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这个国家级新区建在省会饮用水蛙族使节团的遗书水源上游,它竟默默做了这些事……

网络整理 2017-08-05 本地信息
(原标题:这个国家级新区建在省会饮用水源上游,它竟默默做了这些事……)

5月26日,一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中南海举行。大大大大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此时,距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三年。《决定》清晰阐述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方向、重点任务。三年多来,多项改革任务在地方铺展开。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是各地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中,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地区,也面对不一样的现状。河北的塞罕坝林场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广东珠海、肇庆等地的绿道建设,掀起骑行热潮,带来绿色GDP。中西部内陆省份,如贵州,正在寻找一条不同于东部的发展道路,还要兼顾脱贫攻坚任务。

南都推出系列报道,一探多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的选择、阵痛和探索。

由于城镇化、拓展城市空间等需要,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设立新城新区。自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获批成立,至今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国家级的新区已有19个。

靠近水源,是新区的区位优势之一。雄安新区毗邻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江苏的江北新区,与南京主城隔江相望,紧挨着长江。湖南湘江新区也位于湘江西岸。

但像贵安新区一样地处饮用水源地上游的并不多见。这片从贵阳市和安顺市之间划出来的区域,93%位于贵阳主要饮用水源上游,72%的面积位于贵阳最大“水缸”红枫湖的汇水范围。

从选址、规划到招商、管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就像悬在贵安新区头顶的一把剑。有专家形容生态保护对贵州发展的重要性:“生态破坏了,贵州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无疑适用于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地理位置图。为发展黔中经济区,贵州省提出贵安新区这个“抓手”。(来源:《贵安新区环境保护规划》)

为何选址饮用水源上游?

贵阳周边仅有的整片平地

2000年,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肖金成为贵州省安顺市做战略研究,调研时,他注意到安顺市平坝县。“贵州有句话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平地比较珍贵,(贵阳周围)只有这块(平地)。”

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在研究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时提出贵安新区的概念,但具体选址和规划范围都没有确定。肖金成受邀再次到贵州调研,这次,他向贵州省委、省政府建议,在贵阳和安顺之间搞一个大型产业集聚区,选址就在平坝县。

“提出贵安新区是做大贵阳的思路。”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宋全杰对南都记者说,贵州省经济相对分散,缺乏一个“发动机”城市来带动整个贵州省的发展。最具潜力的贵阳,首位度不高,凝聚力不够强,尤其受困于土地紧缺。

为此,贵州省提出发展黔中经济区,将贵阳市全域和周边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的部分纳入。在黔中经济区内,又划出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范围。“最后还是觉得范围太大,没有抓手,于是提出贵安新区。”

宋全杰介绍,最初想过向北发展,将贵阳市和经济较发达的遵义市连接起来,但论证时发现行不通,贵阳和遵义之间山太多。贵阳向东、向南也都被山脉包围。唯一可行的是向西突围,贵阳城区与安顺城区之间的这片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开发建设时承载能力较好。

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安新区。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平坝县、西秀区的20个乡镇。

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问题随之而来,贵阳周边难得的平地,却恰好位于贵阳的饮用水源地。贵安新区近93%的面积位于贵阳主要饮用水源的上游,近72%的面积位于最大“水缸”红枫湖的汇水范围。新区直管区水系最终汇入5个水源湖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和松柏山水库,都是贵阳的“水缸”。其中,红枫湖每天向贵阳供水40万立方米,以后黔中引水一期工程通水,供水量还将提高。

“水环境高度敏感”出现在贵安新区大大小小的规划文本里。肖金成向贵州省建议时也提出,应该充分考虑对水资源的保护。2011年,在安顺市举办的一次论坛上,他更直接地提醒,“生态破坏了,贵州就什么也没有了”。

贵安新区空间结构规划。目前较成型的产业园区、城市生活设施主要集中在靠近贵阳的“核心职能集聚区”,其余地块大面积地保留有湿地、林地、公园等。(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提供)

考虑水资源承载力

规划500万人口下调到200万

一个新区发展多少人口,是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按照贵安新区规划,预计近期(到2020年)城乡人口达到13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90万左右;远期到(2030年)城乡人口达到2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0万左右。

宋全杰对南都记者介绍,贵安新区最初规划过500万人口规模,后来下调至200多万。

下调人口规模,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土地、水资源等承载能力,其中水的问题尤为重要。“新区不是一个行政建制区,不只考虑新区范围内。如果只考虑新区内用水,500万人口或许是够的,但还要同时考虑贵阳市和安顺市。”宋全杰说。

即便下调了规划人口规模,贵安新区的200万人加上贵阳市的500万规划人口和安顺市200多万规划人口,总计达到八九百万人口规模,相当于一个特大城市。

宋全杰说,经济发展不集聚不行,但由于地形地势阻隔,同时也是保护山水资源的需要,贵安新区采取组团式发展,低冲击开发。

新区着力构建“一核两区”的空间结构。“一核”指核心职能集聚区,位于新区东部,与贵阳城区连接。目前贵安新区集中优先发展这块区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以及富士康、三大通信运营商等企业在此集聚。新区中部和靠近安顺的西部,则分别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特色职能引领区。

南都记者注意到,贵安新区目前较成型的产业园区、城市生活设施也主要集中在核心职能集聚区,其余地块大面积地保留有湿地、林地、公园等。

宋全杰说,贵安新区没有大面积地开发,总体规划面积(除红枫湖水域)179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只有146.5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饮用水源的上游河流基本被保护起来,划为禁止建设区或限制建设区。一个例子是,平坝区(原安顺市平坝县)的城区原本可以和临近的夏云镇、十字乡连片发展,为保护森林、河流等,还是将其阻隔开,中间区域划为禁止建设区。

在产业准入方面,贵安新区制定了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红枫湖、松柏山水库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被划为禁止准入区,禁止任何房地产、宾馆、餐饮建设。

据贵安新区环保局介绍,新区的产业园区目前不产生工业废水。以一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企业为例,该企业只有设计和组装环节在贵安新区,主要产生污染的生产环节设在成都等地。

19个国家级新区中,贵安新区是唯一承担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新区。宋全杰认为,这既是贵安新区自身条件所致,“本来就需要保护”,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保护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现在需要探索这么一种模式去示范”。

7月6日,南都记者现场看到,松柏山水库旁的经营设施和临时建筑被拆除,留下废墟。南都记者程思炜摄

灌溉水变饮用水

水库移民安置成难题

今年4-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贵州,对贵安新区,督察组下了“死命令”,务必妥善处置松柏山水库移民安置问题。

“这确实一直很困扰我们。”贵安新区管委会环保局局长助理童星然说,松柏山水库之前是农业灌溉用水,2013年,差不多与贵安新区设立同时,被调为饮用水源。该水库不但向贵阳供水,还是目前新区大学城最主要的饮用水源。

据南都记者了解,松柏山水库工程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建设初期,本地村民已经搬迁过一次,由政府对水库淹没区域土地依法进行了征拨,但受当时国家经济水平限制,征拨价格远远低于现征拨价格。部分村民还参与了水库建设。松柏山水库做农灌水时,村民发展农业、旅游,现在突然不让搞经济了,群众工作难度很大。

贵安新区环保局对直管区(约470平方公里)所涉污染源摸过底,工业污染源问题不算严重,主要是“小散乱”企业,约30家,通过行政执法手段,已经关停三分之一。生活污染源,集中体现在松柏山水库。童星然坦言,如何妥善处置松柏山水库的村民搬迁是最大难点。

贵州省松柏山水库管理处水政监察支队队长高志平介绍,松柏山水库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现有村民90余户,根据《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2018年底前,对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全部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但目前搬迁压力较大。

童星然介绍,2014年起一直在拆违章建筑,发现死灰复燃非常快,因此,现在对新区实施封闭管理,在通往一二级保护区的路口设关卡,禁止外来人员通行。

7月6日,松柏山水库附近的告示牌,禁止外来车辆进入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南都记者程思炜摄

即便如此,前来水库周边游玩的游客依然无法断绝。采访中高志平对南都记者介绍,前几天(7月初)深夜两点,才发现二级保护区内有村民家在搞烧烤,山上大概停了十台车,都是外来的游客。7月6日,南都记者在松柏山水库一级保护区发现,就在水库边已被拆除的临时建筑的废墟上,有两两三三从贵阳市民和附近村寨的村民在钓鱼,管理人员还在劝返这些钓鱼爱好者。

高志平说,为保障松柏山水库水质,执法队员对一级保护区核心坝区水域每天巡查三次以上,二级保护区水域不定期巡查。今后将逐步达到一级保护区水域每天巡查一次,二级保护区水域每两天巡查一次。

今年第一季度,贵安新区地表水水质在贵州省排名第一,松柏山水库饮用水源也维持在二类水质。不过,随着新区开发建设,污染防治压力势必越来越大,这让童星然、高志平等工作人员不敢掉以轻心。

贵安新区管委会路边的雨水溢流口,路边下凹的绿地是植草沟,便于收集雨水。南都记者程思炜摄

把城市做成“海绵”

不让雨水污染饮用水

贵安新区另一项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措施是海绵城市建设。和一些老城区不同,海绵城市对于贵安新区的主要意义不在缓解内涝,而是保持进入河湖的雨水干净,避免污染下游饮用水源。

海绵城市建设,如同让城市变成海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

“首先让(流进湖泊的)雨水是干净的,别污染了湖水,污染湖水的话,就会影响到下游水源地(的水质)。”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处负责人周鑫杨对南都记者介绍,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工程能够调蓄进入河湖的雨水的“量”,但更重要的是净化雨水的“质”。

以位于未来行政、商务中心区的月亮湖公园为例,月亮湖周围的入河口全部设置有湿地、池塘等偏自然景观类的工程措施,雨水进入这些湿地、池塘后,有一定的滞留和沉降时间。借助湿地、池塘本身的净化作用,能够减少雨水带来的污染物进入月亮湖。

月亮湖公园旁设置的蓄水池。(贵安新区新闻中心提供)

在雨水进入河流、湖泊的更前端,也设有海绵工程。例如,利用路面“人字坡”设计,先把道路的雨水导流到绿化带里,再经过土壤、植物的吸收和净化,拦截一些污染物。

周鑫杨说,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目标,就是保持区内水质不变差。新区还在起步阶段,“以后建成一个几十万、几百万人的城市,原先三类水质的河流还是三类水”。

目前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仅在19平方公里范围内试点,包括75个建设项目。周鑫杨介绍,海绵城市已成为一套理念,以后贵安新区建成区内的所有开发建设项目,都要配套海绵城市工程。

周鑫杨感到高兴的是,经过两个雨季,贵安新区没有出现内涝,没有黑臭水体,地表水质没有变差,经受了考验。

统筹:虞伟程思炜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程思炜

图片由贵安新区新闻中心提供(除署名外)

(原标题:这个国家级新区建在省会饮用水源上游,它竟默默做了这些事……)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