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重庆莫桑比克射击法黑科技为智能生活“长脸”

网络整理 2018-11-22 同城信息

  记者体验跨镜追踪体验区时,各种动作、体态都显示在人脸大数据中心屏幕上。 记者 郑三波 摄

  人脸识别通关机 资料图

  商报图形 秦刚 制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刘凤羽 郑三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重庆,今年3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明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12大产业打造智能产业集群。现在,工作取得成效了吗?

  近日,记者走进重庆云从科技公司,亲身体验并了解他们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体验

  比“天眼”高级

  跨镜追踪是会学习的智能机器

  电影《速度与激情7》的“天眼”系统,可以整合(调取)全球所有的视频监控、手机音频等数据,再使用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迅速分析和处理,在极短的时间内(分钟)找到目标人和目标车辆进行追踪,让目标人或物无所遁形。影片中的“天眼”系统无疑极大满足了观众对智能“黑”科技的想象。

  那么“天眼”光靠人脸识别是无法获取所有信息的,因为有的角落或低头的角度使得摄像机无法获取完整的人脸。那么万一可疑人员低着头溜了怎么办?这就需要跨镜追踪,它能通过衣物、发型、体态等信息,跨摄像头跨场景准确追踪你的位置。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互联网产业园的重庆云从科技公司,亲身体验了这一项新技术。

  这里聚集了全国人工智能优秀的研发人员,他们或一个人负责一个项目,或几个人团体负责一项新技术,在各自岗位上或编程或测试……记者跟随云从科技公司负责人傅小龙来到展览区,展览区里有人脸大数据中心、安防中心、跨镜追踪等体验区。

  来到跨镜追踪体验区时,记者突然发现,自己的正面、侧脸和打电话、接电话、低头、抬头、弯脸等各种动作、体态都显示在人脸大数据中心屏幕上,这让记者大吃一惊。

  傅小龙说:“‘天眼’布满公司,从你进入公司大门开始,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范围内。”

  跨镜追踪的能耐到底有好大呢?

  据技术人员称,如果一个人的相貌特征在人脸大数据中心,只要被“天眼”拍到,通过人脸对比,很会就能找出来。

  如果“天眼”没有拍到一个人的正面,只有一个人背影,或者半张脸,或者低着头溜了怎么办?

  “这样形容跨镜追踪,‘天眼’不需要学习,只要拍到人脸就能找出来,而跨镜追踪就是一台可以学习、高级的智能机器,‘天眼’能办到的事它能办到,‘天眼’办不到的事它却能办到。”傅小龙说,他们研发成功的跨镜追踪技术,可以让人工智能即使只拍到半张脸,或者没有拍到脸,也能通过衣物、发型、体态、走路姿势、接电话动作等各种信息,从“天眼”跨摄像头、跨场景准确追踪你的位置。

  不拍脸也能找人

  裤子、鞋子、步态是识别特征

  记者心存疑问,不拍脸都能找人“找”出来,难道是“顺风耳”“千里眼”不成。记者准备考验一下这项“神技”。

  记者用一个帽子遮住脸,而且背对着公司大门口,后退进入公司,然后躲在公司前台处,用帽子遮住三分之二的脸,换了一件衣服,第二次出现在展览区。

  技术人员通过跨镜追踪技术,将之前拍到的记者的各种信息,如背影、走路动作、衣物、裤子等,与记者第二次进入展览区拍到的背影、走路动作、衣物、裤子等信息进入比对。一分钟不到,记者就被跨镜追踪技术给“抓”了出来。“抓”出来的特征让记者都没有想到,是记者的裤子和鞋子以及走路动作。

  那么,何谓跨镜追踪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介绍,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众多场景中都有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只用到人的脸部信息,没有利用人体其他信息如穿着、体态、发型等,存在较大不足。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补充,跨镜追踪技术能够在无法获取清晰的人脸信息时,通过跨镜头连续追踪,无需刷脸也能识人。

  他表示,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是业界公认的当前衡量跨镜追踪技术的权威主流数据集。云从科技在这3个数据集中都刷新了世界纪录,而且在其中一个数据集中,首位命中率达到96.6%,让跨镜追踪技术在准确率上首次达到商用水平。

  应用

  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 遍布60个枢纽机场

  据悉,目前,云从科技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已在全国60个枢纽机场运用,每天超过6千万人在刷脸进出机场,为农行、建行、中行、招行总行等400+银行提供了云从科技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平台服务,日均调用2.16亿次,同时为14.7万家社会网点提供服务,云从科技还在公安领域得到运用。

  国家人工智能

  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10月12日,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这个平台的厉害之处在哪里呢?

  记者获悉,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云从科技承担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化项目重大工程——“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应用平台”建设任务。经过近一年建设,终于完成。“通过一个平台、三个中心,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云+端服务、城市大脑等多个方面支持国家战略推进,推动我国的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位居国际先进水平。”傅小龙说,这个平台包括建立技术层的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服务平台,集中科学家智力资源的科学研究中心,集中行业定制化研发资源的技术创新中心,集中专业化众创孵化空间、投资基金与人工智能大学的产业转化中心。

  记者获悉,这个平台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数据技术要求及定义:平台数据容量不低于5PB,图像识别率超过 95%,文字识别率超过93%,语音识别率超过97%,形成不少于500万条的标准化数据资源,日均调用次数超过1亿次等,形成一个全行业可用的基础资源数据库,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开发与建设提供基础性、公共性服务。

  效果

  让多个机场实现

  刷脸安检、刷脸登机等便捷

  云从科技高级副总裁张立表示,云从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营,很多部门和机构已经开始使用。

  张立说,在银行层面,平台为包括农行、建行、中行、招行总行等400+银行提供了平台服务,日均调用2.16亿次,同时为14.7万家社会网点提供服务。“当然在整个银行行业应用里,我们给出了多达53种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他说,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取和使用。在公安领域,已经有5个部级平台在建设,不久也会投用。29个省市机构上线了云从的平台,公安行业的产品解决方案达到了27种。

  “一脸走天下。”云从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云从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正式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落地,人脸识别技术已应用于安检和登机口,不仅能全面简化乘机流程,还能有效地提高安检准确度,降低人工成本,为旅客打造更为优质便捷的智慧出行服务。

  “我以前坐飞机,要先去值机柜台打印登机牌和排队安检。现在不一样了,拿着身份证就能通过安检、顺利登机,真是方便多了。”11月20日,从广州回重庆的傅丽丽告诉记者,她经常坐飞机往返重庆和广州两地,已经开始享受这样方便的出行服务。

  记者获悉,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在安检及登机环节启用了72套安检及128套登机人脸识别设备,基本实现了全流程覆盖。

  与傅丽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享受刷脸安检服务一样便捷,她在重庆机场安检站也享受这样的刷脸安检。

  “我们人脸识别技术也已经在重庆机场投入使用,过安检拿着身份证就能通过。”云从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优化系统,不久的将来,重庆机场还会实现刷脸登机。

  记者从重庆机场获悉,目前,重庆机场已经在T2、T3所有安检口投入了“刷脸”过安检,让旅客更快捷出行。

  向银行用户提供

  无卡取现的最新体验

  云从科技金融产品部总经理张兴旺介绍,金融行业是云从科技产业落地的标志性领域,云从服务了400+银行,提供对比服务日均2.16亿次,云从科技凭借79.6%总行平台占有率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第一大供应商。

  现在,他们全新整合识别高性能引擎;支持智能组合决策;新增支持VIP识别营销、员工考勤等应用;系统内部除了支持用户生物特征库以外,还将支持用户行为分析变成行为库。同时,将全面支持接入行内外数据,支持面向未来的自学习系统和自定义学习模块扩展,整合云从跨镜追踪技术,姿势识别,行为意图行为分析。

  “刷脸取款将成熟的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照片对比技术运用到ATM机,极大地丰富了ATM的交易场景。对内,减少了伪卡的产生,有效地降低了ATM侧录风险,并且降低了设备吞卡数量,减轻了基层行的负担;对外,顺应了国内去介质化潮流,有效避免了客户因丢卡、忘卡而带来的一系列困境,向客户提供了无卡取现的最新体验。”他说,未来支持刷脸支付,包括双屏收银设备,刷脸支付PAD,刷脸购物机、咖啡机,刷脸支付身份认证系统和刷脸支付交易结算系统,除面向金融外,还面向新零售领域。

  云从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刷脸取款已经在中国农业银行自动取款机上线,用户可以不带卡,只要刷脸就能取款。客户站在农行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

  目前ATM刷脸取款系统限定用户每日取款累计不能超过3000元。

  农行ATM刷脸取款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取款领域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如今率先在贵阳、重庆上线。

  据了解,农行总行已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将为全国24064家分支机构、30089台柜员机、10万个ATM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当然,农行并非第一个“刷脸取款”的银行,早前建行、招行已进行了小范围试点。

  记者手记

  明天还会更好

  采访中,记者深深体会到,大数据智能化崛起之路的势如破竹,发展成就的日新月异。

  一个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机场、银行、警方等,就可以提升效率,给经济发展添动力;同时,也能带给百姓刷脸支付等便利,让百姓拥抱智能时代、共享智慧生活。

  而这,只是这一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狂飙崛起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智能产业集聚将让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用遍地开花将让生活更有味道。

  明天,还会更好!

(重庆商报)

Tags:重庆黑科技为智能生活“长脸”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