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5年16次翻柯亚馨山越岭,他们用镜头定格深山里的全家福

网络整理 2017-05-06 本地信息
(原标题:5年16次翻山越岭,他们用镜头定格深山里的全家福)

他们的童年,谁来记录?他们的岁月,谁来守护?

在贵州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的家庭找不出一张全家福,老人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孩子们的童年无从回忆。

有一群青年学生,他们5年来16次翻山越岭,用手中的镜头定格了一个个幸福瞬间。

他们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家1”全家福拍摄团的青年学生。先后有80名拍摄团队员心手相传,走过茫茫乌蒙山区的大草原,攀过石漠化山区的小路,趟过武陵山区丛林里的小溪,传唱着深山里的全家福故事。

他们的装备里,除了沉重的拍摄和打印设备,总离不开帐篷和睡袋。他们不是为了采风而下乡拍照,晚上又返回城里居住,而是为了下乡给群众拍照,才扛起相机,风餐露宿。

在全家福拍摄团里,队员们个个能吃苦。每天背着各种装备在山路上行走,几乎顿顿不是辣椒拌面就是压缩饼干。

说起全家福拍摄团的节约,还要从“捡破烂”的发起人说起。

2010年底,贵州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大一新生郑宇潇,因为专业需要,跟同学万安结伴去购置相机。

回来的途中,郑宇潇问万安买了相机想去拍点什么。万安回答说,放假了回老家,给村子里的老人拍点照片。当时,两人都没在意这句话。

2012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两人重拾了这个话题。还是那一句“拍点照片”,让他们突然意识到,在贵州一些偏远的农村里,很多家庭翻箱倒柜也找不出一张全家福照片,有的老人甚至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一个“全家福”的拍摄计划就此萌芽了。

因为是第一次做公益活动,郑宇潇和同学们没有向社会募集资金,总共11个伙伴,每个人拿出300元钱,凑了3300元,购置了打印纸、过塑膜、墨水等耗材,以及压缩饼干、方便面等食物。

可自掏腰包还不够。郑宇潇就发动队员们到学校的各个宿舍去收集废弃的矿泉水瓶、旧书报,变卖来筹集经费。

为了节约开支和不给当地带来负担,他们借来帐篷、登山包,打印机,以露营的形式到村寨拍照。

2012年5月底,全家福拍摄团第一次活动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乡、堕却乡,免费拍摄、打印照片460多张。

从2012年至今,一批批全家福拍摄团队员先后在贵州16个贫困村寨免费拍摄打印照片上万张,让近5000个家庭拥有了一张幸福的全家福,让2000多位老人、2300余名儿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照片。据新华社贵阳5月4日电

(原标题:5年16次翻山越岭,他们用镜头定格深山里的全家福)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