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锚定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浪漫天使恶作剧战略支点|中国银行业_财经

网络整理 2017-06-06 最新信息

  锚定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

  文/王礼 长沙银行董事会战略办主任 曹飞 长沙银行董事会战略办研究员

  ——基于欧美日及国内58家银行机构数据的分析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7年第4期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对转型发展有更虔诚地信仰和更积极的动机,同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战略支点和转型路线图。中小银行应该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经营定位出发,通过深入地国内国际同业对标分析,厘清一些似是而非的市场误解,总结提炼中小银行的经营特点与发展规律,找准转型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转型发展走出迷局、渐入佳境。

  201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千强中有119家中资银行入围,其中既有工、农、中、建等大行,也有近100家是区域性、地方性城商行、农商行。笔者从商业银行不同资产规模维度出发,选取了2016年千强银行中33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外银行,以及25家国内上市银行,按资产规模分为三个等级:3万亿元以上的大型机构,涵盖了花旗银行、富国银行、汇丰集团、渣打银行等全球知名银行以及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大型银行;5000亿元-3万亿元的中型机构,主要为发达经济体内,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区域性银行和国内的股份制银行;5000亿以下的小型机构,主要为各国具有一定经营历史,特点鲜明的地方性银行以及国内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并对三类机构的利差水平、非息收入占比、资产、负债结构、成本收入比等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希望能够从中发掘出某些特点规律,给国内中小银行实现差异化发展、破解转型迷局以参考。

  厘清误解:基于规模视角的国内外银行对标

  利差水平受规模因素影响,但并不显著。图1中我们看到,国外不同规模银行利差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型银行利差水平相对较低,在1.5%左右,小型金融机构利差则能达到2%以上。国内银行整体利差水平仍高于国外同业一个量级,特别是大中型银行,利差水平高于国外同规模银行近1%。虽然仅从数据上看,本文中国内小型银行利差水平无论是与大中型国内同业亦或是国外同规模机构相比都无明显优势,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统计样本中新上市银行较多,而这些小型银行上市前由于业务规模急剧扩张,主观上拉低了自身利差水平。以样本中新近上市城商行贵阳银行为例,该行2014-2016年资产规模增速分别达到27.38%、52.59%和56.28%的惊人速度,而其净利差也由2014年的3.93%直线下滑至2016年的2.76%。实际上,仅就利差水平单一指标来看,国内众多非上市中小型银行表现仍要好于已上市银行及国外同业。

  国外银行伴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从小型银行向中等规模银行过渡过程中,净利差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窄,而后会略有上升。这一变化趋势是业务发展结构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目前国内银行业整体利差水平相对较高,但收窄趋势明显,特别是小型银行,由于在基础性客户群、基础性金融业务服务领域存在明显竞争劣势,近年来又主要通过同业和金融市场业务来做大规模,利差水平的加速下行在所难免。小型银行需要客观面对这一战略选择结果,而非一味强调要加大高风险、高收益客户占比,去维持一个较高利差水平。

  国内小型银行在规模快速扩张的道路上要时刻保持清醒,总结报告中不断膨胀的资产负债规模并不必然代表着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要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持适当的利润增长水平,以及时刻防范可能的市场系统性风险。作为一个区域性金融机构,保有一个数量相对庞大的基础客群和基础金融业务规模,才是长治久安发展的核心。

  ……

  找准方向:国内中小银行转型从哪儿找定力

  ……

  (以上为节选,完整内容详见《中国银行业》杂志2017年第4期)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7年第4期。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Tags:中国银行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