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贵阳:八方英才汇聚“中国数鬼眼狂刀游戏谷”扑面而来

网络整理 2018-07-13 同城信息

5月的云贵高原,劲吹“大数据之风”。

5月26日,“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下称“数博会”)在贵阳拉开帷幕,贵阳又一次站上国际化平台,发出大数据时代的“贵阳声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据就是资源,数据就是财富。2013年大数据元年,地处西南腹地的贵阳以敏锐的眼光,抢抓机遇,抢先布局大数据产业,从“跟跑者”转为“领跑者”,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

三年前,中关村来了!京东来了!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三年后,货车帮、朗玛信息等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贵阳大数据产业逐步落地生根。

一场大数据的盛宴

受访者:数博会上的媒体人

10点35分,随着2017数博会最后一场发布会的结束,我走出了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一边走向停车场,一边熟练地摘下了挂在胸前的记者证。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证件,通过安检时,里面的芯片可以直接识别你的身份信息,在屏幕上显示照片和单位。说不定明年还会显示出参加数博会的次数,可以给安保人员显摆一下我的参会“年资”,过安检的时候也许还能快些。

这样的“盘算”还有很多,当我熟练地穿梭在各个会议室,知道哪个电梯能最快到达新闻中心,准确的论坛信息在速记的哪一页,何时有茶歇……这些细节,无不显示我们对这个会议有多么熟稔。当然,对这些了如指掌的还有志愿者、工作人员甚至是展馆的展商……

我心想,原来经过多年办会的洗礼,这样高大上的会议,对于贵阳来说,操办起来竟生出了一份从容与大气。遥想多年以前,我去北京参加一次百度大会,在感叹它的盛大与专业时,却从没有想过我的故乡贵阳,有朝一日也能举办这样的盛会。

展馆外,烈日下人潮涌动,不知何时起,市民们开始对“大数据”迸发热情;我跟在一位中年人身后,听他为毕节来的老乡介绍数博会;看到一个年轻人带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来看展……对于数博会,身在贵阳的我们都能讲上几句感受。

不管怎样,小城市能办大盛会,本身来说,对于小城人的我们,就是一种飞跃。 本报记者 张梅

创新让人才回归贵阳

受访者:两名“海归”的贵阳人

“离开10年,没想到创业的土壤就在家乡贵阳。”从剑桥博士,到中科院专家,再到贵阳创客……十年来,威客科技杨智杰的身份经过了三次变化,在外兜兜转转大半个地球的他,带着自主研发的快速即时过敏原检测贴回到贵阳创办公司,成为一名“贵漂”。

贵阳高新区国家数字产业园一楼的办公室里,贵州华清科维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禹果,在外求学、打拼十余年后,最终从美国来到贵阳,也成了一名贵漂。禹果和创业伙伴带着世界最先进的固废处理技术来到贵阳,期望在固废处理利用行业做出一番事业……

近年来,随着贵州、贵阳吹响发展大数据的号角,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创客的关注,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来到贵州参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都有着和杨智杰一样的感受:“贵阳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创业创新的土壤。”

现在,贵州、贵阳具备了发展大数据的基础,也完善了引进创新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贵阳将会迎来更多的贵漂,他们将在这块追求创新的土地上,耕耘出美好的未来。

八方英才汇聚“中国数谷”

受访者:“贵漂”一族

来自四川大学博士生韦良强、“海归”张少华……在采访大数据企业时,浓浓的“八方英才汇聚‘中国数谷’”之感扑面而来。尽管他们当中不少人的企业仍处于初创阶段,但贵阳市政府对大数据企业的扶持力度与办事效率,让他们对贵阳这个二线城市充满了期待,也对自己的创业前景信心满满。

“城市有朝气,包容性强”、“创业环境好”、“政府办事效率高”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除了工作上的考虑以外,“空气好”、“酸汤鱼好吃”、“小吃多”等来自生活中的感受,也成为他们甘当“贵漂”的一大原因。

“贵漂”们正是看中了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前景,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回到家乡,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希望在贵阳这块肥沃的做出一番事业。在他们眼里,“贵漂”一词给人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亲切感。

Tags:贵阳:八方英才汇聚“中国数谷”扑面而来   大数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