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诚信面馆”有老夫子全集没有可复制空间?

网络整理 2017-03-07 本地信息
(原标题:“诚信面馆”有没有可复制空间?)

段思平

据报道,“老板,我的二两面6元,我放10元找4元。”3月5日早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的一家面馆门口,一位顾客边说边把一张10元面值的钞票放到灶台上一个盒里,然后拿回4元。出于人手不够等原因,2002年,仁寿人刘霞和丈夫朱五星在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街上开起了这样一家“没有收银员、顾客自助给钱”的诚信面馆。

“诚信面馆”一开十五年,这本身就难能可贵。试想,如果不给钱的顾客甚至从钱盒里偷钱的顾客多了,这家小本经营的面馆又怎么可能开得下去?因此,“诚信面馆”是一个感人个例,再次说明了世上还是好人多的道理。十五年间,在这发生的感人故事自然也不少,譬如有一次一批工人在店这里吃了11碗面,70多元,走时忘了给钱,过了一个星期又专程把钱送来了,连声道谢。大度店家与诚信客人的温情互动,传递出了暖暖的正能量。

不过,此类无人值守的商业模式并非独此一家,其实在多地都已经有过试水。比如此前在贵阳、乌鲁木齐等地曾有人发起过“无人报摊”,宁波等地出现过“无人菜摊”,一些校园里也设立了“无人商店”,总体来说运行效果都不错,很少出现有人不付钱的情况。

这其实并不奇怪。一方面,“诚信面馆”等社区内的小店,出售的东西价值都不高,人们犯不着为了一点小钱承担做贼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小店做的基本是街坊四邻的生意,在这个“熟人社会”里拿东西不给钱,有可能被熟人看见,这里面隐含一个名誉成本,人们一般也不会轻易造次。

但如果有人想把这种诚信商业模式推广开来,在闹市区出售价格稍贵的商品时,还不设监管,那结果很可能是令人失望的。比如杭州就曾开过“无人超市”,出售的商品中不乏价值较高的烟、酒,对人的诱惑相对较大,且在完全开放的环境下,人们没有对名誉成本的担心。在无法对顾客进行任何有效约束的前提下,毫无意外,“无人超市”里逃单的顾客非常多。

由此可见,虽然“诚信面馆”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能让我们对社会诚信产生信心,但我们还不能把它完全当成衡量世道人心的一把尺子。不设防的经营模式,永远只在特定环境、特定群体中有效。在其他情况下,我们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但也要想方设法用规则和制度去约束人性中恶的一面。

(原标题:“诚信面馆”有没有可复制空间?)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