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宠物 / 正文

10大名贵淡水鱼 十大最贵淡水鱼的分布

网络整理 2024-02-14 宠物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10大名贵淡水鱼,以及十大最贵淡水鱼的分布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十种最好吃的淡水鱼
  2. 我国最难吃的10大淡水鱼是什么
  3. 我国最好吃的10大“另类”淡水鱼是什么

一、十种最好吃的淡水鱼

十种最好吃的淡水鱼鳜鱼、河豚、鮰鱼、翘嘴鱼、刀鱼、鲥鱼、淡水鲈鱼、鲟鱼、银鱼、黄骨鱼。

鳜鱼是在淡水生活的鱼类,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是最好吃的淡水鱼之一。鱼肉鲜嫩多汁,非常的美味,烹饪之后香味很浓郁,就算是很远的地方,也能味道它的味道,味道又香又持久

河豚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鱼,被誉为“菜肴之冠”,河豚肌肉发达,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因而造就了其紧实弹韧的独特口感,而且富含的谷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是其鲜味来源。

鮰鱼肉嫩刺少,口感爽滑,非常鲜美,蛋白质含量为13.7%,脂肪为4.7%,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尤其是其带软边的腹部,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色半透明,胶层厚、味纯正,湖北石首所产的“笔架鱼肚”素享盛名。

翘嘴鱼学名红鳍鲌,是鲤科、鲌属的一种鱼类,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翘嘴鱼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口感都要远胜鲫、鲤、草、青、鳊、鲢、鳙等淡水鱼类。

刀鱼是“长江三鲜”之一,刀鱼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刀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尤其是脂肪显著高于一般名特优鱼类,是一种营养均衡、味道鲜美的淡水鱼。

鲥鱼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淡水鱼,最特别的是不需要刮鱼鳞,因为鱼鳞上含有丰富的脂肪,这样吃着可以让口感更加爽滑。国内的鲥鱼以长江中上游数量居多,春季4-6月,鲥鱼便成群结伴洄游至淡水产卵繁衍,此时鲥鱼的品质和口感俱佳。

淡水鲈鱼肉质细嫩、口感爽滑,是最美味的淡水鱼之一。鲈鱼清蒸最好选择淡水鲈鱼,蒸出来之后它的肉容易散开,也就是常说的“蒜瓣肉”,肉质有弹性,腥味不重,更加鲜香,夹起来也非常方便。

鲟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鲟鱼号称“水中国宝”,虽然市场销售的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鲟鱼,但是营养价值堪比野生鲟鱼,肉味鲜美,无刺骨头软,脆嫩的鱼骨骨胶原含量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银鱼是极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鱼类,基本没有大鱼刺,适宜小孩子食用。银鱼细如竹筷,白如银条,透明光滑,可以微微看到里面的细骨头,肉细味美。

黄骨鱼不仅肉质细嫩,而且没有鱼刺,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黄骨鱼一般都是用炖煮的方式来烹饪,可以搭配豆腐酸菜番茄等等各种食材一起煮,煮出来的鱼肉肉质细嫩,汤汁鲜美,非常好吃。

二、我国最难吃的10大淡水鱼是什么

广义的说,淡水鱼就是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就可称为淡水鱼,狭义的说,是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且一生都必须在淡水中度过的鱼类,世界上已知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其中我国淡水鱼有1000余种,这里包括像长江刀鱼、河豚、鲈鱼等这些鲜美的品种,但也有一些让人难以下咽的鱼类,下面就来看看我国最难吃的10大淡水鱼,真是应验网友的话,“长得丑,活得久”!

清道夫学名国王异型,原产于拉丁美洲,又名吸盘鱼、垃圾鱼,体大且口唇发达如吸盘,因为以各种水底垃圾为食而得名,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这种鱼被引入我国后大量繁殖,在南方某些地方此鱼已泛滥成灾,导致整条河流本地原生鱼类灭绝殆尽,长得丑且生命力还顽强,离开水后几个小时再放入水中还能存活,这种鱼去了脑袋,几乎没有什么肉,在我国几乎没有人去食用。

埃及塘浪又名革胡子鲶,由埃及引进我国,广泛分布我国南方地区,其特点8根胡须,通体发黑,个体巨大,多为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很快,饲养一年可重达2公斤,最大个体达10公斤以上,对生存水质要求很低,耐低氧,肉质不太好,市场**便宜,但其易养殖,生长速度快,也有不少人养殖,外形很像塘角鱼,但两者的味道天壤之别,长相丑陋的埃及塘鲺寿命还很长,真是长得丑活得久啊!

世界上多达8种狗鱼,我国分布有两种狗鱼,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狗鱼体细长,稍侧扁,尾柄短小,头尖,吻部特别长而扁平,似鸭嘴,狗鱼性情凶猛残忍,行动异常迅速、敏捷,每小时能游大概8公里以上,狗鱼生长快,寿命长,有人发现这种长相丑陋肉质还不好吃的鱼类最重可达到0-35公斤、年龄为70龄的个体,传说最长寿命可达200岁以上。

白鲢鱼又叫白鲢、水鲢,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白莲2斤以下的根本不好吃,肉质面,口感也不好,主要是食用也不方便,全身都是小刺,就连鱼腹部都有小刺,这种白莲只适合吃头,或者6斤以上的,处理不好,这种鱼腥味很重。

笋壳鱼原产于东南亚区域,1975年被我国引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笋壳鱼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长相和我国特有的沙塘梗几乎一模一样,就是体型略大一些,不过口感和沙塘梗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笋壳鱼的肉质紧实,口感也不好,外皮还很硬,脑袋能占身体的一半了,适应能力还强,长相丑陋。

虾虎鱼是虾虎鱼科各虾虎鱼种类的统称,是一类体型小的食肉类鱼。它们每一种都有符合各自特征的名字,是鱼类中最大的家族,已知的种类达到2100多种。它们看上去身材短小,仅有几厘米长,有两条脊鳍,多数栖息于热带海水中,一部分生活在河流,溪流以及湖中,有些虾虎鱼味道还算美味,像海边的跳跳鱼也是虾虎鱼的一种,有些河里的虾虎鱼品质就差得很,味道腥且不好清理。

马口鱼是一种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鱼类,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它们通常集群活动,常同白条一起游泳、生活。性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钓上来的马口很容易死亡,**的速度也是非常快,那股臭味很是难闻,腹部几个小时就能**变臭,个体大的马口鱼肉质也不好吃,有点像白鲢鱼一样,肉质面而却没有鲜香味。

宽鳍鱲在我国各个水域几乎都有分布,尤其是河流中含氧量高的地方非常常见,一般个体长约14厘米,最大个体可长达20厘米,一般个体体重25克,宽鳍鱲外表艳丽,但长相丑陋,尤其是那发黑色的嘴部,该鱼只适合油炸食用,其它吃法腥味很重,刺多还诶有肉。

红目鲫生活在淡水湖沼中,体长5-8cm,寿命为3-4年。眼有彩色光泽,背面淡绿色,略带蓝色的闪光,腹面银白色。繁殖期的雄鱼色泽艳丽。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吃水生植物以及水生生物,卵产在活的河蚌里,肉质发苦,几乎没有人食用,适合做观赏鱼。

撅嘴鲢。个体小,一般体长 15~40厘米,体重 150~500克。近几年野生撅嘴鲢有增大趋势,黄河流域可见500克以上个体,个别湖泊水库中可捕获最大体重为3500克,体侧扁,较薄,其腥味浓重,不适合清蒸食用,肉质和鲢鱼很像,口感很差。

三、我国最好吃的10大“另类”淡水鱼是什么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为冷水鱼,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少,下面就来看看我国最好吃的10大“另类”淡水鱼,凶猛长相丑陋,味道却格外鲜美。

黑斑狗鱼分布于我国嫩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五大连池、绥芬河等区域,体延长,头前部扁平,吻似鸭嘴。口大,前颌骨、下颌骨、犁骨、胯骨及舌的齿锋利。鳞小,侧线不明显,背鳍后移,与臀鳍相对,体背青铜色,腹部白色,体侧具有黑色斑点,一般体长在600毫米左右,体重在1000-2000克,最大的个体体重可达16公斤以上,狗鱼是大型食用鱼,其肉厚刺少,肉质细嫩,新鲜狗鱼可做生鱼片,也可熏制,味道鲜美。

哲罗鲑多分布于我国境内的黑龙江、图们江、额尔齐斯河、喀纳斯湖等水系,是一种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性凶猛,体型大,身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公斤的个体,其外形特点体长,略侧扁,呈圆筒形,头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上颌骨明显、游离,向后延伸达眼后缘之后,上下颌、犁骨和舌上均有向内倾斜的锐齿,其肉质细嫩,味道极为鲜美。

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乌鱼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部,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尖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黑鱼肉质细嫩,口味鲜美,且营养价值颇高,因而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是人们喜爱的上乘菜肴。

沙塘鳢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游泳力弱,俗称:肉趴锥、呆鱼,体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后部侧扁。口大,上位,斜裂达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颌具细齿,犁骨无齿,眼小突出,背鳍两个,各自分离,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圆形,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沙塘鳢历来被归在高档水产品行列,清明前后,菜花金黄,沙塘鳢体肥籽满,成为长三角地区餐桌上独特的佳肴,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塘鲺鱼,又称塘角鱼、胡子鲶,本地塘鲺,即胡子鲶,角角鱼、角角丁、又名土塘鲺。体色发黄,多为野生,个体较小,最大一般500g,胡子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头部扁平而坚硬,枕骨较宽,体延长型,前塘鲺半部呈圆筒形,后半部侧扁,头宽扁,体表光滑无鳞,口稍下位,上、下颌及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牙齿,形成牙带。触须发达有4对,侧线明显,较平直,但眼小,肉细嫩味美,富营养,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南方常见的食用鱼,也是出口港、澳的重要品种。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淤泥多的地方,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外形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吻部背视钝圆,口大,眼中等大,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伸达或超过眼后缘,鳃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前缘光滑。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偏前,臀鳍基底长,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下方之前,胸鳍侧下位,骨质硬刺前缘锯齿细小而多,黄颡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黄颡鱼富含氨基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且无肌间刺。

鲟鱼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千克,雌的130-**千克,因为它们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又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纵行排列骨板,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每行有棘状突起。

六须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黑河市以下到抚远县江段,松花江、嫩江及乌苏里江等,世界上最长的淡水鱼无疑是白鲟,但紧随其后,并且更加神秘的便是六须鲇,据说可达16英尺长,650磅重的蛇状大鲇,其外形体长,尾头侧扁,头长,平扁,吻钝圆,口大,亚上位,上颌较下颌为短,后伸超过眼后缘,须3对,上颌须1对,伸达胸鳍,下颌须2对,前须较后须长,眼小,侧上位,体无鳞,肉质厚实,味道鲜美。

马口鱼俗名花杈鱼,桃花鱼,山鳡,宽口等,在我国各个水域几乎都分布,是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淡水鱼,性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特点是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雄鱼臀鳍鳍条延长,**季节色泽鲜艳,头后隆起,尾柄较细,腹部圆。头大且圆,吻短,稍宽,端部略尖,口裂宽大,端位,向下倾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宽鳍鱲与马口鱼生活习性相似,两种鱼经常群集在一起,喜欢嬉游于水流较急、底质为砂石的浅滩,江河的支流中较多,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一般个体约14厘米,最大个体可长达20厘米,一般个体体重25克,50到100克重的甚少。其个体虽小,但较肥壮,含脂量高,产量也较高,为普通食用杂鱼之一。

10大名贵淡水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十大最贵淡水鱼的分布、10大名贵淡水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