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贵州大阡村:“桃花源”里农民的dismiss是什么意思前世今生

网络整理 2017-04-26 本地信息
(原标题:贵州大阡村:“桃花源”里农民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贵阳4月26日电(记者黄勇贤 罗羽 李平)49岁的王梓学是贵州省一位普通的苗族农民。最近,他和其他村民一道,搬离了他们祖辈一直居住生活的小山村。

王梓学所在的大阡村,位于遵义市正安县市坪苗族仡佬族乡。村子虽然有些偏僻,但是安静祥和、风景优美。因与1600年前中国诗人陶渊明笔下所描绘的“桃花源”高达80%的相似度而远近闻名。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无数中国人向往的一个如仙境般美好的生活家园。

遵义正安县的桃花源。(采访对象供图)

“大阡全村共有91户351人,是市坪乡龙坪村最穷的一个村组,人均拥有土地量不到一亩。”市坪乡经济开发办公室主任傅远洪说,尽管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但却无法为村民带来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因受自然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大阡的发展步伐一直相对比较落后。过去村民出入村只能钻山洞,到乡里赶集,单程就得走一两个小时。1995年左右,村民才在村西北的山上开出了一条斜路,逐步使用上了摩托车。后来又自发安装了水、电,这才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日子。

王梓学告诉记者:“三四年前,大阡村很多人家烧的还是柴火,吃的还是苞谷饭。村民大部分是中小学文化水平,超过一半的人家是贫困户。为了生活,三分之二的人都会选择出去打工。”

王梓学就是其中之一。他十八岁左右就到遵义务工。结婚后,先后在广州、浙江温州等地打工,因文化水平有限,工资不高,决定返村流转土地搞种植。

“为了能够吸引和承接更多的人来这里欣赏美丽风光,大阡村正被打造成为风景区,我们因此都搬了出去。”他说。

2016年6月,正安县政府决定投资2.2亿元开发大阡村,变自然山水为景区名胜。通过采取征收、流转、入股等方式,集中了全组的山林土地以及房屋。王梓学就在此时决定搬出大阡村。

出入大阡村的溶洞内景。(新华社记者罗羽摄)

他说:“我把土地征给了政府,费用共11万元。房子评估价值13万元,政府在景区附近集中修建了房屋,以每家每人25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分配,贫困户每家每人只需出2000元就能居住,我家七口人分到的面积超过了170平方米。”

王梓学表示,政府还为每户人家免费提供一个铺面,并优先安排村民在景区务工。他自去年起在景区工地上班后,目前工资每月可达3000元。

市坪乡政府副乡长秦建林说,政府希望通过景区带动,探索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大阡及其附近村民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大多数村民被异地安置,少数人得以留了下来。无论是像王梓学一样迁出的人,还是留守的大阡村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他们所在的“桃花源”能够成为他们实现致富愿景的“梦想家园”。

(原标题:贵州大阡村:“桃花源”里农民的前世今生)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