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北京女教师王铮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成立周年记

网络整理 2017-06-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成立周年记)

上周,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召开大数据建设初步成果交流会,展示“数字禅城”“禅城一张图”“自然人库”等大数据项目的推进和应用情况。这也是禅城区数据统筹局首次向外界系统展示探索“数字政务”的阶段性成果。

2016年7月,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正式挂牌成立,通过数据统筹共建、共享共用,目标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业”。

禅城区委大大刘东豪在成立大会上曾表示,创新需要信息判断,信息来源于数据。打造大数据平台,是禅城转型升级的一个主线和重要支撑,是禅城在“第二个百年”发展规划中的创新答卷。禅城区长孔海文也明确提出禅城要构建大数据决策议事机制体制,建立大数据决策委员会和首席信息官制度,从顶层设计确保禅城大数据工作稳步推进。

那么,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在人们眼中充满神秘色彩的部门做了哪些事,对禅城产生了哪些影响?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郑小广表示,该局正完善部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如创设相关制度,搭建大数据池以及人才智库等,并积极研讨如何用好数据助力产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高绮桦

制度创建设首席信息官统筹部门信息发展工作

探索通过制度建设发挥作用,让大数据资源利用和资产均实现最大化,这是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在过去近一年时间做的第一件大事。

郑小广介绍,为配合创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禅城区自去年7月以来,便专门探索构建起一套机制体制,建立“一局、一中心、一公司”的组织体系,制定一套数据统筹管理标准规范,为广东省和全国大数据应用贡献经验。

根据“统筹共享、多方共建、共管共用”的建设原则,禅城区数据统筹局以“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业”为目标,目前已建立了采集、数据管理、应用和产业化三大管理体系。

在该套管理体系中,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承担起各部门之间的数据统筹协调工作。它将从“一门式”政府服务、社会管理云平台以及区域化党建中收集数据,进入数据交换平台中,随后数据管理平台启动运作,将数据分门别类,导入交通、医疗、城管等主题库以及法人、自然人和地理信息库。最后各部门将根据所需,对数据进行提取使用。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化、大数据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提升信息化、大数据建设水平,禅城区专门成立了大数据决策委员会(以下简称“决策委员会”),构建全区大数据工作网络。

郑小广介绍,决策委员会是数据统筹局最高决策机构。它不仅肩负起审定全区信息化、大数据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等,也统筹协调和解决全区信息化、大数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目前,决策委员会已建立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如对于一些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信息化、大数据项目,将指定牵头部门并组建专责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建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决策委员会要求各政府部门设立首席信息官和数据专员,统筹协调本部门的信息发展工作。

“首席信息官通常由部门负责信息化和大数据项目的领导担任。”郑小广介绍,首席信息官要根据部门的工作职能以及在信息化、大数据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年度调研重点和专项课题,上报决策委员会办公室,并管理和监控项目建设,定期向决策委员会汇报大数据建设进展情况。

造大数据池溯源单位需实时更新业务数据

禅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收集。“以建设数据资源池为抓手,我们正在搭建禅城区数据发展的框架。”郑小广介绍,截至目前,禅城区大数据池已沉淀了3亿多条数据,其中包括127万自然人数据、18万法人数据、58万城市部件数据以及275类地理空间相关的数据。

郑小广透露,鉴于禅城区已经开展的“一门式”等政务服务改革,区数据统筹局依托三套体系收集数据:一是通过“一门式”的数据沉淀,以政府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方式收集;二是借助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数据沉淀进行收集;三是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收集。因此,这也确保了大数据统筹局收集数据的真实性。目前,禅城区信息部门正在研究以何种方式开放数据,最快一两年内有望搭建数据开放平台。

为了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今年初,禅城区出台了《禅城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管理办法明确了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对数据共享平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各单位要以数字化形式,向共享平台提供可共享的政务数据资源,确保单位业务数据及时同步更新到平台内。一些新建的需要跨部门共享信息的业务信息系统,也需要通过共享平台进行信息共享。

“数据统筹局扮演数据中心的角色,可调用全区数据情况。”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张军举例说,若区交通局需要提取小学或初中学校的布点,以便分析学校周边交通情况时,区交通局需先向数据统筹局提交申请,审核完毕后再提交到教育局进行二审,最快一个工作日内就可取得相关数据。

张军介绍,数据均由溯源单位进行更新,其中业务数据将实现实时更新,地形图约半年更新一次。当前,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正定期收集各单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情况,编制《禅城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包括数据名称、数据格式、共享类别、共享范围、更新频率和时效要求等内容,供其统一数据信息。

信息时代,不仅要随时随地掌握数据,如何通过数据,解读和指导禅城发展,是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急需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依托大数据池,该局已推出“数字禅城”“禅城一张图”“自然人库”三大数据产品。

其中,“自然人库”项目具有强大的综合分析功能,为禅城全区共123万市民“画像”。该项目以“一门式”业务受理数据为基础,整合全区计生、流管、人社等部门相关自然人数据,通过数据透视综合展现自然人在计生、居住、信用(“老赖”信息)和办事情况等方面信息,实现自然人信息和群体性特征的可视化呈现。

谋划智库枢纽数据分析师培训即将开始招生

如果说制度建设和数据收集是禅城区大数据战略发展的基础,那么用好数据助力产业发展,则是大数据战略的终极目标。

“大数据战略将带来三个商机,一是大数据企业对数据资源的挖掘应用,二是大数据企业服务于产业、城市,三是企业运用大数据转型。”

郑小广举例说,中兴通讯已在禅城建立华南大数据研究院,广东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也聚集了不少具有发展潜力的大数据企业,他们有的通过数据分析让广告做得更加精准,已获得第一轮天使投资。众陶联、西伍服饰、日丰管等禅城区内企业也在积极通过运用大数据,降低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实现供需精准配对。

当前,在禅城区数据统筹局的统筹下,广东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成立云计算产业协会等大数据产业联盟,构建良好的大数据产业生态。而广东福能大数据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则将进一步推动禅城区内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培育发展区域大数据产业。

根据计划,禅城将加强大数据领域的招商引资,带动一批大数据应用创意企业和大数据终端创新企业,同时将加强对政府大数据资源进行合理适度开放共享,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到2020年,禅城将培育100家大数据企业和一批领军企业,带动佛山市大数据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产业链规模超过100亿,引进、培养大数据产业研发和应用高端人才2000人,形成区域性大数据产业规模效应,成为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

为此,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将人才培育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其中,该局已制定首席信息官培训制度,要求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区各部门首席信息官的统一业务培训。

“协会正与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合作举办数据分析师专项培训,目前已完成培训中心的建设,接下来将进入招生阶段。”佛山市云计算大数据协会秘书长洪彬表示。

另外,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正建设全区信息化专家库,制定专家参与全区信息化、大数据项目实施细则,打造智库枢纽。一些重大的信息化和大数据项目,该局将邀请专家参与规划、评审和策划等工作。

揭秘

生于信息办,长于“一门式”平台

禅城数统局的前世今生

成立近一年,禅城区数据统筹局于近日首次亮相,展示“数字禅城”等大数据项目的推进和应用情况。作为禅城区以数据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是如何一步步从零走到今天的?

政务服务改革为大数据发展打下基础

禅城对大数据的关注、谋划已久。

2014年3月,禅城启动“一门式”改革,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事难办”的问题。其时,大数据被形容为“副产品”。通过“一门式”平台,禅城将以往分散在各“条”审批系统的市民、企业数据,集纳到区级“一门式”平台的“块”中,让区级掌握大数据。随后,禅城推进社区综合治理云平台、区域化党建信息平台等改革项目,沉淀了大量政务数据。

可以说,过去两年,禅城大数据应用探索成效初显。在政府层面,禅城通过数据分析,找准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精准服务,如祖庙街道长者饭堂等服务;企业也在发力信息化、大数据应用探索,如西伍服饰对产品的颜色、款式、尺码等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实现精准营销。

正是基于这些探索成效,去年禅城区委全会报告将“信息化革新”放在各项工作的前列。为了抢抓大数据发展先机,去年7月,禅城区举办佛山(禅城)大数据及信息产业投资推介会,正式宣布创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立区数据统筹局,推动大数据的共享、共建和共用,形成大数据资产,提升禅城区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在推动一门式改革之初,我们就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简政放权,第二步是利用信息技术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第三步就是要利用积累下来的数据更好地为产业转型服务。”禅城区委大大刘东豪说。

刘东豪曾表示,创新需要信息判断,信息来源于数据。打造大数据平台,是禅城转型升级的一个主线和重要支撑,是禅城在“第二个百年”发展谋划中的创新答卷,希望能让更多企业和地区认识到大数据产业优势。

两年奔赴全国各地研讨大数据发展路径

作为禅城区数据统筹局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郑小广透露,过去两年,为筹备数据统筹局,团队马不停蹄奔赴全国大数据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经验。

“我们曾重点考察贵阳大数据产业中心,到上海、武汉数据交易中心学习,以及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研究大数据发展路径和趋势,探讨禅城大数据发展定位,如何发挥数据力量。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请教专家、省市领导,才最终决定建立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协调统筹全区数据工作。”郑小广说。

在担任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一职前,郑小广是禅城区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从他的工作经历中或许可窥探禅城区大数据发展路径。

“十多年前,禅城区成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维护全区各部门信息系统,我是其中的维护成员。2008年,信息办部分职能并入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随后禅城启动政务服务改革,我负责改革所涉及的信息化技术工作。一年前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成立,我进入该部门,从事数据统筹工作。”郑小广说。

从最开始的基础设施软件维护到搭建电子政府体系,再到大数据统筹应用,禅城在不同时期,对信息化、数据发展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从而也衍生出不同的时代产品。

剖析

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有哪些特别之处?

成立大数据产业化中心,服务产业发展

事实上,北京、上海、贵阳等城市都先后提出了大数据战略,并成立相关的组织架构。3年前,广东省政府也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相比之下,禅城区数据统筹局的特别之处在哪?

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郑小广介绍,禅城区搭建了“一局、一中心、一公司”的组织架构,包括组建区数据统筹局,负责制定全区大数据发展的规则和协调工作;组建区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推动政府数据统一采集、管理和应用,协助推动大数据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成立区大数据产业化公司,对全区大数据进行合理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

可以说,数据统筹局好比禅城区大数据战略的“大脑”,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则是大数据的“中央处理器”,将庞杂的数据进行清洗、建模、可视化,再转化为有用的数据产品。而大数据产业化中心则相当于政府数据等资源与社会合作的CEO,是推动数据应用的平台。

“之所以设立公司,一方面是借助公司的市场行为更好地吸纳人才,破解政府现行体制对人才引进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希望探讨政务数据如何通过公司,转化为市场产品,推动产业发展。”郑小广认为,独立运作的公司对数据的敏感度和灵活度更强,有其发展优势。

在开始组建数据统筹局后,第一梯队成员也陆续开始组建。据介绍,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成员来源多样,既有来自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也有从规划地理信息中心、国土地理信息中心合并办公而来。目前该局正在招兵买马,希望能扩充到40人。

“我们的特别在于,将各政府部门的地理信息板块进行统筹,整合它们的基础数据,服务应用发展。”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张军举例说,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梁健荣也加入到局里,负责“禅城一张图”项目工作。

从学历层次上看,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成员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人才不断增加,也有高级工程师,不少拥有中级职称。从专业组成来看,他们工作经历丰富,除了有信息化、地理、规划等专业领域,也有来自金融、数学、汉语言、媒体、环保等领域。“目前,我们更偏向于招收数据分析能力强的人,讲述数据背后的故事,而技术岗位的成员基本已经饱和。”郑小广认为,不同领域的人才一起工作或许会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坚持以问题和应用为导向,并以地理信息作为数据基础,不断从改革项目中获取数据,再叠加其他的数据内容。

(原标题:禅城区数据统筹局成立周年记)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