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桔子财经|贵天颖州大数据操盘者陈刚,为何任雄安一把手

网络整理 2017-06-06 本地信息
(原标题:桔子财经|贵州大数据操盘者陈刚,为何任雄安一把手)

今年4月,在成立两个月后,雄安新区迎来第一次换帅。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市未大大陈刚专任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大大。

中央为什么将号称贵州大数据产业“四驾马车”之一的陈刚抽出来,调到雄安新区任新的一把手?被中央定位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主政一方,开始跨越式发展?我们从陈刚在贵阳时期的主政风格中或许可一窥端倪。

贵州大数据产业“四驾马车”之一,被抽到雄安新区任一把手

不久前,齐鲁晚报记者曾去贵州参加2017年贵州数博会。在贵阳,一些经常和陈刚打交道的大数据企业对包括陈刚在内的贵州省的领导的评价是,这里的领导懂行,跟你谈起大数据来滔滔不绝。

先看看陈刚履历。

陈刚今年52岁(1965年生),江苏高邮人,哈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硕士,北大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在北京玻璃研究所工作10年,后入仕,一直在京任职,历任北京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北京市分会主任,2003年起任北京市朝阳区长、区委大大,2012年7月当选北京市委常委,2013年7月起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大大,成为当时中国第三位65后省会城市一把手。

本届贵州数博会结束后第三天就传出消息,陈刚履新河北省委常委。此时,距陈刚来到贵州才四年,而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正进入第五个年头。业内人士评价,此时的贵州大数据产业,从开花到落地,现在正看到“结了一些果实”。

派遣京官或者东部地区官员到西部地区担任一把手,欠发达地区的贵州是受益的典型。上一任贵州省委大大赵克志是山东莱西人,2010年从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到任贵州。现在这一任贵州省委大大陈敏尔则是从浙江省副省长任上调来担任贵州省省长,之后接替赵克志接任贵州省委大大一职的。

2015年7月,赵克志从贵州省委大大调任河北省委大大。此次陈刚调任河北省委常委,赵、陈两人又碰面了。

省委常委上台讲大数据、区块链,把专家的活“抢”了

在担任北京市委常委期间,陈刚曾分管高科技产业和中关村。在贵阳,当地科技企业对他的评价是,“懂行”。

作为山东在贵州投资大数据产业的重点企业,浪潮集团是“云上贵州”的主要投资商和运营商,同时还做了扶贫云及气象云等大数据和云服务方面的标杆项目。在贵州四年,浪潮集团贵州分公司总经理李新接待了不少同行或政府考察团,同时也和贵州省的领导干部经常打交道。

李新说,这里的领导干部经常和他们这些重点企业聊,彼此交流想法,因为企业对市场总是最敏感的。

贵州数博会期间,李新接待了云南、内蒙古等想搞大数据的考察团,他们不理解地说,我们这里的领导也高度重视大数据,为什么没搞起来?内蒙古某个旗的干部说,贵州怎么做大数据?内蒙古离北京近,区位优势比贵州好多了!

“你们旗的领导懂大数据吗?你们那的省委常委,能给下面的干部讲大数据的课吗?”在李新看来,这不是一把手重视不重视的问题,作为领导,你自己心里究竟明白不明白大数据,这很重要。

前段时间,贵州省组织上千人规模的会议,陈刚和贵州省省长孙志刚站在台上给大家讲,贵州为什么要搞大数据,怎么搞大数据,未来前景怎样。

之前,陈刚还带队在北京做了一个区块链联盟的新闻发布会。陈刚亲自上台讲课,讲区块链是什么,未来趋势是什么,在哪些行业能产生应用。

“这些领导在台上不讲官话套话,而是讲技术,讲趋势,讲得太透彻,省长、市委大大把我们这些专家的活都干了。”李新说。

贵阳当地一家做云游戏的企业创负责人这样评价,“陈刚大大对大数据这个行业太了解了,他跟我讨论过无痕的信息该怎么设计,都到这个细节了!一般很少有领导能够微观到这个地步。”

这是很多与陈刚打过交道的企业家对他感到惊讶的地方——这位1965年出生的副省级级干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大学毕业从事科研8年,身在仕途多年,对技术的热度还这么高。

陈刚说,他曾在中关村调研时,企业介绍他们的技术多好,专利水平多高,他当场说,你不要告诉我这些,你只要告诉我,你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我只有懂了你们的技术原理,你们的核心创新点在哪里,我才知道它的价值在哪。

在北京是“陈三点”,到贵阳是“陈十条”

李新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这几年,贵州大数据包产业从无到有,作为一个省的战略支柱产业,省委大大、省长整天琢磨,研究,他们不光口头上讲“高度重视”,还在不停地研究,指导下面人怎么干。

这几年,贵州省出台了很多关于大数据产业的报告,法律法规,倡导性文件。业内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贵州省党政领导喜欢写书,陈刚出的书尤其多,出书后免费送人看。

“通过写书,他把自己对发展大数据的想法,思路全面、系统地在书中体现。”李新说,下面的人或者企业看了这些书,就能明白陈刚的想法,知道该怎么去做。

哈工大毕业,又是工程师背景,本来就专业,在北京工作期间又管科技,这些学习、工作的经历,让陈刚到贵阳后可以很快地“无缝对接”。不过,2014年陈刚在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谈到在和贵阳的干部“磨合”时,他感慨自己由“陈三点”变成“陈十条”。

为什么呢?

陈刚到贵阳后,发现自己布置的事,一次落实不了,布置二次还是落实不了。开始,他认为是下面的干部干活不努力,“后来发现我错了。”陈刚对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说。

“我在北京叫陈三点,讲话讲三点,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怎么做,我最后提什么要求,就够了。我到贵阳叫陈十条,我布置一项工作,不仅仅是提要求,要提十个环节,你按照我提到要求从一做到十,我按照这十条来验收。这么一做,大家一下全明白了。其实,下面的干部都非常敬业,只不过他们没有经验,积累。他们按照这十步做完后,高兴地告诉我,我们完成了。所以,我需要适应这里的文化,需要适应这里的干部。”

贵阳是实实在在做科技产业,不是圈地搞房地产

雄安被宣布为国家级新区后,引发第一反应的是当地房地产价格飙升,炒房者蜂拥而至。

这就如同2013年,贵州定下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战略后,从北京引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时,市场上的第一个反应是,房地产的机会来了。

“我们实实在在要做一些科技产业,不需要多少资金,引多少项目来凑数。宁肯资金少点,也不圈地发展房地产,搞几个百亿元来凑数。”陈刚当时这么说。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签约时,陈刚强调,所有项目必须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不许房地产项目参加。

2013年7月,陈刚就任贵阳市委大大时,当时,贵阳的常驻人口450万,千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就有6个,百万平方米的大盘有16个。仅这几个超级大盘,就可提供300万人居住。

陈刚到任后,对贵阳发展战略做了调整,2014年开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个文件,限制大盘泛滥的局面。

陈刚说,房地产发展有一个很大弊端,一旦过了这个阶段,会给这个城市留下很多空壳,形成空城或者鬼城现象。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停掉新的大盘建设,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一旦链条断裂,开发商、购房者、银行、政府都能有风险。因此,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改变土地开发模式,变生地熟挂为净地出让,把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权掌握到政府手里来了。

不光会向北京要“嫁妆”,关键是知道怎么运作中关村

2014年两会期间,凤凰卫视推出的特别策划中,当时,贵阳市委大大陈刚是作为“特色城市一把手”担纲了凤凰卫视“问答神州先行者说”这一节目的开篇人物访谈对象。这个节目,给贵阳打的标签,是“跨越”。

贵州为什么发展大数据?如何从跟跑者到领跑者,陈刚对吴小莉这样解释。

“贵州喀斯特地貌的一个缺陷,就是环境承载能力特别弱,又要发展又要守住环境,只能走创新之路。短短两三年之间,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产业喷薄而出,贵州认识到,这可能是贵州稍纵即逝的机会,也可能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几次机遇,我们这次打算把它抓住,来发展大数据产业。”

陈刚说,其他城市在大数据和智慧城市这方面的资源已经被一些公司垄断了,贵州在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发展还是一片处女地。如果贵州能做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能一下子高起点地发展,贵州就有了后发优势。

发展大数据,贵州是天造地设的“中国机房”。这里的水煤资源丰富,用电价格低于内地;做大数据产业,不需要太多的配套,只要一根宽带。

2013年底,三大运营商来贵州建设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建成后提供庞大的存储、云计算能力。被吸引来贵州的,首先是银行、保险公司,他们需要做数据灾备,需要做后台服务,三大运营商来了,银行、保险公司就愿意来投资;运营商来了,数据中心落地后,很多从事云计算的企业来了,他们认为外围产业的扩展空间出来了,这样一圈套一圈,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

陈刚到贵阳工作一个月后回北京去见柳传志,说,贵阳现在发展大数据,需要科技要素,我想在贵阳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柳传志说,脑袋没有发热吧?这么高端的东西,和这么落后的贵阳,能有什么关联?

陈刚磨破了嘴皮,把柳传志请到了贵阳来看,了解了贵州的发展思路,把他从怀疑者变成了支持者。

陈刚又找时任北京市委大大郭金龙要“嫁妆”——“郭大大,我算不算北京嫁出去的女儿呀?我不要钱,我现在想要中关村这个牌子。”

一个月后,他主导中关村与贵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陈刚并不仅仅会向北京“要嫁妆”。他知道中关村这个牌子的含金量,更知道中关村是如何运作的。

陈刚说,贵阳引来中关村,表面上看,是挂了个牌子,引来几个项目,增加点税收,GDP,更重要是把中关村发展的平台——技术平台和市场平台引来,建立首都科技平台贵阳合作站,在科技资源共享上实现了与北京同城化,技术平台与市场平台,这时我们和北京谈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合作中帮本地企业教他们如何用好这个平台;同时帮中关村的企业走出中关村。

中关村也是全中国创投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陈刚和这里的风投、天使投资人建立了广泛联系。

“投资不能急,他们第一次来,最多看看黄果树瀑布,看看贵州山水,现在还没有机会,一旦具备条件,一旦滚雪球效应启动以后,就会吸引很多投资人来。所以,我对贵阳最终能够形成一片创新土壤充满信心。”陈刚说。

在这次访谈中,陈刚到他在来到贵州7个月做的几件事:抓贵阳市的治安;二是引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三是出台文件,限制大盘泛滥。他认为,城市治安问题,根子是就业问题。

现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从国家首个大数据产业综合试验区,到被定位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陈刚总是在被国家战略定位为跨越式发展的地方被选中。

这次,在中央画的这个圈里,陈刚又要怎么做?

齐鲁晚报·桔子财经出品

撰文蔡宇丹

编辑张榕博

(原标题:桔子财经|贵州大数据操盘者陈刚,为何任雄安一把手)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