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贵阳:大数据击破司法“痛点”|大飞腿大侠马步云数据|贵阳|办案

网络整理 2017-07-10 最新信息

  贵阳市花溪区检察院检察官宋丽丽曾办理一起非法制毒案:犯罪分子在贵州某地生产麻黄碱,运到昆明、缅甸等地销售。案件进入起诉、审判环节,发现缺少犯罪分子从生产地到销售地运行轨迹的证据。  “口供显示运输了毒品,但没有车辆GPS轨迹、过路费票据等证据。”宋丽丽说。最终,法院没有考虑运输毒品罪,仅以非法生产毒品罪量刑。  “侦查、审查起诉没有严格做到向审判看齐,是以往司法实践的‘痛点’。”贵阳市委常委、政法委大大庞鸿说。  如今,在贵阳,大数据成为解决“痛点”的有力武器。今年以来,贵阳市运用大数据推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制定统一的“证据指引”并实行案件“智能审查”,打通了公、检、法网络壁垒。  记者采访了解到,贵阳对近3年来故意伤害、抢劫、杀人、盗窃、毒品等5类案件中,因证据瑕疵造成的不捕、改判等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从中找出易错环节、遗漏证据,制定统一适用的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起诉的255条“证据指引”。  统一证据“标尺”是“向审判看齐”的重要一步。要避免“人情案”“关系案”,证据的审查也极为重要。贵阳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构建证据数学模型,将“人工审查”变“智能审查”。  “运用人工智能,将‘证据指引’嵌入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中,自动阻止证据有缺失的案件进入下一环节。”贵阳市委政法委副大大孙贵丽说,这促进了“以侦查为中心”向“以审判为中心”、抓人破案向证据定案、制度约束向数据监督的转变。  贵阳市花溪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王炼上半年办理一起团伙盗窃案件,在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后通过贵阳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向检察院推送,却被系统以“证据指引”中的“缺失锁定犯罪嫌疑人的材料”自动退回。  王炼说,在以前的办案经验中,抓到犯罪嫌疑人就算成功。 新的大数据系统,逼着自己按照“证据指引”办案,“虽然觉得工作量增大,但退侦少了,办案效率提高了”。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李志强告诉记者,类似“锁定犯罪嫌疑人的材料”等证据,一线办案人员容易忽视,但对于证明案件前后关联很重要。大数据系统自动退回“瑕疵案件”,提升了办案质量,杜绝了“人情案”“关系案”。  据统计,贵阳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在贵阳市、花溪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白云区运行以来,共办理刑事案件419起480人,其中只有2.3%因证据不足退回补充侦查,实现因证据不足作出无罪判决的案件“零发生”。  在案多人少情况下,大数据系统提高了办案效率。以花溪区检察院为例,现在移送到检察院的案件,不用再去审查证据是否充分。目前案件批捕环节从之前的平均5.9天,下降到5.8天,起诉环节从44.2天,下降到18天。

 

Tags:大数据   贵阳   办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