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上海铁路局哀鸣万变如成曲:长三角纵横四方的高铁网络_财经

网络整理 2017-05-07 最新信息

  上海铁路局:长三角纵横四方的高铁网络

  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胡晓炜报道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虹桥火车站出发层人流如织。今年铁路“4·16”调图后,上海三大火车站日常开行高铁列车达331对,运营时间内平均1分多钟就会有1趟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

  从火车站广场外彻夜等候的客流,到如今公交化运行的高铁使旅客基本实现随到随走;从过去春运拥挤的车票卖场,到现在购票指尖一点的便捷;从动辄数十小时旅程,到如今高铁X小时生活圈。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高铁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拉近了时空距离。

  记者在上海铁路局了解到,目前,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高铁网络最密集完善的区域。上海高铁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仅2017年就有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Ⅱ期等12项工程开工,总投资近2800亿元。记者感叹,短短1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高铁密度已全球领先,平均1分多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开行方向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

  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铁路局全年发送旅客2.23亿人次,此后每年以10%高速增长,至2016年已增至5.66亿人次,约占全国铁路客发量五分之一。高铁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上海到南京从3小时到1小时;到北京从1天1夜到5小时直达;到贵阳从两天到9小时……如今上海铁路局开行的高铁动车一日可达的省市自治区已有21个。

  此外,高铁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迅速涌动,沿高铁线路出现的产业发展和分工,让区域内许多二三线城市实现了“弯道超车”,上海等枢纽城市功能也随之纾解;铁路产业链涵盖基建、车辆、运营维护等,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最终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

  上海铁路局宣传部同志介绍说,高铁的发展,需要当地经济基础为支撑,而高铁又能成为助推上海龙头作用,与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高铁在方便人们出行同时,更带着各种经济要素创造出商机。这几年,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变得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后花园”、“长三角前哨站”、“功能转移区”等品牌背后,上海的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他说,随着“高铁X小时经济圈”概念的固化,上海铁路局逐渐成为客运大局、经营大局、建设大局。从战略发展意义上说,长三角地区更需要一张不断织密的通江达海、纵横四方的高铁网络。当然,在日趋成熟的高铁网络上的再发展,侧重点自然与当年的京沪、沪宁等主干线建设有所不同。今年全新开工的12项工程,则主要体现了强化主通道,疏通微循环的全新理念。沪苏湖铁路就是通过商合杭铁路连接上海与皖南地区,形成新的客运通道。这些新项目中既有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有时速200公里/小时的客货共线,还有加快推进货运改革、拓展物流服务的新项目,期待以此形成高铁辐射更广泛、现代物流更完备的长三角发达铁路网。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