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宁夏段秦长城曾因地名上的误读“丢失”近百年

网络整理 2019-06-21 最新信息

核心提示:然而,到了清代以后,《乾隆中卫县志》记载,宁夏西长城在中卫境内“至西南越黄河,抵卢沟堡山”这么一句话,导致后世学术界错把宁夏黄河南岸黑山峡的卢沟堡当成甘肃景泰黑山峡西岸的卢沟堡,一个地名上的误读,导致辉煌千古的万里长城,在宁夏境内丢失了数百公里。

宁夏段秦长城曾因地名上的误读“丢失”近百年

“丢失”的秦长城 资料图

多年坚持寻找宁夏段秦长城

“唯一丢失了的是宁夏境内黄河以东段的这段长城,大概丢失了近百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根据文献记载开始寻找。背上干粮走着去寻找,逐渐发现宁夏黄河南岸、东岸的长城,特别是南长滩这一段,还有北长滩这一段。因为它们都在深山峡谷中间,保存得相当好。”周兴华说,通过实地寻访和查阅史料,他认为这些古城墙就是在史料中消失了100多年的秦代长城。

跟随周兴华,记者穿越2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渡过了黄河渡口,攀爬上40多度的陡峭山坡,在渡口的一个山洪沟找到了一处长城遗迹。和人们印象中的八达岭长城、边外草原上的土筑长城不同,这些长城是用巨大的石块在山沟中砌垒而成,与周围陡峭的山谷巧妙地连为一体,属于因地制宜修建起的防御工程。

在南长滩,找到了三段保存相当完好的城墙。古人利用山谷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壁之间,修筑了高大的石墙。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风雨冲刷,这段石墙仍然有8米多高,两米多宽。建筑风格完全符合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堑山湮谷”长城。

走出南长滩,站在黄河北岸的沙坡头一带,一段建于山梁之上、绵延几十公里的长城清晰可见。在那高山之巅,有人工砌垒堵塞豁口墙体、人工劈销山崖墙体、大型烽火台及高山险阻共同连缀成一道道险峻的军事防御体系,属古长城遗迹无疑。

十年如一日欲为宁夏秦长城正名

那么,这断长城究竟修筑于哪一历史时期?近代历史学家张相文在1914年发表的《长城考》,开启了中国研究长城的先河,他依据历代史料,得出秦代万里长城,经过宁夏黄河南岸的结论。

后来,民国学者王国良1927年出版的《中国长城沿革考》认为,秦代长城不经过宁夏黄河南岸。后来的长城研究论著大多沿用这一说法,导致宁夏黄河南岸这段数百公里的长城淡出了历史的视线。“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曾有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推测,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应该经过甘肃、宁夏的黄河南岸至东岸走的,但都没有找到证据。”周兴华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周兴华为揭示这段长城的历史之谜查阅了《二十五史》。《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以后,派大将蒙恬打败北方的匈奴,收复黄河南边的失地以后,在这里修筑长城。表明黄河南岸是秦代的边界,也是修筑长城的具体地点。唐代以来的训诂学家认为,史记中的黄河以南包括甘肃、宁夏的黄河南岸。历代的史料也沿用了这一说法。

然而,到了清代以后,《乾隆中卫县志》记载,宁夏西长城在中卫境内“至西南越黄河,抵卢沟堡山”这么一句话,导致后世学术界错把宁夏黄河南岸黑山峡的卢沟堡当成甘肃景泰黑山峡西岸的卢沟堡,一个地名上的误读,导致辉煌千古的万里长城,在宁夏境内丢失了数百公里。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近年来全国的几次长城普查,没有探寻到这些地方,使这段长城仍然处于丢失状态中。

但周兴华没有放弃。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实地考察论证,终于使这段消失了百年的秦长城重新浮出水面,这一学术观点也得到了国内长城研究学术界的认可。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蒲利宏,原题为:《宁夏段秦长城曾因地名上的误读“丢失”近百年》

本文作者:宁夏时间(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56289695472077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宁夏   黄河   秦朝   我在宫里做厨师   甘肃   史记   清朝   匈奴   秦始皇   蒙恬   司马迁   沙坡头   八达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