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宠物 / 正文
大家好,关于两栖动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乌龟是爬行动物还是两栖动物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山鳖、石蛙、和鲵鱼等等。
两栖动物是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表面没有鳞片(一些蚓螈除外),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
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它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两栖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
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的物种较少,目前正式被确认的种类约有4350种,分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1、**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皮肤**,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有羊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栖动物
二、两栖动物有哪些(十种以上)
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山鳖、石蛙、和鲵鱼等等。
1、雨蛙(Hylachinensis),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雨蛙科的1属,种类约**种。雨蛙肩带弧胸型,椎体为前凹型。
适于树栖,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末两骨节间有1间介软骨,是趋同演化的一个物种。雨蛙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夜晚栖息在灌木上,以蚁类、金龟子等为食。
2、树蛙,无尾目树蛙科的1属,体多细长而扁,后肢长,吸盘大,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可以用其在空中滑翔,骨骼方面的主要特征与蛙科同。
椎体参差型或前凹型;指、趾末端膨大成明显的吸盘,吸盘腹面边缘有边缘沟,吸盘的背面一般无横凹痕,腹面呈肉垫状。多树栖,外形和生活习性与雨蛙属颇近似,而亲缘关系甚远。
3、蟾蜍,也叫**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癞猴子、癞刺、癞疙宝。
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4、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
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部隆起,椭圆形,**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部无隆起,泄殖**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5、蚓螈,裸蛇目(蚓螈目〔Gymnophiona〕,前作无足目〔Apoda〕),约155种两生类的统称。穴居或于水中游泳,常隐伏,分布于西半球(从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非洲、东南亚和塞舌尔(Seychelles)群岛,四肢及腰带已退化。
特征为体表有许多体环,体长10∼150厘米(约4∼60英寸),直径最大为5厘米(2英寸)。颜色从黑到粉红再到棕色不等。眼小,隐于皮下乃至骨下。眼与鼻孔间有一化学感受触须。
三、两栖类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雨蛙、树蛙、蟾蜍、大鲵、小鲵、蝾螈等。
两栖类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的物种较少,目前正式被确认的种类约有4350种,分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幼体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乎就已经完成了**,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
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详见“特征”。
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
1、**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皮肤**,能分泌黏液,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有羊膜;
8、抱对受精,不仅可以**雌雄双方排出**细胞,还可以使**和卵细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四、两栖性动物都有哪些
分两部分回答,一部分为脊椎动物亚门之两栖纲动物,另一部分为具两栖性的非两栖纲动物。
1.迷齿亚纲,为最古老的两栖动物,已经灭绝。
2.壳椎亚纲,为向现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个方向进化的古生代晚期两栖动物,已经灭绝。
3.滑体亚纲,地球上现生的两栖动物均属这一亚纲,它们来源于壳椎亚纲。
现生两栖纲动物有3目36科近400属4000余种。分三目,分别为:
1.蚓螈目,像蚯蚓也像盲蛇,无足,6科34属162种。
2.有尾目,包括各种螈类、鲵类,外形有点像爬行动物的壁虎、蜥蜴,10科60余属350余种。
3.无尾目,包括各种蛙类、蟾蜍类,幼体有尾,成体无尾,20科303属3500余种。
主要为昆虫,如划蝽、仰蝽、黾蝽,成虫既在水中或水面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停留。还有些昆虫幼体在水中,成虫在陆地,如一些虻类、蚊类、蝇类、萤火虫、蜻蜓等等。
其次还有一些鱼,如胡鲶、弹涂鱼。
爬行动物中如蚺、蟒、水蛇等也有两栖性。
高级动物中鸟类有企鹅、潜鸭等,哺乳类有河马。
五、常见50种两栖动物有哪些
1、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等等。
2、两栖动物(学名:Amphibia)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表面没有鳞片(一些蚓螈除外),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
3、中国由于生物环境的多样性。现有两栖类动物302种。而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丰富的两栖类物种,约100余种。占全国两栖类动物种数的40%。在后面动物多样性-两栖类仅介绍几种代表性的种类。人们通过认识两栖类物种的多样性。关注它们的生存状态,进一步保护人类这一朋友。
4、除了海洋和大沙漠以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的各种生境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可达 5000米。个别种能耐半咸水。在热带、**带湿热地区种类最多,南北温带种类递减,仅个别种可达北极圈南缘。有水栖、陆栖、树栖和穴居等。
5、产热和散热机能不够完善,一般于黄昏至黎明时在隐蔽处活动频繁,酷热或严寒季节以夏蛰或冬眠方式度过。摄取动物性食物(蛙类蝌蚪刮取植物性食物为主)。鱼、蛇、鸟、兽等都能成为它们的天敌。
两栖动物有哪些和乌龟是爬行动物还是两栖动物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 上一篇:两栖动物有哪些 常见50种两栖动物
- 下一篇:两只狗狗配对(两只狗狗总是打架怎么办)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6-18两只狗狗繁殖?动物繁殖篇狗的自然繁殖
- 06-18两只狗狗配对(两只狗狗总是打架怎么办)
- 06-18两栖动物有哪些,乌龟是爬行动物还是两栖动物
- 06-18两栖动物有哪些 常见50种两栖动物
- 06-18两种柯基犬的区别图(黑白柯基犬值钱吗)
- 06-18丧尸猫图片?世界上最肥的猫图片
- 06-18中亚五国(中亚五国的天然气资源)
- 06-18中亚五国地图?中亚详细高清地图
- 06-18中亚五国地图?中国护照去中亚五国免签吗
- 06-18中亚五国?中亚五国的人口分别有多少
- 06-18中亚牧羊犬优缺点,中亚牧羊犬的饲养注意事项
- 06-18中亚牧羊犬体重 中亚牧羊犬体重身高表
- 06-18中亚牧羊犬体重?50天的中亚犬有多重
- 06-18中亚牧羊犬十个不养的理由,中亚犬见生人咬人吗
- 06-18中亚牧羊犬十个不养的理由?养过中亚牧羊犬的感受
- 06-18中亚牧羊犬吃什么长得快 中亚犬有几个品种
- 06-18中亚牧羊犬吃什么长得快?中亚犬几个月生长最快
- 06-18中亚牧羊犬和高加索哪个更大?高加索犬和中亚犬谁的体型大
- 06-18中亚牧羊犬和高加索哪个更大?高加索能长多大
- 06-18中亚牧羊犬咬死主人(中亚犬适合家庭养吗)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贵州 (985)
- 贵阳 (692)
- 历史 (367)
- 大数据 (272)
- 贵阳市 (219)
- 贵州省 (182)
- 高铁 (173)
- 清朝 (141)
- 不完美妈妈 (139)
- 旅游 (114)
- 明朝 (110)
- 重庆 (108)
- 经济 (101)
- 成都 (97)
- 日本 (91)
- 政治 (90)
- 曹操 (87)
- 铁路 (87)
- 政府 (86)
- 三国 (84)
- 唐朝 (83)
- 文化 (75)
- 刘备 (70)
- 刘邦 (68)
- 中国历史 (67)
- 诸葛亮 (65)
- 列车 (64)
- 汉朝 (63)
- 秦始皇 (62)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
- 宋朝 (60)
- 恒大 (58)
- 中超 (58)
- 资源 (58)
- 大大 (57)
- 酒店 (56)
- 朱元璋 (54)
- 旅客 (53)
- 交通 (52)
- 扶贫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