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贵小鬼地球捍卫战州完成首宗承包地有偿退出

网络整理 2017-07-29 同城信息

湄潭县农民张国晓成了焦点人物。7月24日,他在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协议后,退出了10.2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贵州省首个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案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51岁的张国晓,是湄潭县兴隆镇红坪村人。他家新修的两层楼房及10多亩承包地,都位于村里的一条岔沟里。不过,因为水土条件不好,土地产出低,加上三个儿女都已外出就业,他的承包地已有多年没再打理。

今年7月初,红坪村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原有租赁流转土地的基础上,再试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退出改革。“目的是为了将闲置、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便于统一发展,提高效益。”村党总支书张权友说。

此前,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试点的湄潭县,已出台《湄潭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明确,具有合法承包手续的农村承包地,经农民自愿申请,并有固定收入、安全住房的,可以由村级经济组织收储土地。

在外承包工程的张国晓得到消息后,赶忙找到村委会,提出“退地”申请。他说,土地荒着太可惜,不如交给有能力的人来经营,让它发挥更大效益。

村委会接到申请后,按时限制定的方案,对张国晓家的情况逐一调查核实,并确定他完全符合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条件,全家人也都同意。于是,在对土地价值进行评估、议价后,红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张国晓签订了10.2亩土地收储协议。

按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红坪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可适当给予补偿,补偿标准下要“保底”——即根据土地利用价值不同,设置了两个最低价:每亩1.98万元和每亩1.6万元。张国晓的土地,每亩补偿3.18万元,他共计获得32.426万元补偿。

7月27日,记者在红坪村采访时,张权友说,张国晓“退地”后,全村又有21户农户提出“退地”申请,涉及70多亩土地。“这些土地收储回来后,将用于招商,发展苗圃、精品果园等。”他说,收益部分,所有“退地”农户也可参与分红。

据了解,张国晓“退地”,是贵州省首个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案例。湄潭县政府相关领导说,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这项改革还在试验中。目前,全县还有湄江镇、黄家坝镇、复兴镇、鱼泉街道等地的多个村进入试点,并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本报记者 黄黔华)

■ 相关新闻

湄潭探索“退地”之路

此项改革已酝酿多年,目前全村已有21户农户提出申请

湄潭县完成首宗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实际上是当地酝酿多年的结果。

7月27日,距湄潭县城20分钟车程的红坪村,几十家工厂正在生产。村委会办公室里,来自福建的商人,正在跟村总支书张权友要地,打算在村里发展康养项目。

张权友说,张国晓之后,村里又有20多户村民提出“退地”申请。同时,村里还在研究林地的“退出”。

“退地”实验

村里搞了好几年

7月初,湄潭县兴隆镇红坪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进一步改革村里的土地流转制度——在原先单纯土地租赁流转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退出的土地,由村里的合作社收储后,用于产业发展。

这种“试验”,早在几年前,村里就在做了——2012年,村里开始搞工业园时,就和村民商量,能否将品质低的土地“卖”给村里,用来招商引资发展企业。

种地不挣钱,劳动力也不够,很多村民表示同意:“可以,一亩地给几千块钱就可以了”。

最后,第一批拿出来的土地,根据土地状况不同,每亩价格在7000元至1万多元不等,名义是“永久租赁流转”。

村里的第一批企业,就是在这些土地上发展起来的。

在第一轮“退地”中,张国晓也“退出”了约3亩多地。“都是石旮旯里的,一亩地收不起200斤玉米。”他说,工厂建起来后,妻子在厂里打扫卫生,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比种地划算多了。

“退地”农户

必须有固定收入

红坪村“打擦边球”的做法,起初缺乏政策支撑,有领导为村里捏了一把汗。

2015年,湄潭县被列入全国14个试点县之一,承担农村土地改革课题任务。紧接着,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相继出台、落地。

借着改革的东风,红坪村的工业园快速发展,全村现在共有大小40多家企业。村里1100多名产业工人中,有800多人是本村农民。

去年8月,湄潭县出台《湄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验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土地承包手续合法、农民必须自愿申请、家庭成员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有安全住房等。

“这对红坪村来说,是一个更好的政策。”张权友说,农民可以从效益很低的土地上获取更多回报,企业有了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7月,对于张国晓提出的申请,村委会调查确认符合“退地”条件:新建有两层楼的房屋,本人承包工程,收入稳定;妻子梁永琴在村里企业上班,月工资3000多元;儿女们都有固定工作……所有家庭成员赞成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张国晓实际承包经营的土地超过18亩。前几年,有3亩多已流转经营,剩余还有约14亩地。最终,他决定退出其中10.2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再留一点地,‘证明’我还是个农民。”他笑着说。

“退地”效应

还需要时间检验

张国晓“退地”后,全村又有21户村民提出了申请。

据张权友介绍,农民签订协议“退地”后,原先享受的国家种粮补贴等权益,也会随着经营权转移而变更。而且,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期满后,对已退出土地,将不再享有承包经营权。

据了解,红坪村的试验,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湄潭县政府相关领导说,“退地”后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7月27日,记者在红坪村采访时,村总支大大张权友说,除了摸索试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退出改革,村里还在打山林的主意。“比如说,刚才的福建商人打算做的康养项目,放在山上或许更合适。”张权友说。

红坪村的设想是,在一段时间内,让全村从纯农业生产逐渐向工业、农旅一体化转变。“作为村一级,没有资金、技术,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张权友说,要通过改革管理、利用方式,放大村里的土地优势。

Tags:贵州完成首宗承包地有偿退出   贵州土地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