,丈量着畅通的努力与希望,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提起交通变迁,桐梓县马鬃苗族乡中岭村党支部大大杨代强感慨颇多:“改革开放前,因为交通不便,村子几十年没有变化。现在路修好了,村子越变越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农村公路交通的蓬勃发展与日益兴起,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成为农民朋友创业增收的重要引擎。

  海事航运“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2016年,乌江断航13年后实现复航,并创造了多个“第一”:建成乌江渡至凤冈河闪渡高等级航道196公里,改写了遵义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高等级航道位居全省第一;建成构皮滩水电站西部山区内河第一批500吨级升船机;建成西部第一个翻坝运输系统工程——乌江构皮滩翻坝运输系统工程;建成贵州第一条旅游航道工程——湄江旅游航运建设工程。

  截至目前,全市水域通航里程达到927公里,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750万吨,分别是撤地设市前的3.1倍、20倍,水域通航里程、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均排全省第一。我市水运建设三年会战自2014年启动以来,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水运建设的投融资机制、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重大现实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圆满收官,实现了投资增倍、建设提速、航道升等、港口扩容、服务增效。

  2014年至2016年间,全市累计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为我市撤地设市以来水运投资总量的3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乌江航运建设工程、乌江翻坝运输系统建设工程建成,构皮滩电站过船设施建设工程、乌江渡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和桐梓河、芙蓉江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全面兴建,贵州省航运历史博物馆建成开馆,建成库区码头30个、城乡便民码头8个、乡镇渡口16道、渡改桥5座,是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多的时期。

  守底线走新路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回眸过去,遵义交通取得辉煌成就,让人欣慰振奋。展望未来,遵义交通前程似锦,使人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遵义交通人将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城乡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客运均衡发展,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交通扶贫脱贫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交通获得感。

  “十三五”期间,遵义市将建成高速公路635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16000公里,改造国省道677公里、县乡道620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2942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目标。

  久别的人们重返遵义,总会对遵义的交通巨变津津乐道。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道路难行、交通不畅”到今天“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遵义交通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40年波澜壮阔,40年跨越发展。经过40年的发展,遵义高速公路宽阔平稳,四通八达;干线公路上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农村公路绿化养护到位,干净整洁;高铁穿境而过,新舟、茅台机场通航……一幅幅繁忙的交通场景,映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遵义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变化,让广大群众共享更多的交通运输发展成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大大、局长周权茂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深入贯彻大大大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战略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建设交通强市、把遵义打造成为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黄久贵 梁厚强 孙冰冰 肖文 报道

 

Tags:贵州   遵义   公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