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清明节该如何“正确打开”?|炫免费起名网测名打分富|垃圾|陋习

网络整理 2017-04-10 最新信息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清明节刚过,形形色色的过节方式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既有网络祭扫和生态墓葬等新风气,也有豪华墓葬、烧“洋楼”“汽车”等陋习……专家表示,文明祭祀、生态出游才是清明节的“正确打开方式”,新风气对陋习的移风化俗,正是清明这种传统习俗千年不衰的文化内因。

  今年清明节,各地过节新风气层出不穷,如春风拂面。记者在浙江临海一个防火卡点看到,来往车辆基本都主动停下接受简单检查。后备箱里带着鲜花、装饰花的扫墓者也不在少数。“现在清明,扫墓真是‘扫’墓。而且主要是一家人借机团聚一下,上山挖笋、摘点野菜也算可以说是一种家庭春游。”临海市民陈先生说。

  在贵阳市云岩区的思亲园公墓,前往祭扫的市民大多都选择了鲜花祭扫,市民刘女士表示,随着现在大家观念的转变,用鲜花等方式祭扫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云岩区北京西路的鲜花店老板吴女士告诉记者,清明节三天,店里专门为客人祭扫准备的鲜花销量比往年至少多了40%。

  在湖南长沙岳麓山风景区,从乡下祭祖归来的高先生和妻子正带着父母收拾野餐时剩下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他告诉记者:“刚从乡里‘挂山’回来,带着父母晒晒太阳。山上环境这么美,要是丢垃圾的话我都觉得出丑。”

  目前,一些地方的墓园还将互联网技术引入祭祀活动中。市民们在扫墓时扫描有关二维码,逝者的信息即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表现出来。行业专家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先辈的故事和优良传统记录下来,有利于教育后辈、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风,同时这也是一种绿色节俭的祭祀方式。

  然而,在一些商家推动下,某些地方传统的清明祭祀陋习仍积重难改。在湖南长沙一墓园里,一位市民因为自带大量鞭炮而和墓园工作人员发生口角,而墓园规定不允许在园区燃放烟花爆竹。同时,还有市民携带数袋蜡烛纸钱进行焚烧祭拜。据了解,湖南个别地区焚烧纸钱、蜡烛的风俗还演变为烧“金表”“洋楼”“汽车”,清明祭祀活动俨然成为邻里间“炫富”的平台。

  浙江一镇干部告诉记者,清明期间烧香放鞭炮少不了,遇上天气晴好干燥,很容易就引发山火。据介绍,清明防火一直是当地基层干部的“重中之重”。

  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院长卢军认为,清明节期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祭祀方式,目前来看,乱放鞭炮、焚烧纸钱、纸屋、纸汽车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市民应该摈弃陋习进行文明祭祀,清明节的本身内涵是纪念先人、教育后人。

  卢军建议,有关部门有必要在全社会积极宣传文明祭扫,市民们不必用鞭炮也能很好地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他坦言,完全实现绿色文明祭祀也有难度,市民们完全改变传统祭祀陋习还需要一段时间。他认为,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化力量,正是他们的点滴推动,才凝结出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博大精深的清明传统文化内涵。(记者:刘大江、陈宇箫、肖艳、吴帅帅)

Tags:炫富   垃圾   陋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