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京西第一府,宣化为什么叫京西第一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北宋四京的西京河南府
北宋以前,洛阳已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像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几代建都洛阳之时,作为全国城市来看,都是城市之首,是洛阳城市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隋、唐两代,长安与洛阳是西、东两都,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上下。可谓站在同一个制高点上,是当时全拍纯国两个最重要的城市。从中国都城的发展史上考察,自周秦以降,五代以前,建都在哪里,主要是在长安与洛阳两地之间进行选择,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形势所决定的。
唐末战乱之后,长安、洛阳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了,其中以长安为甚。五代伊始,朱温建立梁朝,史称后梁,把国都选择在汴州开封。不过,开封建都在草创阶段,朱温在以开封为东都的同时,又以洛阳为西都,并长期驻跸于此,所以洛阳仍保持着首都的地位。至于长安,则降为雍州,变成一个地方性的城市了。后唐之时,以洛阳为首都,虽以长安为陪都,实际上是徒有其名而已。五代中的晋、汉、周三代,依照后梁制度,称开封、洛阳为东西两京,即开封为首都,洛阳为陪都,北宋继之。由此可知,五代时期,建都在开封、洛阳两个城市之间选择,最后把首都的地位确定在开封,这也是当时的经济发展及政治形势决定的。
五代时期,从洛阳本身的城市演变来考察,时或首都,时或陪都,大体上保持着都城的地位,所以在唐末破坏之后,不断地有所恢复,已非长安可比。正因为如此,北宋一代,把这个陪都的地位摆在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之上,继续加以扶持,使洛阳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关于这一时期洛阳城市的具体面貌和特征,本文将分成若干部分来论述。隋唐时代的东都洛阳,有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重,京都之内,纵横各十街,整齐划一,表现出非凡的帝都气派。巧贺此根据唐人韦述的记载,皇城至京城正南门的定鼎门大街,也即御道,广百步,其他如上东、建春二横街为七十五步,长夏、厚载、永通、徽安、安喜及左掖门等街,各广六十二步,余小街各广三十一步。[1]在街道之间,隋有一百零三个里,三个市;唐改里为坊,有坊一百一十三,市三。每坊四周各长三百步,中开十字路,四出趋门,从坊的大小相同这一点上看,比长安之坊还规整得多。
当时,洛阳的三个市,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如唐之南市,即隋之丰都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隋之通远市,周围六里;大同市周四里,开四门,邸一百四十一区,资货六十六行。应当肯定,隋唐时代,洛阳是一座非常繁华的都市,实行着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唐自安史之乱后,洛阳就不断遭到战争的破坏,降及唐末,天下大乱。中和四年(884年),蔡州秦宗权遣将孙儒攻击河南尹、东都留守李罕之,“据京月余,焚烧宫阙,剽掠居民”,无恶不作。李罕之暂退渑池,孙儒又与诸葛爽“迭相攻伐”,民无宁日,这样经过几年的战乱破坏,“都城灰烬,满目荆榛”。光启三年(887年)时,张全义为河南尹,驻军于故市,“井邑穷民,不满百户”,“寂无鸡犬之音”。可以说,洛阳又一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经不像一个城市的样子了。
张全义进驻洛阳时,所带百余人,与原来的穷民百余户,在孝迅城内原南市地方,筑垒自固,是为北城。后于市南又筑嘉善坊为南城,且战且耕,招纳百姓,披荆种艺,经过几年的努力,“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号为富庶”。显然,这里所说的“富庶”,不是城市的繁华,而是城市废墟上的农村化,稼禾满野,所以才没有闲田。
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前,朱温准备迁唐都于洛阳,乃命张全义“缮治洛阳宫城,累年方集”。这年正月,昭宗东迁,为充实洛阳,朱温下令“长安居人按籍迁居,撤屋木,自渭浮河而上连甍哭号,月余不息”。这年二月,朱全忠还亲赴洛阳,督促工役,用牺牲长安的办法,来恢复洛阳的都城地位。这次究竟从长安迁多少人往洛阳,史无明载,但从“月余不息”的时间上推断,似乎有相当规模,人数是不少的。可是,张全义已把洛阳废墟变成农田。这对城市恢复工作又造成不小困难。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十月的敕书这样说:
洛城坊曲内,旧有朝臣及诸司宅舍,经乱荒榛,张全义葺理以来,皆已耕垦,既供军赋,即系公田,或恐妄有披论,认为世业,须烦按验,遂启幸门。其都内坊曲及畿内已耕殖田土,诸色人并不得论认。如要田业,一任买置,凡论认者,不在给还之限。如有本主元自差人勾当,不在此限。如荒田无主,即许认识,付河南府。
唐朝末年,先是经历过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打击,后又遭受军阀的连年混战,洛阳城的官僚、民户,大批逃亡或死亡,房舍被烧。城市变成一片白地。唐政府承认张全义开垦的田土为公田,不准原业主认领,也即不承认他们的产业所有权。未曾耕垦的荒田,才允许原业主认为己业,还须到河南府重新办理手续。在这样一个事实的基础上,想要重建洛阳城,其难度是相当艰巨的。所谓唐朝的这一敕书,实际上是朱温颁布的,因此,朱温代唐建梁,洛阳城的变化并不很显著。
从五代时期的史实考察,真正对洛阳进行重建的是后唐王朝。唐庄宗于同光元年(923年)十月灭梁,年底即以洛阳为都城。次年八月,他在一道敕书中追述了汉、唐以来洛阳的富庶,并对后梁不重视洛阳一事作了一番斥责,然后表示了重建洛阳的决心和办法。敕书有这样一段话:
……自削平大憝,纂嗣丕图,重兴卜洛之都,永启朝宗之会,将资久远,须议葺修。务令壮观于九重,实在骈罗于万户,京畿应有空闲地,任诸色人请射盖造。藩方侯伯内处臣僚于京邑之中,无安居之所,亦可请射,各自修葺。其空闲有主之地,仍限半年,本主须自修盖,如过期不见屋宇,亦许他人占射,贵在成功,不得虚占。
这一敕书的内容,较之唐末,有较大改进,凡是京城空闲的土地,各色人等都可以申请盖造房舍,以为己有。京城内外的各级官僚,由于后唐政府还不能为他们在京城找到合适住房,只好允许他们申请占有闲地,自建房舍居住。原来有主之闲田,先令本主于半年之内自行建造房屋。过期不见动静的,也允许别人占有。后唐政府提出一条原则,“贵在成功,不得虚占”。这一规定,势必会加快洛阳的恢复工作。为落实这一敕书,后唐又下诏“令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等,并宜令洛京修完宅一区,既表皇居之壮丽,复佳清洛之浩穰”,同时又宣称,各地方官能否执行这一诏令,是“爱君之诚节”的一种表现。这样使各地方官纷纷在洛阳投资建房,加快了洛阳建设的速度。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城市建设规划,使建设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很快就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来。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六月,河南府开永通、厚载二门,并再次重申京城内空闲地的修营办法。是时,左谏议大夫崔huì曾经指出:
臣伏见洛都顷年当制葺之初,荒凉至甚,才通行迳,遍是荆榛。此际集人开耕,便许为主,或农或圃,逾三十年。近岁居人渐多,里巷颇隘,须增屋室,宜正街坊,都邑之制度既成,华夏之观瞻益壮。因循未改,污浊增深,窃惟旧制宫苑之侧,不许停秽恶之物,今以菜园相接。宗庙祠宇公府民家秽气薰蒸,甚非蠲洁,请议条制,俾令四方则之。
由此可知,在此以前,农田的开耕已逼近宫城,道路狭窄,“才通行迳”,城区之内到处是农田菜圃所用的秽恶之物。针对此情,崔huì才要求制定规划,不仅供洛阳重建使用,而且也令四方为则,这确实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后唐为了恢复洛阳帝都的面貌,同光三年(925年)八月,左补阙杨途上奏,认为“明君举事,须合前规”,要求毁掉张全义在城内所筑的南州、北州旧垒,改变“浩穰神京,旁通绿野,徘徊壁垒,俯近皇居”的局面。这年九月,后唐政府根据杨途的上奏,同意拆除张全义、李罕之的城寨,并要求河南府“先擘出旧日街巷,其城壕许人占射平填,便任盖造屋宇,其城基内旧有巷道处便为巷道,不得因循,妄有侵占。仍请限一月,如无力平kuī,许有力人户占射平填”。从这里可以得知,后唐恢复洛阳时,其道路街巷,基本上想按照唐代旧制,张全义等所筑的城寨、城濠均被填平。此时,后唐还重新建立了兴教门楼,以增加宫城南面的壮观。
但是,洛阳多年形成的事实,并非后唐一纸敕书马上就能纠正过来的。《册府元龟》卷十四《帝王部都邑》明宗长兴二年(931)六月戊辰条记载:
应京城六街及诸闻坊,先许人修建屋室,如闻侵地太多,乃至不通车驾。今后盖造外,须通车马,或有越众牵盖,并须划时毁拆。并果园池亭外,余种莳菜园空间田地,如本自办,即限三月内盖造须毕;如自不办,并许人收买。敕旨:伊洛之都,皇王所宅,乃夷夏归心之地,非农桑取利之田。当乱离而曾是荒凉,及开泰而兢为修葺,从来寂,多已骈阗,永安天邑之居,宜广神州之制,宜令御史台、两街使、河南府专切依次第擘划,晓示众多,勿容侵越,或有利便,亦可临时详度奏闻。其月,河南府奏:准敕、京城坊市人户菜园许人收买,切虑本主占佃年多,以鬻菜蔬为业,固多贫窭,岂办盖造?恐资有力,转伤贫民,敕旨:都邑之间,殷繁是贵,欲九重之转盛,在百堵以齐兴,作事断自于不疑,出令必归于划一。此据巡司申奏,为有乱射土田,遂设规程,令还价值,只要增修舍屋,添益闾阎,价使华夏共观壮丽。朝廷以邦本兴隆之计,务使骈阗,府司以园圃价例之间恐伤贫下,备详敷奏,须议允俞。其在京诸坊,若是有力人户及形势职事漕司等已有居第外,于别处及连宅置得菜圃,令园子主把或典赁与人者,并准前敕价例出卖,不得辄有违越。如实是贫穷不济人户,置得园圃年多,手自灌园,身自卖菜,以供衣食者,则与等第特添价值,仍买者不得广置地位,各量事力,须议修营,并要酌中,庶无逾越。
这段记载,对于研究洛阳在后唐时期的恢复一事,非常重要,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以前允许人户在闲地建房,由于盲目性大,没有计划,造房者侵地太多,挤占了原来的街道,使道路由宽变窄,“乃至不通车驾”,造成了交通的困难。
(2)针对上述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建房时要保留道路的宽度,“须通车马”;如果不合此制,则要进行拆除。
(3)再次提出了“伊洛之地,皇王所宅,乃夷夏归心之地,非农桑取利之田”的原则,宣布原来开垦耕种的田地及菜园,均不在保护之列,原业主有条件的自己建房,无条件建房者允许出卖土地,只对贫穷自耕菜农的地价进行适当照顾而已。
(4)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后唐政府令御史台、两街使、河南府协同合作,进行规划,使洛阳逐步进入有计划的恢复阶段。
(5)经过前段的努力,官僚形势职掌曹司及有力人户,在洛阳建起居第,增加了城市的壮观。为防止他们多占土地,不得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限制措施,不允许他们在别处及连宅再有菜园等。
(6)所谓“都邑之间,殷繁是贵”,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建设中尽量要求好一些,“贵使华夏共观壮丽”,“务使骈阗”等等,都反映出后唐洛阳城的特点来。
不过,从当时实际的建设来看,后唐绝不可能完全恢复唐代洛阳街道的制度。直到北宋,宋敏求撰《河南志》时,引证韦述记载的洛阳街道后,不无感慨地说:“今不复旧制矣。”这句话的实际意义,就是五代宋元间,洛阳的街道由宽变窄了,应是后唐城市规划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晋、汉、周三朝,以洛阳为陪都,许多官僚在这里安家,城市上虽无大的创举,但官僚们都在充实自己的家庭,修建安乐窝。这就是说,城市仍在不断加强建设,人口也有所增加,经济在继续恢复之中。
到了宋初,洛阳河南府的两个附郭县,一曰河南,管4乡54坊;一曰洛阳,管3乡43坊。两县中去掉所属乡村,共有93坊,大体上反映了西京坊制的恢复情况。北宋中期,西京有坊120,其中88个隶河南,32个隶洛阳。这些坊的形成,“自唐末五代,鞠为荆棘,复约依旧地列坊云”。由于洛阳城池广大,短时期的建设是不可能填满的,直到皇佑二年(1050年),张奎知河南府事,感到“坊久无榜”,“命布列之”,“按唐街陌,分榜诸坊”。从这些记载中可知,许多坊的建立或者说恢复,是大体上“约依”唐朝的街巷来划分诸坊的,至于坊的榜额,是到北宋建立90年后,才统一制定出来。
关于隋唐时期洛阳的“市”,至宋而逐步消失。如隋之丰都市,唐改曰南市。原占二坊之地,至贞观九年(935年)即占半坊,另一半名通利坊。唐末大乱后,张全义治洛阳,将南市改为临时的河南府治所在地,使南市与通利坊成为南北二城的居民区了,宋朝不可能在这里恢复那种坊市分离的“市”,只能一沿其旧。宋时洛阳的时泰坊,本为隋之通远市,周六里,这个市南临洛水,后亦废掉,唐显庆中旧市改坊,宋亦名大同坊。宋代洛阳有北市坊,本邻德坊地,唐显庆中创为北市,后废市改坊,包括邻德坊在内,原均为北市,到五代时,市的面积已大大缩小,尽管后唐时还在北市行刑,保留有北市之名,实际上很快就被官僚建宅与设置寺院而报废了,至宋而为应天院廨院。
由上可知,从唐末到北宋,洛阳原来的专门“市”已不见提及,都划成坊,增加了建筑,成了居民区。这个史实说明,宋代的洛阳城内已是由原来的坊市分离制,嬗变成新的坊市合一制,坊中居民面街而居,沿街成市,这是洛阳城市演进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根据《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记载,宋代洛阳有宫城、皇城与京城(外城)三重,均为沿袭隋唐城而来,但周长略有不同。
宫城,周长九里三百步,座落在京城之西北。隋时,旧名紫微城,唐代相因,周长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高四丈八尺(注:关于唐洛阳宫城长度,《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作“城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一十五步,共合十三里三十步”。《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作“周长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长度合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二者所记宫城周长,均与宋不同,可见宋洛阳宫城可能有所缩小。所以《河南志》在《宋城阕古》部分记载:“宫城,周九里三百步。”注文说:“疑西与北经损减。”这是正确的。)。宋宫城南面三门,中曰五凤楼,东曰兴教,西曰光政;东面一门曰苍龙,西面一门曰金虎,北面一门曰拱宸,宫城东西有夹城,各三里余,东二门,南曰宾曜,北曰启明;西二门,南曰金曜,北曰乾通。
关于五凤楼,历经沧桑,很能反映出唐末五代时期宫城的一些变化。唐时兴建的五凤楼,在唐末已经不复存在,朱温迫唐昭宗东迁洛阳时,命罗绍威等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木良匠非当时所有,倏架于地,sù流西立于旧址之上,张设绨绣,皆有副焉。”《新五代史罗绍威》亦记载:“绍威取魏良材为五凤楼、朝元殿,浮河而上,立之京师。”罗绍威时为魏博节度使,实力雄厚,拥有一批能工巧匠,才能完成洛阳宫城的部分修建任务。
洛阳宫城之建筑,在唐末五代之时,相对来说破坏较少,所以朱温建梁后长期居住在这里,后唐又略加修复。宋开宝八年(975年)之时,为迎接太祖西幸,在这年十月至次年春曾大修一次,由庄宅使王仁guī与知河南府焦继勋督役,修葺之后,“宫室壮丽”,使宋太祖非常满意。当时的洛阳皇宫,共有9990余区,比开封宫城建筑为多。宫城内有一夹城,夹城内及夹城北为军营区,皆左右禁军所处。北宋中期,由于宫阙长期失修,“岁久摧圮”,令河南知府张奎“大加兴葺”。景德二年(1005年)八月,真宗将到巩县朝谒诸陵,下诏西京八作司修葺大内及诸司舍。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时,京西转运司言,西京大内损坏屋宇,少4000余间,要求在次年春季修理时,“每二间拆创修之数一间”。可以说,在宋哲宗以前,西京宫城内之建筑,基本上是因袭旧制,或稍修葺,而无创建,甚或损坏严重,而无力增修。这里原来的宫殿群体规模大,而皇帝则很少到洛阳去,久而久之,也无心修理,才出现把旧房二折一的修葺办法,这样使宫城建筑日益缩小。直到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准备谒陵,才令京西转运使宋biàn“治宫城,广袤十六里,创廊屋四百四十间,费不可胜”。又,《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记载,这次创修大内,“合屋数千间,尽以真漆为饰,工役甚大,为费不赀”。髹漆之时,“须骨灰为地,科买督迫,灰价日增,一升至数千”。兽骨不足,“至灰以人骨为胎,斤值数千”。洛阳城外四郊20里内之古冢,“凡衣冠垄兆,大抵遭暴掘。由此可知,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曾对洛阳皇宫进行过一次大修,城垣扩大到16里,超过了前代。同时,新创了廊房数百间,使宫城之建筑又达数千间,而且髹漆装饰也比过去讲究。从史籍来看,为髹饰建筑,乃至大发古墓,使地下文物遭到了一次浩劫,损失是相当严重的。
洛阳宫城建筑如何,作为宋代城市发展史来讲并不太重要,可是作为洛阳市本身而言,则应当重视,这是它作为陪都的必要条件。它建设的好坏,说明宋廷对洛阳的重视程度,又是必须加以论述的。
洛阳皇城,周长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步,隋唐曰太微城,亦号南城,高三丈七尺,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皇城周长为四千九百三十步,应合十三里二百五十步,似较宋皇城为小(注:《河南志》云:“皇城,宫城之外夹城也,周八十里二百五十八步……”显误,因皇城在京城之内,京城周长才五十二里有余。)。皇城为宫城之外夹城,当然亦座落在京城之西北。南面三门:中曰端门,东西曰左右掖门。东一门曰宣仁。西三门:南曰丽景,与金曜相直,中曰开化,与乾通相直;北曰应福。“内皆诸司处之”。
外城,周长五十二里九十步。南面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夏,西曰厚载;东面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西面一门曰关门;北面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这座城是隋大业元年(605年)筑,名曰罗郭城,唐武后长寿二年(693年)增筑,号曰金城,城高丈有八尺。根据考古实测,周长为 27165米,合27.52公里。这应是一个准确的数字,但与唐城记载还不能完全吻合,而且唐城记载中,史籍亦有互相矛盾处,有待进一步考证(注:《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谓:都城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东西十五里七十步,周围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按四周合计,实际只有六十一里三百四十步,与总数不合。《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载,东都外城周长25050步,合六十九里二百一十步,与旧志所记总数稍有差别。《河南志》引韦述记云,城东面为十五里二百一十步,南面十五里七十步,西面十二里一百二十步,北面七里二十步,周回六十九里二百一十步,此总数与新志一致,可与四周总计不合。由此可知,各书记载不一,或传抄刊刻有误,或所记时间有别,待考。
洛阳唐代外城高度远比宫城、皇城为差,经唐末战乱,“摧圮殆尽”,破坏极其严重,周世宗时,“以洛阳城头缺,令葺之”。时兼中书令的武行德“率部民万余完其城”。这次修的究竟如何?《河南志》称“然甚庳陋”,甚至南墙部分或根本未加修筑。直到仁宗景景佑元年(1034年)九月十五日,宰相王曾还有这样的话:“西京水南地理阔远。居民甚多,并无城池,望令渐次修筑。”于是,宋廷下诏,由知河南府李君谷来办理此事。这次修的结果,据《河南志》云:“城雉仅完。”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司马光曾说洛阳外城,“卑薄颓缺,犬豕可yú”。显然缺乏昔日之壮观。
由上述事实可知,宋代洛阳城虽然保持隋唐三重城之格局,实际上远非昔日旧观,这不仅是简化了隋唐时代城内的许多建筑,而且连外城亦相当简陋,从根本上说是缺乏防御功能的。从三重城的高度上看,宫城为四丈八尺,皇城为三丈七尺,外城仅一丈八尺,中高外低,主要是显示皇家威严,这从整个城的功能上讲,已经不能和宋东京城相比了。不过,就全国而言,洛阳外城又是第一大城,其他城市在北宋一代不能和它相比,作为陪都是完全有资格的。与之同时,洛阳城在总体上仍占有重要地位,而保持自身的许多特色,颇值得认真研究一番。宋洛阳园林之盛,是这个城市的一大特色,非其他城市可比。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即水土气候方面的优越条件,也有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即隋唐以来向为园林盛行之区,至宋,许多重要官僚在洛阳安家,故园林恢复的速度特别快。苏辙曾说:
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其山川风气,清明盛丽,居之可乐。平川之衍,东西数百里,嵩高少室,天昙王屋,峦扉迤,四顾可挹。伊洛涧,流出平地,故其山林之胜,泉流之洁,虽其闾阎之人与其公侯共之。一亩之宫,上瞩青山,下听流水,奇花修竹,布列左右,而其贵臣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
苏辙是四川人,曾在许多地方做官,见多识广,他认为洛阳园林“实甲天下”,并非过誉之言。文章中说的“古帝都”,“汉唐遗俗”,可视为历史因素;而所谓“山川气候”之类,则指自然因素;至于所言“贵臣巨室”,那就与政治因素有关系了。正是这几种因素的结合,才使洛阳园林在宋代迅速恢复发展起来,长久不衰,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关于前述历史因素方面,优势是相当明显而重要的,如唐代“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所”。这批官僚馆第,虽经唐末五代离乱,绝大部分焚毁净尽,但故址犹存,特别是园石之类的遗留物相当多,成为可观的文化遗产,宋代的许多园林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断言,宋之园林“多因隋唐之旧”,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自然因素方面,除上述苏辙讲到的以外,宋人李复亦云:“泉甘土沃,风和气舒,自昔至今,人乐居之。青山出于屋上,流水周于舍下,竹木百茂。”由此可知,洛阳自然因素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山有水,土沃气和,宜于花草树木的生长。在政治因素方面,洛阳为宋之西京,五代以来,许多官僚于此安家,形成自己的安乐窝,至宋初,不少官僚在开封做官,其家仍安置于洛阳,可以说官僚聚居的程度,仅次于开封。住在洛阳的官僚或其家属,他们利用唐末五代以来的土地荒芜无主等情况,尽可能地扩大对土地的占有,其办法就是兴建园林,宅园结合,形成一种风气,互相攀比,园林之盛由此而起。范仲淹曾说:“西都士大夫园林相望。”穆修有《过西京》诗云:“西京自古帝王宫,无限名园水竹中。来恨不逢桃李日,满城红树正秋风。”长期居住在洛阳的司马光,对洛阳园林更是了如指掌,他亦有诗云:“洛阳名园不胜纪,门巷相连如栉齿。修竹长杨深径迂,令人悒悒气不舒。”此类诗句颇多,不再赘引,均可证明洛阳园林众多且盛,是人所共知的。
当然,提起洛阳园林,人们都会想起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其中提到19处名园,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这些园子不仅繁盛,而且各有特色,足以代表有宋一代洛阳园林的风貌,下面略作介绍。
北宋洛阳园林,首推曾任宰相的富弼家的园子。李格非说:“独富郑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盛。”董氏“以财雄洛阳”,其家建有东、西二园,虽荒芜不治,而其规模“尚足称赏”。东园北向,入门有栝树,粗有十围,并有亭台喷池等。归仁园以归仁坊而得名,尽一坊之地,“广轮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南有桃李弥望。唐丞相牛僧儒园七叶桧其故木也,今属中书李侍郎,方创亭其中。河南城方五十余里,中多大园池,而此为冠”。洛阳城内120坊,这个归仁园竟独占一坊,所谓城内“多大园池”,那么园林在城市内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洛阳的苗帅园,“又号最佳处”,原为故相王溥园宅,“园既古,景物皆苍然。复得完力藻饰出之,于是有欲凭陵诸园之意矣”。园中有七叶树二棵对峙,高百余尺,“春夏望之如山”。园中有大竹万余竿,皆满二三围,其他建筑,“制度甚雄奢”,然而还没有达到王溥故园的程度。
李氏仁丰园,原为唐相李德裕之平泉庄,花木种类甚多,除本地花木外,又移植大量的外地花卉,成为园中的一大特色。天王院花园子,本是一座佛寺,以种养牡丹出名。松岛园内种植的松、柏、枞、杉、桧、栝,皆美木。洛阳人独爱栝而敬松,松岛园内有数百年之古松,东南隅双松尤奇。此园本唐朝袁象先宅园,宋时属李文定公丞相,后又为吴氏园。
二、亿城燕西华府表示什么
基本信息社区实景行政区域:
丰台项目位置燃橡:
丰台区王咐段枯佐镇青龙湖公园东1500米交通状况:
(莲石路向西,经京原路上六环)西六环42#出口(青龙湖出口)向西400米即到或京石高速长阳出口向西(经南宫镇/长青路)6.5公里即到;公交线路有917路/978路,步行时间10分钟建筑类型:
独栋别墅,双拼,联排物业类别:
别墅主力户型:
别墅
330-851平米开发商:
北京西海龙湖置业有限公司物业费:
联排6.44元/月/平米;双拼7.3元/月/平米;独栋9.28元/月/平米详细信息户型图产权年限:
70年产权类型:
大产权房开工时间:
20100600容积率:
1.1绿化率:
30%总户数:
1860建筑面积:
38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
340000平方米周边配套周边配套车位数:
2178个机动车位,4053个非机动车位,每套别墅都有两个以上的室内停车位车位配比:
公寓1:1供暖方式:
市政供暖价格信息亿城燕西华府价格:起价800万元/套售卖信息售楼处售楼地址:
丰台区王佐镇青龙湖公园东1500米开盘时间:
一期C区7-14,78-81号楼2012年1月1日
联排和独栋别墅2011年12月
一期C、D区2011年10月29日
南侧的海园(C区)和澄园(D区)2011年6月入住时间:
2013念得销售许可证:
京房售证字(2011)288号
京房售证字(2011)230号;京房售证字(2011)193项目介绍样板间历经八载躬耕,亿城集团立基北京大西山,先后打造“中国地王,城市别墅”之万城华府,“百望中国,城市别墅”之西山衡洞华府,伫立中华文明自信力蒸蒸日上的当代世界,承继传统三山五园皇家优雅与建筑大师赖特的东方智慧,涵养百年学府区与中关村的人文精神,为全球华人精英,献礼载续盛世中华理想的高端住宅符号——华府品牌,成为中华地产在当代中国的最好演绎。
2010年,亿城集团以十年社区营造理想与品牌人文沉淀,于大西山板块再续华府新里程——燕西华府,择址燕西别墅区青龙湖畔,为更美好的中国,实现从“城市别墅”到“城市山水别墅”的华丽升级。
燕西华府位于北京燕西别墅区,其所在的苍翠西山,向来是北京的之源、文化之脉,它从北往南蜿蜒葱茏护佑着北京,自金章宗在此建八大水院,成为历代皇室贵族大兴宫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宝地,它以昆明湖为北部源头,以青龙湖为南部源头,成为北京大西山两大珍惜的水源,被誉为“京西的两只明眸”,昆明湖作为皇家园林颐和园的一部分举世闻名,面积几乎是昆明湖两倍大的青龙湖,则相对显得宁静,因为这里坐落着北京乃至北方最悠久的两大千年古刹潭柘寺与戒台寺,历代皇帝王公贵族无不亲往,为天下祈福,成为千年皇家修为胜境。
2010年,北京丰台政府500亿巨资规划的全球首个“文化会都”——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燕西华府作为此25平方公里恢弘蓝图的标杆启动项目,成为入主大京西的稀缺原始股,在这个会议会展之都、时尚娱乐之都、休闲养生之都,集中着千灵山风景区、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京辉高尔夫球尝金泷瑚高尔夫俱乐部、千年古刹潭柘寺与戒台寺等多重优势生态、社交、休闲、文化资源,于108洞高尔夫、温泉SPA、游艇会、马术、马球、滑雪场;于媲美颐和园、玉渊潭、北海水域面积总和的6000亩青龙湖胜境,于环抱北宫森林公园、鹰山森林公园、千灵山风景区等3000亩生态公园,于1700年源远流长的禅宗佛院圣地,体悟境界人生。
燕西华府,依北高南低先天台地格局,传承华府系经典赖特建筑风格,以大屋顶通感中国情感皈依,以有机建筑践行自然大宅先进理念,规划森林溪谷怀抱的东方意境纯别墅住区。
燕西华府特聘造园大师户田芳树先生设计东方禅境园林,以“紫气东来”“金鸡抱卵”“福田之地”“水木清华”设计东西南北四大组团,巧妙运用湖、溪等自然元素,以水为脉,引水绕宅,四纵水系汇聚中央,创新营建中国式“四水归堂”堪舆,同时,在高差20米的台地园林中,特保留5000余株原生树。
燕西华府更配置北京上佳水质入户温泉,及源自欧洲贵族的管家服务,对小区文化营造和客户服务质量再升级,以亿城“华府会”为载体,打造全方位社交平台。
亿城集团专注中国高端物业筑造,集七年经验之大成,再献年度史诗力作燕西华府。
在京西这片人文厚土,为华人领袖打造心灵居所。
亿城始终秉信,建筑是人的尺度的延伸与心灵的凝动外延。
区别于以故宫为标志的皇家“礼”文化,展示着威严、秩序、等级,以三山五园为代表京西园囿却是皇家“乐”文化的最好体现,华丽而本真的流露着至高人格化、志趣化的一面。
发端于京西源流的燕西华府深谙此道
,依凭青龙湖天然、潭柘寺等千年禅宗宝地,即考究从自然景观到心灵景观的映照,更处处彰显着人文思考与魅力独特的诗意心灵存在。
时代在变,改变时代的理想从未改变。
回顾历史,从1870年代逐渐兴起的洋务运动与派遣第一批中国留学美国,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为近现代化孜孜前行,一个半世纪以来,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富于理想的中国人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
伫立21世纪的今天,亿城燕西华府,秉承此精神,于人文脊梁大西山,一以贯之,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筑。
教育资源引进:2011年12月16日上午11:00,在丰台区京丰宾馆东大会议厅,丰台区教委主任冯晓光与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亿城地产与附中以及王佐镇签订合作国际学校办学协议,附中正式入驻丰台青龙湖地区。
学校建成后,将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班等一体化办学模式,最终成为一所大校,目前,丰台区甚至全北京还鲜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总量达到这一规模。
附中丰台公办学校由丰台区教委与附中合办,附中国际学校由丰台区教委、附中、亿城燕西华府三方合办。
未来一段时间,亿城燕西华府将独享附中大校区顶级教育资源,而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国际高中这样的一站式名校子女成才培养计划在国内都属罕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解决了比买房子更重要的问题。
三、南充泽京西樾府开发商是哪家公司
泽京西樾府开发商是:西充泽京嘉润房地产开发首州并有限公司。
泽京集团,立足重庆,辐射西南,布局全国,历经16载深耕,足迹遍布13城,已成功打造21个品质项目。2018年,历经五次蜕变,泽京集团全新战略产品【樾府系】——者迹泽京西樾府荣耀面世,为西充人居焕新立序。泽京西樾府,是泽京迹告集团战略系列“樾府系”第四城。择址西充北区新城核心。以海绵城市为建设蓝本,匠造小高层、高层于一体的新亚洲智能贵族华宅,为西充高端人居焕新立序。六大核心价值,罕世礼献西充:
装修情况:毛坯。
位于:西充县安汉大道北二段179号张澜斜对面。
容积率:3。
绿化率:30%。
当前价格:4300元/平方米。
点击查看:泽京西樾府完整信息。
四、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的时间(朝代)
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的时间是在元朝时期。
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嘉定八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
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也就是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通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陆键橡此交流。从这一时期起,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
扩展资料:
北京市山区面积10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区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早旁,约占总面积的38%。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亮漏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
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五、京西第一府旅游区位置在哪里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由宣化区、宣化县的景区组成。其中心景区为有“京西第一府”之誉的宣化古城。整个旅游区总面积2371.7平方公里。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的雄姿,体验塞外古城的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
清远楼又名钟楼,位于宣化区南、北大街的中心。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建筑,外观三层,内实两层,楼通高25米。楼上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铸铜钟一口,重万斤,古时司报昏晓,钟声可传40华里。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1954年和1982年两次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档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又名鼓楼,北距清远楼200米。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通高25米,占地面积1052平方米。楼内置巨大更鼓一面,为报时之用,是宣化城内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镇朔楼北面顶层檐下悬挂的长6.6米,高2.4米的“神京屏翰”匾,四字苍劲有力,与边框雕刻出姿态各异的龙纹浑然一体,是清乾隆皇帝亲笔御书,言为宣化是首都北京的屏障,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宣化城(含拱极楼)宣化城垣始建于唐代。明洪武27年展筑。展筑后的宣化城垣基本成正方形,边长6华里(俗称六里十三步)。城墙高2丈8尺,雉堞高7尺,通高3丈5尺。设七门,门上有城楼,门外有瓮城和月城,昌平门外还设有关城。城外挖有隍堑,设有吊桥,后又增建角楼、悬楼,城防设施完备,可谓“易守难攻、固若金汤”。拱极楼是宣化南城门楼,又称昌平门楼,明代称著耕楼,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布瓦小式建筑。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两层通高24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古城墙连为一体,是宣化门户的象征。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宣化城(含拱极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八里辽墓群
墓葬形迅芹式多种多样,有单室、双室,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出土器物十分丰富,有瓷器、陶器、木器、漆器等共计800多件,出土壁画360多平方米,壁画内容极为生动,有马球图、二十四孝图、屏风图等。
五龙壁位于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原宣化师范)院内。五龙壁的主体图案是刻于方心砖上的五龙图。上方是朵朵祥云,下方是滚滚波涛,五条巨龙翻腾于云海波涛之中,争夺顽耍着火焰宝珠。五龙壁除五条巨龙外,能独立成画的小型图案还有61幅,有飞禽走兽、花鸟等图案,与五龙图相互衬托,非常壮观。
时恩寺大殿位于镇朔楼西北100米处,是一座单檐九檩庑殿顶式建筑,建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0.3米,占地350平方米。大殿前出单檐六檩卷棚抱厦,系清代所加。整座大殿外观古朴庄重,气势宏伟。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宿白来宣参观后撰文指出:时恩寺大殿具有十五世纪早期甚至更早的建筑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1993年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宣化区牌楼西街50号(天主教堂东侧),原为天主教宣化大修道院。始建于1930年,是一座完整的具有一定西方建筑风格的三进四合院落,占地面积6535平方亩蠢毕米,建筑面积2881平方米,现存房屋111间。整座建筑庭院明净宽敞,布局合理整齐。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区解放南路某驻军院内,是一座五级八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通高15米,造型美观,工艺精湛,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于京西第一府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京城八十一号?京城81号讲的什么故事
- 下一篇:仁川机场 首尔两个机场区别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0-06仁川机场 首尔两个机场区别
- 10-05京西第一府 宣化为什么叫京西第一府
- 10-05京城八十一号?京城81号讲的什么故事
- 10-05五道梁 为什么五道梁不过夜
- 10-05五星级酒店哪家好(酒店行业管理系统)
- 10-05五一放假4天,五一放假4天是全国的吗
- 10-05五一假期去哪玩?五一五天长假去哪里玩
- 10-05云南龙江特大桥?保山到龙江大桥几公里
- 10-05云南早婚县(云南13岁新娘)
- 10-05云南旅游攻略7天自由行(云南自由行攻略最详细)
- 1000℃地方债发行近一月呈现“缓放水”无限修仙 利率同比上行
- 1000℃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 1795个单位现风炫动漫场引才|机关|人才|贵州
- 1000℃银行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表内信贷吒府瞰蚂延续良好增势,表外融资增量下降__财经
- 1000℃贵州与香港青年企业家贵阳对话|贵州神话人物附身记|贵阳|香港
- 1000℃老干爹、阿里妈断剑之裔妈、雷碧、星巴客、八个核桃…居然都不是山寨!|雷碧|商标|核桃_科技
- 1000℃飞鹿股份斩获365betok.vip轨道交通大单|飞鹿股份|轨道交通|中标
- 1000℃傲世九重天顶点贵州省68个城投平台详尽数据挖掘|黔东南州_财经
- 1000℃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个县abc房源网全景呈现|常住人口|人口|小学生_财经
- 1000℃40年光荣与梦想|专访李保唐:对侦查权要更加重视|渎职|渎万圣夜人偶事件簿1职侵权检察厅|最高检
- 999℃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贵州范本”获国家验收组肯定|权包谷粑粑做法力|办公厅|政府
- 10-05丹巴旅游(丹巴县景点排行榜)
- 10-05丰顺龙鲸河漂流 八乡山漂流和龙鲸河哪个好
- 10-05中美洲 中美洲包括哪些国家
- 10-05中山市属于哪个省 大连在哪个省
- 10-05中山十景(中山夜景哪里最美)
- 10-04中国无花果之乡 山东无花果之乡是哪里
- 10-04中国旅游业 最新旅游业的行业分析
- 10-04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泰山封禅大典门票多少钱
- 10-04两元超市,免费加盟二元超市
- 10-04东莞桥头镇?镇江桥头镇怎么样
- 标签列表
-
- 贵州 (985)
- 贵阳 (692)
- 历史 (367)
- 大数据 (272)
- 贵阳市 (219)
- 贵州省 (182)
- 高铁 (173)
- 清朝 (141)
- 不完美妈妈 (139)
- 旅游 (114)
- 明朝 (110)
- 重庆 (108)
- 经济 (101)
- 成都 (97)
- 日本 (91)
- 政治 (90)
- 曹操 (87)
- 铁路 (87)
- 政府 (86)
- 三国 (84)
- 唐朝 (83)
- 文化 (75)
- 刘备 (70)
- 刘邦 (68)
- 中国历史 (67)
- 诸葛亮 (65)
- 列车 (64)
- 汉朝 (63)
- 秦始皇 (62)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
- 宋朝 (60)
- 恒大 (58)
- 中超 (58)
- 资源 (58)
- 大大 (57)
- 酒店 (56)
- 朱元璋 (54)
- 旅客 (53)
- 交通 (52)
- 扶贫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