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网络整理 2019-04-25 最新信息

导语: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开国以来到崇祯帝于煤山自缢,在我国历史上共存在了276年。在位皇帝共有16位。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元朝末年执政者昏庸无道,百姓时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红巾起义随之爆发。朱元璋也加入了起义军的行列。最终在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或许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江山会在276年之后毁于一旦。明朝末年发生了有史以来中国最严重的旱灾。三年之内粮食颗粒无收。或许这就是大明王朝即将灭亡的征兆。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公元1643年,明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朱由检崇祯帝。下令孙传庭带领明王朝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出潼关与李自成所率领的起义军交战。因为实力太过悬殊,加之瘟疫流行,但要缺乏。孙传庭最后兵败身亡。次年,大明王朝覆灭。如果用几个字来评价这位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小编认为:“刚愎自用”这4个字最符合他。也难怪崇祯帝搞不好与大臣的关系。他常常将责任推脱到大臣的身上,而自己一点责任也不付。到最后没有大臣敢为他出谋划策了。或许这跟他早年生活在充满勾心斗角的宫廷之内又缺乏母爱有极大的关系。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最好例证。疑心颇重的崇祯皇帝重用东林党,打压宦官集团又斩杀了袁崇焕。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曾几何时,他为曾不想迁都于南京,但偏偏造化弄人。接连错过了几次南迁的机会。最终落实了“君王死社稷”的誓言。明朝灭亡之后,其残余势力在江南地带依长江而守。建立了南明政权。但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当时几方势力的角逐之下,最后清军却能入主中原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明朝灭亡后的中国存在的几大势力。其一是山海关外的清军。其二是镇守在山海关的旧明重臣吴三桂,其三是盘踞在台湾的前明将领郑成功。其四是国内的起义军李自成。最后是依长江而建立的南明政权。当时存在的这5种势力代表了不同的阶级,也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但为什么最终最有可能取代明朝的四大势力却未能如愿以偿,反而是长期生活在关外的清绝能够入主中原呢?小编认为其中一定有原因,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众所周知,唐太宗曾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中的水就是指老百姓。而把这句话放到明朝末年,小编认为:其中的“民”就是指的士绅阶级,所谓的士绅阶级就是一个存在于我国古代的独特阶级。他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百姓和无产阶级。他是一些当地的富商、财阀、有势力的宗族、还有一些早年辞官回乡的官员所组成的阶级。分开来讲就是士族阶级和乡绅阶级。而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的民心在明朝末年就是指的士绅阶级。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时这几大势力的情况。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南明是前明的一种延续,也是最有可能夺得天下的集团。但真实的情况是南明王朝只学习了前明王朝的缺点,而没有汲取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在南明建立后,朝内的党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就连第一任领导人都是通过党争上位的。其国内的文武集团根本不受上级的节制。嚣张跋扈,错过了许多战斗的良机。一时间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弄得百姓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不得民心。各个集团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打小算盘。所以矛盾日益加深,在清军南下之时纷纷献城。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再让我们来看看李自成领导的大顺。起初他率领起义军势如破竹,并且攻破了明朝的京师。但其一路上实施的一个措施也不得士绅阶级的支持。他为了扩充军队,强大自己的军队实力,所以要求那些有钱的士绅商贾全部为自己缴纳一定的饷银来充军。士绅阶级纷纷忌惮与李自成的实力,所以都很不情愿的表面支持他。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都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投靠了清军。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据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和雄踞台湾的郑成功。这两股势力尤其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都不足以构成对清军的威胁,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势力何以与之抗衡?只能靠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精锐部队苦守山海关罢了。却不料在勤王的半路,明朝就灭亡了,当时的吴三桂更多的是在想以后的出路。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而不是思考着自己入主中原称王称帝。换句话说就是他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所以他也没有可能成为华夏的统治者。而郑成功虽然在台湾有一定的规模也在厦门福建等地积攒了一定的民心,甚至在攻打南京的时候得到了百姓的纷纷支持。但却因为郑成功缺少实战经验,最终导致失败。看似偶然的历史当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而比起以上几股势力,清朝在入关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对士绅阶级的有利举措。正是这些举措得到了大量的人支持。原来清军一改以往的政策,既不向士绅阶级收取如同李自成那样的充军税银,又很好的保护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一举动让当时的士绅阶层欢欣鼓舞纷纷。支持清军入主中原。除此之外,清军还对那些前明旧臣赏以高官厚禄。这让当时的官僚阶级也倒向了南下的清军。

明末的乱局中,南明最有可能胜出,为何入主中原的偏偏是清军?

一时间明朝末年的士绅阶级,官僚阶级纷纷支持清军的到来。而放弃了其他存在于明末年间的几股势力。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不得民心的李自成和南明政权很快就垮台了,吴三桂也归附了清朝。江山最终落在了清朝的手中。其实小编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得天下,不仅因为得民心。更重要的是它的领导者治军严明,有较好的治国、治军、用兵才能。正是这些有利于清朝的多种因素的综合。才成就了清朝入主中原的梦想。

看了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积极评论留言,如果您认同此文观点,欢迎关注我们,每日更新热点消息

(此文图片为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卡卡八卦鲜(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76082312436173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南明   明朝   朱元璋   崇祯   吴三桂   唐太宗   山海关   李自成   郑成功   孙传庭   历史   台湾   精锐部队   元朝   南京   遇城   遇自己   袁崇焕   清朝   长江   潼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