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中经社专家组问诊贵州思南“三社”融合贝莉改革

网络整理 2017-04-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中经社专家组问诊贵州思南“三社”融合改革)

新华社信息贵阳4月8日电(记者崔明明)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的思南县“三社”融合研讨会7日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推动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农民资金互助社)“三社”联动融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不断壮大,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资增值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思南县“三社”融合研讨会现场

会上,思南县委副大大、县长席龙海对思南县“三社”融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2014年以来,思南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三社”融合发展,形成了“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发展模式,经营制度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社员股金服务社的资金服务,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产品销售,促进产业投入增加、经营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提高。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对思南县“三社”融合发展表示肯定并提出建议。他说:“思南县的三社融合是整合农村资源要素,推动发展特色产业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创新既充分利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组织优势,又发挥了供销社的市场优势,形成了具有复合优势的农村新型组织载体,在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他表示,未来发展中,在发挥好供销社的作用的同时,重点要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完善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健全信用合作社的风险防范机制。

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原社长刘子富认为,思南县创新农村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抓住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牛鼻子”,打破了“三社”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不适用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整合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发挥了聚合效应,实现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表示,“三社”融合是改革形势所迫、“首创”于基层、求真务实的探索,是推进“四化同步”的抓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未来,思南县可在重点考虑优势产业如何选择的基础上,做好资金的整合、存贷款额度的控制以及贷款对象的界定等工作,还要严格把控风险关,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种力量,并用好“三社”融合中关键领头人的带头作用。

“现代农业是资本、技术双密集的产业,三社融合实现了专业合作社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技术需求、融资需求与供销社多元优势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向高品质、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转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刘长全建议,深入推进“三社”融合改革试验,应当按照综合改革思路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推动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及与供销社的融合,实现“点”上融合向“面”上融合的发展,打造“三社”融合发展县域平台。

铜仁市委大大陈昌旭在听取专家的发言后表示,“三社”融合是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关系的高度契合,是农村发展要素的深度整合,是农业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机结合,也是农村产业发展组织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有效融合。它激发了社会活力,激活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解决了千家万户“小农”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下一步思南还需探索社会资源持续参与“三变融合”的改革实践,打造铜仁市“三社”融合示范。

思南县委大大刘云成对专家组的指导建议表示感谢,对于此次座谈会的成果,他表示将积极总结、充分研究,并合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持续推动“三社”融合向纵深发展。

铜仁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思南县委县政府相关同志及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研讨会。

专家组在思南县进行实地调研

5日至7日上午,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牵头,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及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记者组成的调研组一行先后对思南县塘头镇小溪河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塘头镇龙底江供销社、青杠坝村产业基地、张家寨镇现代农业高校示范园区、张家寨利农社员股金服务社、张家寨檬子树村益佳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调研。

(原标题:中经社专家组问诊贵州思南“三社”融合改革)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