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宠物 / 正文

常见淡水鱼类名称及图片,淡水鱼的分类及名称图片大全

网络整理 2024-01-11 宠物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常见淡水鱼类名称及图片和淡水鱼的分类及名称图片大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常见淡水鱼类名称及图片以及淡水鱼的分类及名称图片大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169种淡水鱼名称和图片
  2. 淡水鱼名称图片
  3. 淡水鱼种类大全图片

一、169种淡水鱼名称和图片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青**,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生长快,肉味美,鱼胆有毒。

栖息水的中下层,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以水草为食,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门。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鳜鱼又名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母猪壳等。体高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体色棕黄,腹灰白,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斑点。

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常以其它鱼类为食,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

鲇鱼即鲶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上背较黑,腹面白色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二、淡水鱼名称图片

淡水鱼名称图片,现在人们每天都在品尝美食,鱼类早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世界上鱼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根据生活水域的不同,以下分析淡水鱼名称图片。

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鲶鱼是鲶形目下属鱼类的统称,亦称塘鲺、胡子鲶、鲶巴郎等,常见种类有土鲶、大口鲶、塘鲺、埃及塘鲺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普遍,肉食性,生性贪食,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水生昆虫等为食。

鲮鱼是南方地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为鲤科鲮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土鲮、鲮公、雪鲃,常见种类有土鲮、麦鲮、泰鲮等,广泛分布于珠江、闽江、澜沧江、元江等水系中,植食性,主要以硅藻、绿藻、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殖质等为食。

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淡水鱼类,俗称黄辣丁、黄角丁、昂刺鱼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小型鱼类、虾类、鱼卵、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

英文名:Acipenser sinensis Gray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

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英文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

各行骨板问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雌鱼体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

鱼卵可加上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鱼放流,并可作为大型水库的放养对象。

英文名:Psephurus gladius(Martens)

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吻,呈剑状,其腹**短须1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后缘尖。

体表光滑无鳞。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健游,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春季在长江上游产卵。是著名的珍稀鱼类,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生长迅速,个体特大,“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象”即指白鲟。曾记录过体长达7米者。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英文名:Hilsa reevesii(richardson)

体侧扁,腹缘有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口大,端位,上颌正中有一缺刻。鳞片大而薄,无侧线。洄游性鱼类,生长于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徊游,6~7月产卵,卵浮性。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浮游生物为食。9~10月人海。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产于长江以南各个河流。

英文名: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无脊椎动物。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英文名: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

体极扁薄。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无侧线,纵列鳞74~83。胸腹部具棱鳞。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洄游。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卵粒具油球,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

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人海。成鱼食小鱼虾。小型鱼类,但在同属中其个体最大,大者长达40厘米。重280克。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

1、哲罗鲑最大尺寸:成年体最大的重量在50公斤左右,长达2米左右栖息地区:全世界现存五种,分布于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2、湄公河巨型鲶鱼最大尺寸:118英寸(300厘米),661.4磅(约合300公斤)栖息地区: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

3、密西西比匙吻鲟最大尺寸:连同头部骨板87英寸(约合221厘米)栖息地区:密西西比河沿岸、北美地区

4、欧洲巨鲶最大尺寸:197英寸(约合500厘米),675磅(约合306公斤)栖息地区: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

5、鳄雀鳝最大尺寸:120英寸(约合305厘米),300磅(约合136公斤)栖息地区:密西西比河沿岸、北美洲

6、尼罗河鲈鱼最大尺寸:79英寸(约合200厘米),441磅(约合200公斤)栖息地区:非洲尼罗河流域

7、巨型淡水黄貂鱼最大尺寸:197英寸(约合500厘米),1323磅(约合600公斤),不含尾巴身体长度达到95英寸(约合240厘米)栖息地区: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 8、巨骨舌鱼最大尺寸:177英寸(约合450厘米),441磅(约合200公斤)栖息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9、澳洲淡水鳕鱼最大尺寸:79英寸(约合200厘米),**磅(约合113.5公斤)栖息地区:澳大利亚默瑞河沿岸

10、暹罗巨鲤最大尺寸:118英寸(约合300厘米),661.5磅(约合300公斤)栖息地区: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三、淡水鱼种类大全图片

淡水鱼有赤眼鳟、白鲦、黄尾鲴、丁桂鱼、鲤鱼。

赤眼鳟是鲤科鱼类,又叫鳟鱼、红眼鱼、参鱼,呈现长筒形,腹部圆润,后侧扁,体色为银白色,腹部为深灰色,属于优质的淡水经济鱼类,其生长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食性较杂,以藻类、有机碎屑、水草为食。

白鲦又叫白条鱼、青鳞子、鲷子鱼、反条子,属于小型肉食鱼类,体长约为20厘米,体型侧扁,头部较尖,呈三角形状,主要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地区,春夏秋季节喜集群分布,主要以水生昆虫、浮游生物为食。

黄尾鲴又叫黄尾、**、黄鱼、黄姑子,是中小型淡水鱼类,体型细长且侧扁,背部为灰色,腹部为白色,尾鳍为橘**,且黄尾鲴以植物碎屑、腐殖质、藻类为食,耐氧性较强,主要生活在中下层水域。

丁桂鱼又叫医生鱼,是广泛分布在欧亚**的一种鱼类,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体表有绿色、**、蓝色、白色四种颜色,多作为观赏鱼类养殖,但捕捞的丁桂鱼会变为黑色,观赏性降低,被称为黑鱼。

鲤鱼是鲤科鲤属鱼类,原产于亚洲,吻骨发达,会利用吻骨拱泥觅食,且鲤鱼是低等变温动物,会根据水温变化改变体温,摄食量较小,肠道短小,代谢速度较快。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常见淡水鱼类名称及图片和淡水鱼的分类及名称图片大全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