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宠物 / 正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八哥教材说话40分钟,八哥说话教材超长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一分钟小故事
1、一分钟演讲寓言小故事1:船夫和他的孩子
2、大寒天,船夫出外划船,他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去。船夫用力划了一程,觉得身体很热,便脱去了外衣,只穿一件单衣。
3、“太热了,让我替你把外衣脱掉!”
4、他把孩子的外衣脱了,也只让他穿一件单衣。
5、船夫又划了一程,浑身热得淌汗,他索性把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
6、“呵,太热了!太热了!”他又走进船舱,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
7、船夫划得多有劲呀,身上冒着热气,淌着汗。然而他可怜的孩子,在船舱里已经冻僵了。
8、一分钟演讲寓言小故事2:何姓何国人
9、唐代有一位高僧,法名僧伽。龙朔年间,僧伽常在长江、淮河一带云游,他修行深邃,心存四海之间,行迹奇特。
10、一天,僧伽行至一处河滩,他看那远帆、白云,心中甚是空旷、超脱。正一人不知不觉散步间,迎面走来当地一书生。书生见这位僧人仙风道骨,高雅不俗,便上前与他攀谈。
11、僧伽双手合十,低眉闭眼,回答:“僧何姓。”
12、书生觉得真巧,这位高僧竟然就是姓何。书生接着又问:“高僧不知何国人?”
13、僧伽手捻佛珠,很自然地脱口答道:“何国人。”
14、书生听后,明白了,原来这位僧人姓何,是何国人。
15、过了几年,僧伽因病逝世,大才子李邕(yong)为僧伽写碑文。李邕找来当年曾与僧伽交谈过的那位书生,书生将僧伽所言说给李邕听了,李邕也并未理解高僧对书生所说话的真正含义,他和书生的理解是一样的。于是,李邕在给僧伽所写传记中这样写道:“**姓何,何国人氏。”
16、这碑文实在有点像对痴人说梦话,不知所云。
17、其实,僧伽作为出家人,四海为家,也无所谓姓氏、故乡,而大才子李邕竟也只会表面理解、悟不出深意,可见凡夫俗子原来比不上道行高远的出家人,闹出如此笑话,背离原话旨意,最后遗人笑柄。
18、一分钟演讲寓言小故事3:一头学问渊博的猪
19、一头绝顶聪明的猪,住在一个非常出名的图书馆的院子里。它深信自己由于多年图书馆的生涯,已经成了渊博的学者。
20、有一天,一只八哥来访问。这头猪立即按照惯例,对客人进行自我介绍。
21、“朋友,相信我吧!”它说,“我在这个图书馆里待的时间很长了,我对这儿的沟渠、粪坑、垃圾堆,都有着深刻的了解,甚至屋后山坡上的墓穴都拱翻了好几个。谁要是想在这个图书馆得到知识而不找我,那他是白跑了一趟。”
22、八哥说:“你所说的都是图书馆外面的事,那里面的东西也了解吗?”
23、“里面?”这头学问渊博的猪说,“那我最清楚不过了。里面无非是一些木架子,上面堆满了各色各样的书。”
24、“你对那些书也了解吗?”八哥问。
25、“怎么不了解呢?”这位渊博的学者说,“那是最没意思的了。它们既没有什么香气,也没有什么臭气,我咀嚼过好几本,也谈不上有什么味道,干巴巴的,连一点儿水分也没有。”
26、“可是人们老在里面待着,据说他们在里面探求知识的宝藏呢!”八哥又说。
27、“人们?你说他们干什么!”这位猪学者说,“他们确实是那样想的,想在书里找点什么东西。我常常看到许多人把那些书翻来翻去,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仍然把书丢在架子上又走了。我保险他们在里面连糠渣菜叶都没有得到一点,还谈什么宝藏!我从不做那种蠢事。与其花时间去啃书本,还不如到垃圾堆翻几个烂萝卜啃啃。”
28、“算了吧,我的学者!”八哥说,“一个从垃圾堆里啃烂萝卜的嘴巴,来谈论书本上的事,是不大相宜的。还是去啃你的烂萝卜吧!”
二、怎么练习说话口才
1、第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作到的,我认为平时注意两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方能逐渐提高。(1)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尽可能多的与人交流聊天。(2)多读书多看报,积累自己的词汇和汉语言知识。记住这两点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相信你会说一口好话的。
2、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3、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4、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5、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6、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7、我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8、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9、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10、“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11、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12、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13、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14、这个训练最好能有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人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15、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16、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17、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18、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19、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20、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21、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22、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23、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24、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25、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26、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声带。
27、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28、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29、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30、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31、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32、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33、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34、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35、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36、英雄好汉兵强马壮争先恐后光明磊落深谋远虑
37、果实累累五彩缤纷心明眼亮海市蜃楼优柔寡断
38、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39、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40、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41、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42、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43、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44、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45、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46、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47、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48、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49、②专题模仿。几个好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50、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51、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52、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53、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54、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55、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56、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57、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58、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59、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60、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61、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62、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63、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64、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65、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66、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67、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68、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69、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70、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③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71、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72、其要求是:①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文章分享结束,八哥教材说话40分钟和八哥说话教材超长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 上一篇:八哥教材说话40分钟?八哥语音教学
- 下一篇:八哥怎样教它会说话,八哥训练说话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2-07八哥怎样教它会说话,八哥训练说话
- 02-07八哥教材说话40分钟(八哥说话教材超长版)
- 02-07八哥教材说话40分钟?八哥语音教学
- 02-07八哥犬 巴哥犬的7大优点
- 02-07八哥犬(养巴哥犬的好处)
- 02-07八哥犬一只多少元 八哥狗
- 02-07八哥犬一只多少元?宠物狗巴哥多少钱一只
- 02-07八哥犬和斗牛犬的区别,八哥犬智商怎么样
- 02-07八哥犬和斗牛犬的区别,斗牛和巴哥的区别图片
- 02-07八哥犬图片 巴哥犬分几种品相
- 02-07八哥犬怎么养?巴哥犬攻击性强吗
- 02-07八哥犬智商 犬种智商
- 02-07八哥犬智商,巴哥犬聪明吗
- 02-07八哥犬有什么优缺点 巴哥犬特点
- 02-07八哥犬有什么优缺点(八哥犬和拉布拉多哪个好)
- 02-07八哥犬有几个品种图片 不纯八哥犬图片
- 02-07八哥犬有几个品种图片?老版巴哥犬图片
- 02-07八哥犬照片大全,纯种巴哥犬图片
- 02-07八哥犬照片大全?巴哥小狗帅气图片大全
- 02-07八哥犬照片?京巴犬照片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贵州 (985)
- 贵阳 (692)
- 历史 (367)
- 大数据 (272)
- 贵阳市 (219)
- 贵州省 (182)
- 高铁 (173)
- 清朝 (141)
- 不完美妈妈 (139)
- 旅游 (114)
- 明朝 (110)
- 重庆 (108)
- 经济 (101)
- 成都 (97)
- 日本 (91)
- 政治 (90)
- 曹操 (87)
- 铁路 (87)
- 政府 (86)
- 三国 (84)
- 唐朝 (83)
- 文化 (75)
- 刘备 (70)
- 刘邦 (68)
- 中国历史 (67)
- 诸葛亮 (65)
- 列车 (64)
- 汉朝 (63)
- 秦始皇 (62)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
- 宋朝 (60)
- 恒大 (58)
- 中超 (58)
- 资源 (58)
- 大大 (57)
- 酒店 (56)
- 朱元璋 (54)
- 旅客 (53)
- 交通 (52)
- 扶贫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