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法媒:新一代中国乐团指富豪传奇登陆器挥迅速成长 寻求国际认可

网络整理 2018-07-15 本地信息
(原标题:法媒称新一代中国乐团指挥迅速成长:寻求国际认可)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法媒称,在长期依赖西方指挥之后,中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交响乐团正在把指挥棒交给新一代的中国乐队指挥。

据法新社7月9日报道,当中国广州交响乐团的管弦乐手们给乐器调音时,景焕在后台紧张地攥着她的指挥棒。

报道称,36岁的景焕是新一代在国外受过训练的中国乐队指挥之一。继钢琴和弦乐演奏者等中国独奏音乐家赢得全球知名度后,中国也希望在指挥领域得到认可。

报道还称,景焕曾就读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并担任当地交响乐团的指挥助理,后来加入了中国南方的广州交响乐团。

2017年,广州交响乐团登上了北京一个享负盛名的舞台,参加了9大交响乐团为庆贺北京音乐节20周年而轮流登台演出的“马拉松音乐会”。

景焕说:“在中国,在中央音乐学院,我们注重的是技巧。”她说:“所以在技巧上,我们非常强……但作为一名年轻的指挥,在中国没有多少机会能马上指挥一个真正的交响乐团,而在美国就容易早早地积累很多经验。”

著名乐评人徐尧说,中国现在有大约80家交响乐团,而8年前只有大约30家。这些交响乐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徐尧说:“‘指挥荒’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交响乐团都由中国人担任指挥,但一名指挥有时需要负责3家乐团!”他指出,和西方一样,中国也缺少可以让年轻指挥积累经验的“小乐团”。

不过,54岁的上海和广州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余隆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余隆曾长期跟随身为著名作曲家的祖父学习钢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时,他成为第一批到海外留学的中国音乐家之一。

余隆在柏林接受了训练,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回到了中国。当时,指挥在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他说:“这是一项非常特别的工作。你必须向乐手们传递关于诠释音乐的信息,所以这相当难。”

曾在美国受训的小提琴手王简(音)说,在中国当指挥仍然有其特殊的挑战——以及回报。

她说:“在中国演奏既非常有趣又富有挑战,因为部分观众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曲目。”

此外,中国交响乐团的大部分乐手都是被当作独奏乐手来培养的。

10年前,法国指挥家埃马纽埃尔·卡莱夫在站上贵阳交响乐团的指挥台时就曾碰到过这个问题。贵阳交响乐团是中国西南偏远省份贵州的一家民营交响乐团。

卡莱夫说,那些20来岁的乐手“在技术上做好了准备,但在文化上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没有接受过参加集体演出的训练”。

他还记得自己在看到提醒观众何时鼓掌的霓虹灯指示牌时所感觉到的“文化冲击”。

这名法国指挥家笑着说,资助乐团的富商愿意租下有名的施坦威钢琴或珍贵的阿玛蒂小提琴,但他们不愿意购买优质乐谱。

卡莱夫说,10年过去了,虽然演出曲目仍常常局限于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等“大牌”作曲家的作品,但古典音乐在中国已不再被视为一种“舶来品”。

他说,对于更现代的作曲家,“一些(中国)乐手在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乐谱时的反应和他们的西方同行是一样的”。

余隆对此表示认同,但他指出,随着公众越来越熟悉古典音乐,演出曲目也在逐步发展变化。他说:“这在今天仍然是一种外来的文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报道称,对他来说,真正的困难在于,很少有中国指挥在国外赢得过赞誉。

引人注目的特例包括中国指挥界的先行者汤沐海。他曾在1983至1984演出季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后来又在美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和芬兰继续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其他例子还有中国的张弦。2009年,她在米兰成为意大利交响乐团中的首位女性音乐总监。

余隆说:“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指挥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但我认为亚洲的指挥尚未完全被西方认可。这需要时间。”

Tags:中国   交响乐团   古典音乐   余隆   乐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