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第六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普查nbaqq空间代码和调研工作顺利结束

网络整理 2017-05-12 本地信息
(原标题:第六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普查和调研工作顺利结束)

近日,由国家民委和住建部指导,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实施的第六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普查和调研工作,经过近1年的普查调研及严格审核,已顺利结束。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普查和调研工作是以古代、近现代的传统建筑、古城、古镇及古村落为普查对象,以文化价值为认定标准的专业学术活动,旨在挖掘国内古代、近现代的传统建筑、古城、古镇及古村落的历史、艺术、科学、旅游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为国内外游客的文化旅游提供导向信息,进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经过严格普查调研与审核,(安徽省)歙县徽州古城、(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重庆市)黔江濯水古镇、(江苏省)淮安区河下古镇、(河南省)新县、(浙江省)宁海县、(安徽省)潜山县、(福建省)新罗区、(河南省)宝丰县、(陕西省)雁塔区、(山西省)朔州崇福寺、(山东省)汶上宝相寺、(四川省)会理古城、(广西)靖江王城、(贵州省)花溪区青岩古镇、(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古镇、(河南省)光山县等17家单位顺利通过认定,获得第六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

另悉,第七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普查和调研工作现已启动。

以下为第六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风采。

(安徽省)歙县徽州古城

安徽省歙县徽州古城位于黄山市东部,是一处以古徽州地域文化风情为特色的古城。徽州古城始建于秦,公元1121年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古城之名由此而来,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古城以古徽州府治为中心,通过对民居文化、古城生活、衙署文化、徽商文化、牌坊文化的集聚,将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完美鲜活地呈现于世,全面展示和诠释了“徽文化”的风貌和内涵,徽风徽韵,徽味无穷。徽州古城范围面积约199.4公顷,历史街区保护范围24.7公顷,核心范围面积约11.35公顷。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条国家历史文化名街、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古城是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和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先后获得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地、中国休闲小城、中国最美丽县城、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誉称号。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

千年古镇中山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武平县西南部,北靠东留乡往江西,西邻民主乡,南接下坝乡至广东,距县城11公里,是武夷山脉南端,境内的中山河系韩江上游,是古代武平往广东的水运枢纽,古武高速公路直达古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2万人口,辖区面积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森林面积17.5万亩。

中山镇历史悠久,集千年古镇、客家重镇、文化名镇于一身——2007年12月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汉剧)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2月,中山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重庆市)黔江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位于黔江东南隅,距黔江主城26公里,阿蓬江、蒲花河交汇于斯,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G319穿行于此,交通便利,风光旖旎,是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代表。

传说此处地肥水美,白鹤成群,故名“白鹤坝”。明永乐年间被酉阳土司占领并改名“濯河坝”,1935年更名为“濯水乡”。濯水古镇见证了巴人的进退兴衰,目睹了先秦的金戈铁马。它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其它文化融合与交流、传承与创新,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于此,相互交织。濯水古镇开埠较早,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有姚、刘、杨三户人家为避战乱从湖南进入四川,定居于此,到明朝中期形成了“姚半街”“刘半坝”的集中居住区域,清初,濯水已是商贾云集,盐号、商号、钱庄遍布,吊脚楼沿江临水拔地而起,成为黔江及周边地区的集贸中心,一方“天理良心”碑,昭示了古镇人为人经商的真谛。老街古韵、后河古戏、阿蓬水音、绿豆米粉、泉孔白酒,成为濯水老街的代表符号。2013年3月古镇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3月荣膺国家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

(江苏省)淮安区河下古镇

古镇河下,位于淮安古城西北部,濒临古运河和萧湖,形成于春秋末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重要的漕运关卡、盐业集散地,明清两朝河下出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并“三鼎甲齐全”。2002年7月河下作为淮安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历史街区之一,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评定为首批全国30个重点保护历史街区,现已成为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近几年,淮安区按照著名专家阮仪三教授编制的规划方案,累计投入30多亿元实施河下古镇保护性开发,建成了“河湖相间、两街一坊”3.5平方公里的连片景区。依托古运河和萧湖天然水景,在古镇北侧疏竣长约1300米的老市河,在古镇东侧开挖900米的城河,引运河之水经老市河和城河入萧湖,实现古镇四水环绕的水乡风貌。同时修复了湖嘴大街、花巷、石工头、估衣街等历史老街,开发城河明清商业街,改造古镇北入口(承恩坊)。在修复后的老街上开辟有千年古刹闻思寺、百年老店古文楼、淮医名家吴鞠通中医馆、博里农民画苑、陈秉环艺术馆、花巷水龙局,以及老酱园、茶馓店、古董店等20多个景点或非遗项目;在北入口承恩坊开辟有味道小院、文景阁、奎元楼等餐饮名店以及阿波罗演艺广场;在城河街布局了状元府第、古镇客栈、庭院市肆、影视基地,引进了皇后主题酒吧、RTV音乐茶座等新兴旅游业态。2015年10月河下古镇作为周恩来故里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河南省)新县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新县境内有国家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2处,市级7处,县级61处,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多处。其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等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新县,青山秀水引人入胜,豫风楚韵特色浓郁,古村落、古民居星罗棋布,乡音乡愁俯仰皆是。古村落、古民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新县的古村落、古民居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8个古村落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有23个古村落被评为河南省传统村落。新县文物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工作。

(浙江省)宁海县

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宁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宁波下属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属宁波1小时交通圈。县城距宁波机场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34省道、同三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宁海段有三个出入口,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843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人,下辖18个镇乡(街道)369个行政村。宁海境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相继荣获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中国婚嫁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拥有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前童古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许家山村、龙宫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清潭、西岙等,不仅如此,宁海平调耍牙、泥金彩漆、十里红妆、元宵行会还入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潜山县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5个村(居),总人口58.3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耕地36万亩,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潜山传统建筑资源丰富,现完好保存很多栋明清古建筑等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村落数量多、规模大、底蕴深,传统风貌保存完好。

(福建省)新罗区

新罗区,福建省龙岩市辖区,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邻海城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新兴的工业城区,是福建重要的林区、矿区,是全国四大高岭土矿产地之一,是福建主要烤烟产区、柑橘生产基地之一。晋唐以来,千年古邑新罗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风物特征,处处地镌刻着龙的故乡印迹:龙岩洞、龙门塔、龙硿洞、龙山寺、龙津河、龙池书院等一系列带有“龙”字标记的历史人文景观比肩接踵。

新罗区境内古建筑众多,天宫山古庙为闽西南著名佛教建筑之一,典常楼和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塔、新罗第一泉井、龙池书院、白土暴动遗址、文明塔、赤水天后宫等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黄岗、陵坑水库、梅花湖在境内。纪念地有红四军军部和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旧址、毛泽东旧居、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和后田暴动陈列馆。

(河南省)宝丰县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平顶山市辖县,位于市区中部。宝丰历史悠久,约1万年前,境区已有人类渔猎农耕,秦昭王时(约公元前270年)置父城县,汉仍为父城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因当时境区有冶铁工场,宝货兴发,物宝源丰,宋徽宗赐名为“宝丰县”。近年来,宝丰县先后荣获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魔术之乡、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文明县城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

宝丰县传统建筑资源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到处就存在人类文明,完好保存有900余处明清古建筑、遗址、碑刻、牌坊等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建筑数量多、规模大、底蕴深,街巷基本格局、传统风貌保存完好。目前,全县共有39个拥有较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的村落,900余处明清古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1处,市县级31处,文物总量在河南省名列第四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马街书会、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如瓷烧制技艺,省级5个,市级56个,县级82个;河南历史文化名村名镇6个。

(陕西省)雁塔区

雁塔区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南城板块,东隔浐河与灞桥区相望,是西安市最大的核心区,全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因辖区内拥有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雁塔而得名。全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151个社区,64个行政村。

雁塔区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而深远,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是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世界级文化遗存的大雁塔,气势赫赫的汉宣帝陵,浑厚大气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风浓郁、华彩纷溢的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北广场,中日文化交流圣地青龙寺,佛教密宗发源地大兴善寺都向世人展示着人文雁塔的风采。

(山西省)朔州崇福寺

崇福寺在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故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又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伟”保存至今。现存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雄伟壮丽,而且藏经阁位居殿前,为他处所罕见。弥陀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佛殿,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好。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

(山东省)汶上宝相寺

宝相寺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北魏,被称为“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宝相寺景区占地600多亩,供奉殿现供奉释迦牟尼檀木贴金大佛、青石彩塑十八罗汉。存塔宫面积80平方米,塔宫深处供奉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百余件佛教圣物。

2011年,宝相寺景区被评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汶上宝相寺为核心的中都佛苑旅游区经过扩建,主要景点有影壁、香水海、菩提树、须弥山、宝相寺、地宫、太子灵踪塔、礼佛广场和礼佛大道。扩建后的景区将成为融圣物展示朝拜、宗教休学体验、旅游观光休闲、佛教建筑博览等为一体的佛教文化主题公园及山东省著名的佛教文化体验地。2013年5月,宝相寺太子灵踪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会理古城

会理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

2011年11月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同意将四川省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批复》同意将四川省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会理县成为四川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凉山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旅游景区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广西)靖江王城

靖江王城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南北长556米,东西宽355米,占地面积19.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门深城坚,布局严谨,气势森然。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宫,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它还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历时280年。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由于靖江王城地处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区,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

(贵州省)花溪区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古镇

隆盛庄镇位于内蒙古集宁市与丰镇市之间,属于丰镇市管辖,面积440平方公里,隆盛庄镇乌兰察布市现存最古老的古镇之一,过去因隆盛庄的地理位置即接近察哈尔游牧区,亦是蒙古到五台山的必经之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山进香的人从这里经过。隆盛庄便成为路人添置物品,落脚歇息、农畜产品交易的理想之地。草地的蒙古人称隆盛庄为“隆兴浩特”现有人口2万多人。隆盛庄镇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浓烈,从清代庙宇到解放后礼堂,多种风格建筑荟萃。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传统民俗文化节,吸引自治区及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河南省)光山县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全县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总人口84.6万。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产业集聚区,1个名胜管理区,1个商务中心区,360个村(社区)。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全国政协大大邓颖超的故乡。

光山县传统建筑资源丰富。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光山就有人类生活的遗存,经过调查,传统建筑保护达到40%以上的村落有23处,达到30%以上的11处。古街区5条;古塔2座;古桥21座,祖居、故居、旧居、旧址46处;古寺庙、古教堂8处,古祠堂(牌坊)17处;古寨7处;古井9眼;古民居156处。此系不完全统计,在偏远山区还有未列入的古村落、古民居。光山古建筑数量多、规模大、底蕴深,街巷基本格局、传统风貌保存完好。

(原标题:第六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普查和调研工作顺利结束)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