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贵州风流才子纪晓岚qvod扶贫搬迁惠及76万人

网络整理 2017-07-29 同城信息

昨日,记者从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2016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居全国首位,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今年我省的扶贫搬迁人口达76.2万,迎来任务最重的一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介绍,进入“十三五”,按照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贵州省率先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规划“十三五”时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2.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万人,现已实现2016年的工作首战告捷、2017年的工作呈现良好开局。

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2016年项目共建成安置点562个,整体搬迁自然村寨4188个,实际搬迁入住43.1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9万户35.23万人,占中央下达计划任务的135.5%、省计划任务的101.8%,劳动力培训9.32万人次,户均实现就业1.56人,工作成效居全国首位,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央下达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65万人,我省下达搬迁计划则达到了76.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6万人,建设安置点251个。市州所在城市跨区域安置10.33万人、占13.5%,本县县城安置58.31万人、占76.5%,中心集镇安置6.73万人、占8.8%,中心村安置0.9万人、占1.2%。新建项目全部实现城镇化集中安置,所有项目实施全部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

截至6月30日,251个安置点已有231个安置点实质性开工建设,占计划的92.03%。各市、县计划搬迁对象已落实到户,并在国家扶贫系统内标识和补录完善,搬迁对象落实率100%,2017年项目开局良好。

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副局长耿杰表示:“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今年计划搬迁76万人,接近‘十三五’规划任务的一半,相当于3个小县的人口,在贵州历史上前所未有,全国罕见。” (本报记者 杨林国)

贵州创造七个坚持

保障扶贫搬迁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贵州的主要做法是按照七个“坚持”,守住扶贫初心,保障扶贫搬迁顺利。

(一)坚持以贫困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精准锁定搬迁对象。

(二)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科学选择安置地点和方式。

(三)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坚持以岗定搬,精准落实就业脱贫措施。

(五)坚持守住底线,不让贫困群众因搬迁负债。

(六)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全面推广“五个三”改革配套政策。

(七)坚持挂牌督办,实行最严格的责任制。

贵州推行

“五个三”经验

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规划计划处处长徐元刚介绍,贵州探索了易地扶贫搬迁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五个三”经验,并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全省推广。

首先是盘活搬迁户的“三块地”,即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对搬迁户“三块地”进行确权,赋予相应承包经营权,确保搬迁群众按照政策享受的土地、林地等惠利政策不变。通过合作社、扶贫公司等组织方式对土地打包开发、规模经营,把农村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金,让土地继续成为搬迁户的收入来源,成为他们可持续的生活保障。

二是统筹“三就”,即就业、就学和就医,切实做到稳定外出务工解决一批、本地就业安置一批、产业项目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确保每户就业1人以上,并实现就近就医和子女入学。

三是衔接“三类保障”,即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搬迁群众既可继续在原迁出地入保,也可通过灵活方式在安置地入保,确保应保尽保、同等待遇、平稳衔接。

四是建设经营性“三个场所”,即经营性服务公司、小型农场和公共服务站,把安置点商业门面和其他政府性资产交给公司经营,收益用以补贴搬迁户水电讯和物管支出;就近流转适当土地开办“微田园”,让60岁左右的老人耕种蔬菜自给自食,记住乡愁;在安置区配置老年活动中心和儿童托管中心,避免因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老年人和儿童无人照顾,让搬迁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三种机制”,即集体经营、社区管理服务、群众动员组织,通过集体经营方式统筹提高安置点资源资产效益,成立社区管委会、党小组、互助组等做好安置点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事业,组织动员搬迁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新家园,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全面提升搬迁质量和工作成效。

Tags:贵州扶贫搬迁惠及76万人   贵州搬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