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乡野承古韵,水潦溢诗香!诗词之乡 自穿越余罪同人办诗词大会16年

网络整理 2017-03-25 本地信息
(原标题:乡野承古韵,水潦溢诗香!诗词之乡自办诗词大会16年)

群山环抱中的坛厂九校,常传出朗朗诗声,稚凤清音,韵味十足。

叙永县水潦乡举办的“坛厂读书会”

影响跨越云贵川,十六年吸引千人参加

2017年伊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走红,掀起一阵古典诗词热潮。对于川南边城叙永、尤其是叙永县水潦乡而言,古典诗词并不是因为最近的电视节目才热起来。热爱诗歌的人们,聚在一起朗诵古典诗词,创作古典诗词的文化风气,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水潦乡的坛厂九校,每周都有一节诗词课,鼓励学生掌握古典诗词,进行原创。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功力非凡,课堂命题,12岁的孩子可以即兴创作出一首《李花》,“春风二月吐新颜,朵朵娇蕾引客怜。欣遇佳人来赏景,诗词曲赋动心弦。”

因为执着,所以骄人。师生们的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多家刊物选用,并获得泸州市多次奖励,有的学生还被选送公费去香港参加夏令营。

身处四川地理上的南端,这里的诗歌为何如此繁盛?底蕴在哪?

16年来,坛厂读书会已经开展读书活动100多次,参与人数已逾千人次。

即兴创作

12岁孩子写下

“朵朵娇蕾引客怜”

坛厂,距离水潦乡政府十余公里。位于坛厂的坛厂九校是一所拥有小学和初中部的学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70余人。

3月17日,毛毛细雨。虽然已是春天,高寒的山上,气温还低。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由于下雨,坛厂九校大课间活动改为室内活动,各个教室都传出诗词朗诵声。校长杨德尧说,这是学校普及古典诗词的一种形式,“如果是晴天,大家就在室外诵读;如果是雨天,改为室内。”

上午最后一节课,副校长、语文教师肖飞给七年级一班上了每周一节的诗词课。本节课主题是“诗词格律小讲座”。课堂最后5分钟,布置了一道作业,“请同学们就当前桃李开花的春天,即兴创作一首诗词。”

孩子们迅速埋下脑袋,在草稿本上飞快地写着。12岁的陈婷创作了一首《李花》,“春风二月吐新颜,朵朵娇蕾引客怜。欣遇佳人来赏景,诗词曲赋动心弦。”

杨德尧介绍,从一到九年级,每周都有一节诗词课,“这是被教导处排上教学课程表的。”诗词课由语文老师负责,小学部诗词教学目标,主要以读、背、抄写传统诗词为主。初中部则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进行原创。学校甚至有自己教师编写的统一教材《坛厂诗词教学》(试用本),分为诗歌概述、传统诗、词、现代诗四个板块。

一颗诗心

稚凤清音韵味足

思绪如潮叹九州

“感恩奋进书山路险莫言苦立志攀登风雨途艰不畏难”。教学楼、宿舍楼,随处可见副副对联。杨德尧说,这都是师生原创的。

校园内最显眼的位置,有一面又高又长的文化墙,命名为“诗苑飘香”,贴满了原创的古典诗词。包含了水潦当地最有名望的余氏后裔诗人的诗作选登“彝乡古韵”;省内诗词方面专家调研留下的作品“旭日临窗”;“坛厂读书会”骨干成员的作品“南楼丝雨”;学生们创作的诗词选登板块“稚凤清音”;以及水潦当地农民的诗作选登“邑彩流珠”等。

稚凤清音,韵味十足。如小学部2014届二班童玲同学的作品《家园》:“山清水秀鸟儿欢,稻麦飘香水果甜。美景迷人描岁月,往来游客醉心间”;初中部2016届二班张再伟写的《校园即事》:“昂首云霄月似钩,微风何故拂轻柔。无情岁月催人老,思绪如潮叹九州。”

杨德尧说:“教孩子写格律诗,并不是说非要他们写出多么顶尖的作品来,更主要是让他们亲近古典诗词,亲近传统文化,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诗心,培养他们的诗性。”

诗教成果可喜,许多优秀作品先后被选入《读书会记要》、《丹山吟》、《泸州诗词》、《扎西诗词》等刊物。连续8届泸州市老窖杯“屈原魂”中小学学生传统诗词大赛,坛厂九校共有40余学生获得一等奖;泸州市中小学生楹联大赛,该校连续四年获得第一名;青年教师朱志伟、肖飞、杨帆、杨家磊连续八年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有学生因为诗歌特长,被选送公费去香港参加夏令营;有的因诗作优异,被中学破格录取。

追根溯源

16年前3名教师秉烛夜谈

诞生读书会影响跨越云贵川

在叙永,只要聊起古典诗词氛围浓厚,不管是作家、书法家,还是县政协的相关领导,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坛厂读书会”。坛厂九校的诗教正是从“坛厂读书会”这颗种子发芽的。学校自己编印的6万余字的《坛厂诗词教学》教材,正是出自坛厂读书会的几位骨干成员。

2001年6月,在坛厂九校任教的三位年轻教师肖飞、李春晓、杨振森一起秉烛夜谈,说到刚刚家访过的留守学生家中境况,心生感慨,又聊到各自对古典诗词的爱好,“何不将自己的心情用诗词表达呢?”

就这样,“清风诗友会”成立了,第三期后更名为“坛厂读书会”。由于效果甚好,越来越多对诗词感兴趣的老师参与进来。他们开始定期在每月第四周星期六举行“诗词大会”,以读、背、讲、评、创为活动主线,包括诵读名家名篇,有背有解;展示会员诗词创作作品,圈点评判;行酒令,即兴创作,限时完成,这是读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说到古风盎然的“行酒令”,肖飞说,“酒令”的内容形式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古怪刁钻而又趣味横生,一旦合了命题人口味,则手舞足蹈,心旷神怡,用酒敬之;不合口味者,大伙就“群起发难”,以酒罚之,并责令其重新完成。如果有学生参加,则以水代酒。

每次读书会活动结束后,组织者负责将每一次活动细节和作品详记、整理,编印成册。16年,集结成三大本厚厚的《坛厂读书会纪要》。

比如有一节是这样记录他们做“酒令诗”:浪子行令,要求:以“秋”为背景,写一顶真诗。第一句以“秋”字结尾。例:休说汉宫秋,秋月罩西楼,楼前观残月,月落事事休。(阿森作)

各会友完成情况如下:阿森:忧虑怨秋寒,秋雨似泪流,流水送花去,去时人更忧。杨帆:收回一楼秋,秋来人不休,休闲不是懒,懒惰定无收。浪子:钩沉已深秋,秋收禾满楼,楼满人欢笑,笑眼识银钩。曹老:头白意横秋,秋光万点愁,愁思何所以,似我雪满头。春晓:休说天凉好个秋,秋风还在塞外留,留住秋风难留雁,雁来已是菊花休。全部过关。诸君各饮一杯。

雅趣盎然,诗词相合。自2007年起,坛厂读书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加人员辐射到社会,公务员、农民、毕业归乡的学生,毗邻的云南威信、镇雄、昆明,贵州毕节、贵阳等地的诗词爱好者,纷纷前来参加读书会。

据肖飞介绍,16年来,坛厂读书会已经开展读书活动100多次,参与人数逾千人次。完成100多期100多万字的“读书会记要”,收录会员所创作的诗、词、联、赋等作品有数千件。

杨德尧透露,“桃花盛开的季节,读书会也在谋划,3月底将和贵州、云南的诗词爱好者迎来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

底蕴深厚

诗词陶冶民风改变

种地挣钱也能诗情画意

水潦僻在万山深处,土地贫瘠,地势高寒,这里却有“曲水流觞”的古风遗韵。

叙永县书协大大、原史志办主任刘竞涛谈及当地诗风盛,跟水潦彝族乡的文化根基分不开,“明朝洪武年间,承袭永宁宣抚使的奢夫人请准增置赤水宣抚司,首开双语教学,故而明时赤水人文颇盛。”

不只一个水潦,整个叙永县的诗词风都很盛。在叙永文联大大马兴岭看来,茶马古道是叙永文风昌盛的一个经济根基,“边城贸易让这个地方滋生出很多殷实的大户,重视教育,出了不少有大见识的人。明代大诗人杨升庵谪居云南永昌时,多次经过叙永,留下鱼凫今日是阳关,九度长征九度还等著名诗句。”

3月17日下午4时左右,泸州市叙永县震东镇普市村,当地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活动室内,陆续迎来该村的30多位村民。5时左右,一场诗词交流活动开始。

这场以咏春为主题的诗词交流会上,农民郭华芳、曹华贵分别现场朗读了创作的几首诗。郭华芳的诗名为《西江月·激水飞花》:“会海文山彷徨,凄风冷雨堪伤。大好韶光这般去,人多心地不良。精准扶贫引领,策略致富提纲。勤动双手和大脑,指日实现小康。”

曹华贵即兴创作的诗名为《咏农》:“春风拂面开新宇,放眼普市锦绣图。自古耕人愁赋重,而今农税半点无。红头每每多甘露,碧野年年少杂芜。廪实囊盈怀存折,民安国泰颂花都。”

随后,这个名为“普市农民学组”的其他村民成员纷纷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夹杂着当地口音的四川话,抑扬顿挫。末了,大家会诚恳地加上一句“欢迎指正”之类的话。如果遇到出色的作品,会传出热烈的掌声;如果作品一般,掌声过后,大家会相互讨论争执:某个字换一换,效果会更好。

对普市村的村民而言,这项活动并不陌生。闲暇时,几乎每周都会因为这个活动聚一聚。类似的“咏春”诗会交流,在当地开展已有7年。

“以前闲暇时候,大家没事就会组织牌局,有些人打起牌来成瘾,造成家庭矛盾。”这种文化形式的交流,恰恰充实了大家的闲时。郭华芳说,大家聚在一起,挖掘本地历史,将其融入到诗词创作中,这是新一代农民的追求,“除了种地挣钱,也能有诗情画意。”

佳作赏析

校园文化墙。

《李花》

陈婷坛厂九校小学部

春风二月吐新颜,朵朵娇蕾引客怜。欣遇佳人来赏景,诗词曲赋动心弦。

《家园》

童玲坛厂九校小学部

山清水秀鸟儿欢,稻麦飘香水果甜。美景迷人描岁月,往来游客醉心间。

《校园即事》

张再伟坛厂九校初中部

昂首云霄月似钩,微风何故拂轻柔。无情岁月催人老,思绪如潮叹九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徐庆摄影报道

(原标题:乡野承古韵,水潦溢诗香!诗词之乡自办诗词大会16年)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