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日本人总是管中国东北三省叫做“满洲”,例如日本在1905年打赢日俄战争、攫取了中东铁路南段之后,将该段铁路命名为“南满(洲)铁路”;又如:1915年的《民四条约》,通篇多次出现“满洲”的字样;再如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人那边,则叫做“满洲事变”,等等。
“九一八事变”(满洲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在谈判桌上,日本代表开口闭口就是“满洲”、“满洲”、“满洲”,而国民政府代表则总是强调:那叫“东三省”、“东三省”、“东三省”,双方不要说政治立场不一致了,就是连这个简单的地名称呼,都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根本就无法取得一致。

以上这些历史事实,很容易给我们的历史爱好者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当年的日本人是存心放着“东三省”这个正式称呼不叫,而偏偏将它叫作“满洲”,这是鬼子的“用心良苦”——指定是为了否定那片土地属于中国。
是这样的吗?
本文无意为日本侵略者辩护,近代史上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三省的土地的确怀有野心,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已经是历史铁案,没有辩护的空间,也没有辩护的必要。但是,一事归一事,一码归一码,当年的日本人将东三省称作“满洲”,其实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事实上,日本人管东北叫“满洲”,这个历史现象的终极原因,其实是简单得出奇——因为在日本人开始管它叫“满洲”之前,“东三省”这个名词在国际上还并不普及。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满洲”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
(清)天嘏著《满清外史》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受到相当多历史学者的认同:最初是西藏人称呼满族人为“曼珠”,满族人于是跟着自称“曼珠”、后经汉文取音译,书写为“满洲”。
《满清外史》的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出山海关东行,若奉天,或吉林,若黑龙江,中外人士皆以满洲称之者也。然试问满洲之何以见称,不独汉族不能尽知,即满族亦几数典而忘祖。考满洲旧壤,本在白山、黑水之间,于古为肃慎,汉为辰韩,魏晋为勿吉,隋唐为靺鞨,宋为女真之完颜部,明初为建州左、右卫。至其满洲之所以见称,本非地名,实由部族而假借用之也。盖女真建部之始,本由肃慎转音,而名为珠里真,后讹为女真。爱亲觉罗氏既为珠里真后裔,遂由珠里真而渐名为珠申。迨部族之势日强,欲并吞邻近诸部,爰先通好于西藏。西藏喇嘛以其为珠申之后也,慢呼之曰曼珠。爱亲氏译曼珠之义,知为妙吉祥,乃舍珠申,而以满珠名其部族。后之汉字,易“珠”为“洲”者,以“洲”字义近地名,故假借用之,自此遂相沿不改云…….”

可见,“满洲”二字,最初不过是满族名称“曼珠”的汉文音译,但是因为“洲”字的存在,其词义产生了讹传,以至于到了后来,“满洲”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满族的土地”,这就是“满洲”成为中国东北土地统称的基本来历。
满清入关之后,“满洲”二字在中文典籍中开始频繁出现,例如什么“正黄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满洲实录”,等等。不但如此,直至民国初年,部分中国人基于习惯、仍然沿用“满洲”地名,例如“某党满洲省委”等——知名抗日烈士赵尚志,曾经当过这个省委的军委书记。不但中国人如此,其实,西方人也曾经称呼中国东北地区为“满洲”。
其中,沙皇俄国在早期,沿袭了满族人的叫法,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将中国东北土地称为 Mаньчжурия,这个俄语单词的读法是:“满洲利亚”,意思是——“满族人的地盘”。
从清朝中叶开始,英国人也越来越普遍地将中国东北地方称为“满洲”,其相应的英语单词为:“Manchuria”,读法也是——“满洲利亚”——几乎是直接将俄语词汇吸收进的英语。
日本是从明治维新(1868年)之后,才真正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东北地区,当年中国的东北,地广人稀,为什么地广人稀呢?因为清政府认为:东北大地(满洲)是满族的“龙兴之地”,不容破坏,因此,清政府不允许汉人移民东北。
所以,明治时期的日本侦探到中国东北土地“考察”,放眼望去,延绵无际,人烟稀疏,物产丰富,整个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撼。不但是震撼,而且日本人还觉得清王朝是“暴殄天物”——放着这么好的一大片土地,荒置不用、而且是宁愿荒置不用、也不肯将它“借给”大和民族来使用,真是“自私至极”、“岂有此理”。

日本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东北大地之后,开始在报告里称呼这个地区,也沿用了当时在国际上普及的词汇——“满洲”——自然而然,日本人开始将大清国的东北,叫做“满洲”。
也就是说:日本人称呼东北为“满洲”,只是沿用了当时国际上普遍流行的既有名词,并没有另搞一套,从字面上,“满洲”二字,似乎也看不出有什么“歧视”、或者什么 “吞并”、“蓄谋”的意思——说得更明白一点:“满洲”这个地名称呼,在最初,其实是属于中性的。那么,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为什么不把中国东北叫做“东三省”、“东北三省”、“东北”呢?原因其实简单得出奇——因为在明治维新的那个时候,“东三省”、“东北三省”这些汉语词汇,在国际上还没有得到普及——在当时的国际上,无论俄国人、英国人、美国人……都是管东北叫“满洲”,于是日本人也跟着叫…….当时大家都管它叫“满洲”,没有谁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那么,“东北三省”、“东三省”这些现代汉语词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流行和普及开来的呢?——其实,“东三省”这个汉语词汇早就有了,只是在国际上,并不通用。
1907年,“东北改制”,大清国正式设置“东北三省”、任命“东三省总督”——“东三省”这个汉语词汇,才开始真正踏上加速度传播的轨道。这个事情,又与历史上另一件事有关——“闯关东”。
清朝在早期乃至中叶,都不允许汉人移民中国东北地区,所以直至186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都很少能见到汉人——不是说一个都没有,而是很少见——少数贿赂山海关守军而进入东北的汉人有没有?有。但那是属于极少数。总之,在整个清朝初期直至中叶,中国东北地区一直没有多少汉人。
那么东北地区的汉人后来是怎么来的呢?

1860年代之后,清朝对于汉人移民东北这件事,尽管法令还在,但是管制逐渐开始宽松,一些汉人开始移民东北。到了1875-1878年,大清国的华北地区,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饥荒,饿死人数高达一千万左右,这件事,史称“丁戊奇荒”。“丁戊奇荒”迫使大量的华北人民进行迁徙,其中有很多人民向东北方向迁徙,这个现象,在当年叫做“闯关东”——“闯关东”的字面意思就是:到山海关以东去闯荡、谋生存。
这个“闯关东”的热潮,持续了二三十年之后,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汉人——他们主要来自于山东和河北——这批汉人的涌进,改变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结构:汉人超越了满族、蒙古族等民族,成为了东北地区的第一大民族。
到了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防卫东北,否则无以阻挡沙俄和日本的野心,而要防卫东北,则必须继续大量引入汉人、开垦东北。
基于同样的目的,1907年,清政府废止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三个职位,并将东北原本的军事建制,改成行省建制。于是,清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置了三个行省,它们分别是——“奉天省(辽宁)”、“吉林省”、“黑龙江省”,时称“东北三省”,简称——“东三省”。
这件事,时称“东北改制”。相应地,清政府设置了一个新的军官职位——“东三省总督”。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就是历史爱好者们都知道的、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个人——徐世昌。
经过1907年“东北改制”之后,“东三省”这个称呼,开始像长了翅膀似的,迅速传遍大清国的大江南北,报纸,杂志,书刊,官样文书……越来越多的国民,在提及关外地区的时候,开始称之为“东三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作者:末初说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5572143184286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 搜索
-
- 1000℃地方债发行近一月呈现“缓放水”无限修仙 利率同比上行
- 1000℃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 1795个单位现风炫动漫场引才|机关|人才|贵州
- 1000℃银行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表内信贷吒府瞰蚂延续良好增势,表外融资增量下降__财经
- 1000℃贵州与香港青年企业家贵阳对话|贵州神话人物附身记|贵阳|香港
- 1000℃老干爹、阿里妈断剑之裔妈、雷碧、星巴客、八个核桃…居然都不是山寨!|雷碧|商标|核桃_科技
- 1000℃飞鹿股份斩获365betok.vip轨道交通大单|飞鹿股份|轨道交通|中标
- 1000℃傲世九重天顶点贵州省68个城投平台详尽数据挖掘|黔东南州_财经
- 1000℃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个县abc房源网全景呈现|常住人口|人口|小学生_财经
- 1000℃40年光荣与梦想|专访李保唐:对侦查权要更加重视|渎职|渎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职侵权检察厅|最高检
- 999℃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贵州范本”获国家验收组肯定|权包谷粑粑做法力|办公厅|政府
- 05-29出征前大将不断讨要封赏,部下劝他别太过分,大将说我这是在保命
- 05-29三国历史白看了!黄巾贼首根本不是张角!
- 05-28醉梦三国(番外六)关羽华容道放曹操,既非义气,也非诸葛亮安排
- 05-28“炎黄”是根据什么标准排列的座次?我们为何不叫“黄炎子孙”?
- 05-28常平通宝母钱 -- 朝鲜古代钱币
- 05-28项羽死后,刘邦立即杀了个恩人,赏了个仇人,换来汉朝400年江山
- 05-28此人是蜀国大将,独自北伐却神秘消失,百年后墓地最终在四川发现
- 05-28历史上的纪晓岚生平情况是什么样的,为何他墓里会坐着七个女子
- 05-28第一次,他对陈圆圆说:你不过是妓女,第二次却娶了另一妓女
- 05-28廉不言贫,勤不言劳,诚信对士兵左宗棠
- 标签列表
-
- 贵州 (983)
- 贵阳 (692)
- 大数据 (272)
- 历史 (266)
- 贵阳市 (219)
- 贵州省 (182)
- 高铁 (173)
- 旅游 (114)
- 重庆 (104)
- 清朝 (100)
- 不完美妈妈 (91)
- 成都 (90)
- 铁路 (87)
- 政府 (86)
- 明朝 (72)
- 经济 (68)
- 日本 (66)
- 列车 (64)
- 唐朝 (58)
- 恒大 (58)
- 中超 (58)
- 资源 (58)
- 大大 (57)
- 酒店 (56)
- 政治 (55)
- 曹操 (54)
- 旅客 (53)
- 扶贫 (52)
- 三国 (50)
- 交通 (49)
- 中国历史 (47)
- 贵阳银行 (47)
- 刘邦 (46)
- 文化 (46)
- 博会 (46)
- 茅台 (45)
- 九龙 (44)
- 盘螺 (44)
- 创业 (44)
- 房价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