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网

首页 > 宠物 / 正文

斑马鱼太讨厌了(斑马鱼驱赶别的鱼)

网络整理 2024-01-05 宠物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斑马鱼太讨厌了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斑马鱼驱赶别的鱼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尽量不让养斑马鱼
  2. 体型最小的淡水观赏鱼
  3. 吃鱼怎么挑刺

一、为什么尽量不让养斑马鱼

斑马鱼是一种非常容易爆缸的鱼,只要环境适宜,它们就会大量繁殖,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养殖密度,不仅会让耗氧提升,还会加速水质的恶化速度,所以一般不推荐养。不过这种鱼本身的观赏性很不错,加上自身很皮实好养,因此比较适合新手,只要适当减少一下饲养的数量就可以了。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鲤科属,原产南亚印度,分布于缅甸、孟加拉、新加坡。

斑马鱼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稍侧扁。斑马鱼头稍尖身上有斑马样的条纹,故得名斑马鱼。其背部为橄榄色,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雄鱼为深蓝间柠檬色条纹,雌鱼为蓝色间银灰色条纹。斑马鱼眼眶虹膜**,泛红光。

斑马鱼的臀鳍宽大。与背鳍相对应,胸鳍较小。斑马鱼的品种约有10多种,主要区别在条纹和色彩上,也有鳍行上的变化。如有长鳍斑马鱼、金丝斑马鱼、闪电斑马鱼、大斑马鱼等。

斑马鱼性情温和,活泼好动,几乎一刻不停的游动。其对饲水水质要求不苛刻,喜在酸碱度中性的水中生活,喜新水,适宜水温21-26摄氏度。但斑马鱼既耐寒又耐热,水温在15-40摄氏度之间仍可生活。

斑马鱼喜在上层水域活动觅食,对饵料不挑剔,各种鱼虫及人工饲料均棵投喂。饲养斑马鱼最好在缸底铺些较大的卵石,便于沉淀物**,不使水浑浊。它不进攻杀害其它鱼,适宜混养。斑马鱼色彩美丽,饲养条件粗放,因而是人们最喜欢养的热带鱼之一。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

斑马鱼的繁殖比较容易。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因此繁殖缸内铺小石头及水草,便于落卵附着。繁殖时可按雌雄鱼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内,一般头天晚上防入,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产卵受精,一条雌鱼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受精卵经2-3天可孵出仔鱼,再经2天仔鱼开始游动觅食,开始先以“洄水”喂之,10天后可改喂其他小型鱼虫。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二、体型最小的淡水观赏鱼

体型最小的淡水观赏鱼,自然界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很多人喜欢在家里养鱼,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上,淡水鱼几乎遍布在世界各地,接着就来了解一**型最小的淡水观赏鱼。

孔雀鱼的原名为孔雀花鳉,别称凤尾鱼、古比鱼等,是杂食性的小型鱼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为强韧,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沟渠中,目前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性情较为温和,平时活泼好动,就是寿命较短。

吻鲈的英文名为Kissing fish,意为接吻鱼,是常见观赏鱼种类,鱼体一般呈乳白色或淡粉色,部分吻鲈鱼体还会呈现银灰色或蓝绿色,平时性情温顺,较为活泼,喜欢在水的各层游动,常常休息停在鱼缸底部。

狗头鱼又称叉鼻鲀,品种繁多,是暖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此鱼的肝脏和卵巢都含有剧毒,不可食用,只能用于观赏,这种鱼在饲养方面比较轻松,水温要求和PH值的要求都不高。

斗鱼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鱼种,因好斗而得名,是斗鱼亚科的小型鱼类,雄性凶猛善斗,体色美丽,是灭蚊小能手,很早就被人们饲养作为观赏鱼类,此鱼类对吃食不挑剔,对水温要求也很低,只要将水温控制在4-31度之间,就可以成活。

虎皮鱼体长4-6厘米,体色以浅**为基调,带有红色斑纹或小点,是一种喜高温高氧的热带鱼类,是杂食性鱼类,较为贪食,喜爱吃鱼虫等活饵料,喜爱在中层水域游动,原产于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等内陆水域。

红绿灯鱼是现在人们最喜爱的、水族箱中养殖最普遍的品种之一,虽然很多人都说红绿灯饲养有难度,其实只要控制住水就可以了,红绿灯喜欢软质呈弱酸性的老水,不要频繁换水,且每次换水不要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就好了。

斑马鱼体长一般在4-6厘米之间,身上布满纵纹,是一种性情活泼且不怕冷的热带鱼,对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抵抗力,只要水温不低于20度就可以正常生活,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喜欢在水族箱中不停游动,繁殖能力较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之一。

月光鱼又称花斑剑尾鱼,是热带鱼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以小巧玲珑,色彩纷呈的特点,备受人们的喜爱,体长通常在4-6厘米,性情温顺,喜爱安静,游动觅食很文雅,从不挑食,有着极强的繁育能力,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与剑尾鱼类杂交,繁殖出新的品种。

玛丽鱼又称摩利鱼,体长在8-10厘米之间,性情极为温和,不会攻击其他鱼,玛丽鱼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喜欢硬水,另一个就是比起其他鱼类这种鱼更喜欢吃素,对水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对水质较为敏感,需要经常换新水。

丽丽鱼别称桃核鱼、蜜鲈、加拉米鱼,体长通常在5-6厘米,这种鱼对水质和饵料的要求并不严苛,喜欢较为清澈的老水,性情温和却有些胆小,由于此鱼种具有迷器**,具有筑巢和护理后代的繁殖习性,人工繁殖并不困难,是比较容易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鱼有多种尺寸和颜色可供选择。许多人喜欢带有起泡头和扇形尾巴的金鱼。黄金鱼非常适合拥有未加热水族箱的初学者。这些鱼喜欢16-24摄氏度的温度。

金鱼往往是杂食鱼。所以,一定要每周更换10%的水。否则水就会很快变脏,这样就不利于金鱼。

这些小鱼被银色的身体和醒目的红色鳍所识别。这些是非常耐寒的鱼。在一些水族馆,他们可以活10年。

红鳍鱼是一种很活跃的鱼,总是在移动。这些鱼在18至28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最适合。这是一种很和平的鱼,但它更喜欢群居。

您会看到一小组红鳍鱼一起穿梭水箱里。如果你只有一个红鳍鱼,它往往是害羞的。

白云金丝鱼是一种能忍受寒冷气温的小鱼。事实上,有些人在夏天将它们留在室外池塘中。它们可以承受低至16摄氏度的温度。

它们是一种耐寒的鱼,往往生活在水箱的中部和顶部区域。他们更喜欢群居。购买6个左右的白云金丝鱼将有助于促进这些鱼的健康和颜色。它们可以在适当的照顾下长达5年。

这些小鱼是很适合初学者养的鱼。因为这些鱼很耐寒并且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很好的生存,所以它们是完美的初学者首选。Danios很活跃,很小。通常,他们喜欢在靠近水面的一群鱼中。大多数都有明亮的水平条纹,当它们在顶部放大时会吸引你的注意力。他们不挑食,也很好吃片状鱼食。这些鱼在21至28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最适合。

黑摩利是一种和平的鱼。如果你想要一个有几种鱼类的水箱,黑摩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这种鱼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适应新鲜,咸淡水都可以。这使您在设置新水箱时有很大的余地。

这些鱼的温度范围从21到28摄氏度。

他们是很活跃的`一种鱼,所以如果你买一对雌性和雄性鱼,你最终可能会有一些小鱼。然而,如果在水箱没有足够的植被供小鱼躲藏,成年鱼往往会吃掉小鱼。

黑色裙子是一种和平的鱼,应该保持一对或更多一组。这些鱼很耐寒的,也很爱觅食。他们几乎可以吃任何准备好的食物。它们倾向于在水箱中游泳,讨厌“对抗”。

你应该在水箱里准备一些鱼**,植物和其他藏身之处。

雄性剑尾鱼有一个看起来像剑的长底鳍。这些比较被动的鱼,会为你的水箱增添鲜艳的色彩。它们很容易养且活得比较久的鱼类,因此非常适合初学者。

剑尾鱼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您可以多选几个颜色放在水箱里。

如果您想要养一些多姿多彩的鱼,斗鱼是很好的选择,雄性的斗鱼有明亮的长鳍。斗鱼不合适和其他的鱼养在一起。它们要单独养在一个小的鱼缸里就好了。

这些鱼很耐寒,会吃片状食物或颗粒。

月光鱼非常适合初学者,因为有很多品种可供选择。月光鱼与其他被动鱼类的水箱中非常好。作为一种很活跃的鱼,他们会经常生产小鱼。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小鱼会被其他鱼吃掉。因此,在水箱里放一些水草,以及各种装饰可以让小鱼躲藏。

他们会吃任何片状或冻干食物。对于初学者来说,月光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可以吃任何可能在水箱中产生的藻类。

孔雀鱼是一款色彩缤纷的淡水鱼,非常适合初学者。虽然养孔雀鱼和养其他的鱼差不多。但孔雀鱼的颜色种类繁多。它们是一种耐寒的鱼,可以吃各种片状食物。它们也吃冷冻或获得者虾,血虫和水蚤。孔雀鱼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活一个星期,是不是很好养。

孔雀鱼繁殖非常快,所以如果你把两个性别混在一起,很快就有很多孔雀鱼宝宝了。

第一种要推荐的肯定是孔雀鱼了,因为孔雀鱼几乎是最常见的一种鱼,**也比较低,很适合新手朋友练习养鱼用。孔雀鱼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甚至加不加过滤都没有很大的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加氧设备就可以了。

孔雀鱼的繁殖成活率非常高,只要养的不是太差,你的孔雀鱼基本上会越养越多。孔雀鱼有着非常艳丽的外表,五颜六色,非常美丽,自然具备很高的观赏性,完全满足你对美的要求。基本上80%-90%的新手都是从养孔雀鱼开始了。

月光鱼的外表和孔雀鱼很相似,都是非常小巧可爱,颜色也是绚丽多彩。月光鱼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同时还可以与剑尾鱼进行杂交,月光鱼的成年鱼最大可以长到8厘米左右。虽然他的样子与孔雀鱼相差无几,但是却不能与孔雀鱼杂交成功。

三角灯是一种淡水观赏鱼,这种鱼比较喜欢在水域的中层游弋,三角灯的尾部有块儿蓝色和黑色的三角斑块,身体的前部分呈现银灰或者金色。众多的观赏鱼爱好者都把三角灯养殖在草缸里,这种金色的小鱼与绿色的水草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草缸增添了新的美感。

斗鱼科种类似乎很多,我知道的就有中国斗鱼、珍珠马甲、泰国斗鱼等,其中我推荐的是中国斗鱼。斗鱼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基本上不会怕水中缺氧,对水质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更不容易生病,如果你能把斗鱼养死,以后我都不建议你养鱼了,哈哈哈……

三、吃鱼怎么挑刺

1、吃鱼怎么挑刺,鱼虽然吃起来十分美味,但是吐刺却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要是这鱼没有刺就好了。没有刺吃起来既方便又省事,有些鱼的刺实在太多,容易卡喉咙,吃鱼怎么挑刺。

2、爱吃鱼的朋友们都发现了在吃鱼的时候往往刺越多的鱼越好吃,但是在吃鱼的时候挑刺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很多人都有过吃鱼时被刺卡住嗓子的经历,也有些人因为鱼刺实在难去除苦恼不已,那么就没有一种办法让我们既可以吃到美味的鱼肉,又不会为鱼刺烦恼了吗?

3、其实就算是草鱼等含刺比较多的鱼也不是到处都是刺的,它们的刺大多都集中在一些部位,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些部位很容易就能够避免被鱼刺扎的烦恼。今天,教你一个给鱼去刺的方法,让你以后再也不怕吃鱼了,最关键的是,方法很简单,保证你一学就会。

4、内脏周围:鱼内脏旁边的肉里面会有一整排又细又长的鱼刺,用刀轻轻的将这部分鱼肉片下去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吃到这里烦人的刺了。

5、鱼背上的肉:如果经常吃鱼的朋友们很容易会发现鱼脊椎骨的周围是没有刺的,鱼背部靠近鱼鳞的位置会有很多又短又细的刺,将背部的肉剔除掉就可以避免这部分的刺啦。

6、第一步:如果我们购买的鱼有很硬的鱼鳞先用刀背处把这些鱼鳞刮干净,用剪刀将鱼鳍剪掉。

7、第二步:用刀将鱼腹部抛开,把内脏部位全部都拿出来,记住千万不要把鱼胆弄破,否则那可就太苦了。

8、第三步:从靠近鱼骨的地方下刀,贴着鱼骨片下去,将鱼骨取出来。

9、第四步:鱼肉贴近内脏的部分可以看到有一些鱼刺(如果没有看到可以用手轻轻的按压一下鱼肉)贴着鱼刺将这块鱼肉片下来,记住两片鱼肉都要片下鱼刺哦。

10、第五步:剩下的两片鱼肉在鱼背出也有很多小细刺,用刀贴着鱼背部分片下去就可以把这部分刺去掉。这样就取出了靠近鱼骨处完全没有鱼刺的肉了。

11、第六步:鱼背部的肉刺多而且细,但是就这么将这部分肉都扔掉又会觉得太可惜,大家可以用刀背轻轻的刮这部分鱼肉,将鱼刺慢慢的刮出来就可以吃了。

12、看了上面的方法大家是不是觉得鱼刺也不那么烦人了呢,如果你也是一个爱吃鱼肉并且特别爱吃刺多的鱼肉的朋友,如果你也讨厌吃到鱼刺,那就用这种方法去掉鱼身上的小细刺吧,以后吃鱼的时候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吃,而是可以放心的、大口的吃到美味的鱼肉。只享受它的美味,不吃到它烦人的刺。

13、喜欢吃鱼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鱼虽好吃,但有些鱼的刺实在太多,容易卡喉咙?

14、 12月23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基因,吃鱼不挑刺有望成为现实。

15、据报道,该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16、武汉的鳊鱼两年一成熟,鲫鱼一年一成熟,再将这些成熟的杂合体少刺鱼经过纯化繁殖一代,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获得纯合体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真正无刺鱼。

17、报道称,高泽霞教授描述了寻找鱼刺基因分子表达的情形,他们将每一根细刺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挑出来,剔掉结缔组织,在降解之前,快速放进液氮保存,再快速提取RNA,快速进行基因表达。

18、高泽霞教授表示,将鱼刺一根根从鱼身上挑出,再到基因表达完毕,整个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提出了高质量的鱼刺RNA,他们最终筛定出候选的近50个基因。

19、据了解,鱼刺学名叫肌间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从形成来源上看,鱼**其实就和人类长骨刺一个道理。

20、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烦恼:鲫鱼好吃,刺太多;鳊鱼肉嫩,易卡喉。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的基因,吃鱼不挑刺将成为现实。

21、鱼刺学名叫肌间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从形成来源上看,鱼**其实就和人类长骨刺一个道理。鱼刺除了在食用时的麻烦,也是大规模机械化加工的重要障碍。

22、 12月18日,记者在华中农业大学基因楼采访了高泽霞教授,听她谈起以“无刺鱼”为攻关课题的来龙去脉。

23、 2012年,博士毕业不久的高泽霞面临的一个课题“转型”便是如何让鳊鱼不仅高产提质,在鱼塘里受欢迎,还能在餐桌上受青睐。她选择了让鳊鱼有刺变无刺。她说:“很多人都有被鱼刺卡喉的经历,所以我想培育出无刺鱼,这可能是将来大宗鱼类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24、有的鱼有刺,有的没刺,有的刺多,有的刺少,在于有一个或几个关键基因调控着它们。所以“创制”无刺鱼的关键就是找到调控鱼刺生长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

25、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研究鱼刺,大多是从形态、表型方面关注,遗传、分子调控方面几乎是空白。

26、高泽霞教授向记者描述了寻找鱼刺基因分子表达的情形:他们将每一根细刺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挑出来,剔掉结缔组织,在降解之前,快速放进液氮保存,再快速提取RNA,快速进行基因表达。说是快速,将鱼刺一根根从鱼身上挑出,再到基因表达完毕,整个团队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提出了高质量的鱼刺RNA。他们最终筛定出候选的近50个基因。

27、正因为这次“挑刺”的程序非常专业、准确,改进了提取RNA的方法,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鱼刺基因表达,高泽霞就此申请了鱼刺研究中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28、他们将从鳊鱼身上找到的近50个基因放到标准模式鱼斑马鱼身上做验证,验证的过程有点像拆盲盒,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一个一个依次敲掉这些基因,看鱼刺的生长有无变化、怎样变化。斑马鱼三四个月就可以繁殖一代,能有效加快试验进度,即使如此,验证的过程一干就是7年。

29、如今已经是国家研究武昌鱼岗位专家的高泽霞没有过多叙述中间的曲折、单调和重复,倒是对一次“乌龙事件”忍俊不禁。

30、一次敲掉了斑马鱼的一个基因后,真的发现了一条无刺鱼,整个实验室沸腾了,大家都有一种“终于找到了”的感觉,可是再去验证,发现和这条无刺鱼同批次的其他鱼鱼刺依然故我,证实了这次发现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高泽霞笑着说,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为什么会有一条无刺鱼混杂在有刺鱼中间,可能是自然的基因突变吧。科学就是这么曲折,不断试错是常态。

31、她又讲起一直关注研究进展的.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的一则故事,桂院士有两次吃鳊鱼时真的吃到了无刺的鳊鱼,可惜吃的时候才发现,遗传基因没有留下来。

32、这次“乌龙”让高泽霞更加谨慎。他们编辑了大约40个基因,终于在2018年找到了一个“有效”基因,能减少70%的鱼刺,只有尾部还保留一点点,背部的刺都没有了。

33、“有效”是否就是“主效”?高泽霞有些拿不准。这时,从遥远的巴西传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在亚马孙流域偶然发现了自然突变的十几条无刺“大盖巨脂鲤”,不是少刺,是完全无刺。虽然这一发现对她的研究没有实质帮助,却像黑暗中的一丝亮光,她明白了那个能少70%刺的基因肯定还不是主效基因,还要找。这给了他们一根定海神针,有了目标有了路径,他们继续拆基因盲盒。

34、 2019年底的一天,用高泽霞的话说,“突然一下子”,主效基因出现了,这次真的是无刺斑马鱼。几百条鱼无刺的表型非常稳定,再经过几代繁育,后代斑马鱼也都是无刺鱼。可以确定找到的就是主效基因,这是一个所有有刺鱼类都含有的共通基因。

35、经过测定,虽然鱼刺变化了,可鱼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普通有刺鱼没有显著差异,肉质不变。

36、找到主效基因后,高泽霞团队一方面进一步正向验证,将这个基因移植回无刺鱼身上,看它们是否又长出刺来,更确证这个基因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发现的减刺70%的基因和减刺100%的基因都申请获批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作为**息向国内各个研究组推广,力争将这个基因运用到不同的鱼类身上。

37、目前,高泽霞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38、武汉的鳊鱼两年一成熟,鲫鱼一年一成熟,再将这些成熟的杂合体少刺鱼经过纯化繁殖一代,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获得纯合体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真正无刺鱼。

39、同时,无刺鳊鱼的游动能力、营养等还需要科研工作者开展细致的研究。

40、“相信无刺家鱼将会是大宗淡水鱼产业、家庭饮食结构的一次升级。”高泽霞自信地说。

斑马鱼太讨厌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斑马鱼驱赶别的鱼、斑马鱼太讨厌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